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2):933-933
研究表明,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cm,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为20cm,上海次之,为12cm,辽宁、山东、浙江都超过了10cm,福建、广东较低,为5~6cm。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天津沿岸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上升较快,福建和广东沿岸上升较缓。根据预测,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与2000年相比,205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13~22cm。  相似文献   
52.
李春德 《环境保护》2013,(23):59-60
环境信访关乎社会稳定。郑州市环保局从认清环境信访工作的敏感性、把握环境信访工作的主动权、塑造环境信访工作的新形象、抓好环境信访工作关键点等措施入手,环境信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3.
在环境监测中站位合理布设是执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基础,是获取有代表性监测数据,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条件的变迁,现有站位布设存在代表性、可比性方面的不足,对千岛湖现有站位的论证、优化是十分必要的.淳安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在千岛湖地面水监测站位论证、优化方面作了初步探讨.一、千岛湖概况1.千岛湖基本情况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是1959年新安江电站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东西长60千米,南北宽50千米,水域面积573平方千米,湖中有大小岛屿1078个,集水面积10442平方千米,蓄水量178.4亿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为新安江(约占总汇入量51%)、武强溪和富强溪.总流入千岛  相似文献   
54.
霍童溪是福建沿岸重要的入海河流,为揭示其沉积物的物源信息,对霍童溪上游至下游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稀土元素特征参数、配分模式、粒度等研究,并与长江、瓯江、闽江沉积物以及福建土壤背景值、中国南方红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霍童溪表层沉积物整体表现出明显Eu负异常,弱Ce异常,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显著分异特征;结合粒度研究发现,REE总体上与平均粒径(Mz)、粒级组分(砂粒、粉砂、黏土体积分数)之间具有较大相关性,但粒度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的影响十分有限;物源判别结果表明:霍童溪沉积物的源岩很可能以上陆壳长英质岩石为主,源区大致相同,物质来源主要为区域陆源碎屑物质,部分源于流域自身的水土侵蚀物质.  相似文献   
55.
珠江口沿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表热环境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志强  文雅  孙琤  吴志峰 《生态环境》2010,19(8):1771-1777
以遥感和GIS为技术手段,选择四期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珠江口沿岸区域的土地利用及其地表热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1990—2008年期间,建设用地扩展是珠江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的特征,建设用地从1990年的605.50km^2增加到2008年的2394.26km^2。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热环境效应增强,并促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7个热力区间中的组成发生变化。珠江口东岸建设用地在数量上的优势使得珠江口的热力重心始终分布在东岸。研究结果表明,以建设用地扩展为突出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深刻影响着区域热环境。  相似文献   
56.
南海北部沿岸牡蛎体内PCB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8~2012年间在南海北部沿岸海域的23个重要港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 )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多氯联苯(PCB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时空分布趋势、组成特征以及食用安全性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沿岸牡蛎体内的PCBs的含量范围在8.11~29.10ng/g之间(湿重,下同),平均值是(16.57±4.40)ng/g,出现频率呈正态分布.在时间上,广东、广西和海南沿岸PCBs含量随时间呈下降的总体趋势;空间分布上,珠江口岸段PCBs含量明显高于粤东、粤西、广西和海南4个岸段.PCBs同系物中以五氯联苯在总PCBs含量最高,占47.9%,其次是三氯和四氯联苯,二者之和占总PCBs的30.6%; 同系物以PCBl05、PCB118和PCB101+113为优势组分,3者之和占总量的百分比为24.0%.南海北部沿岸牡蛎体内的PCBs残留量远低于国内外相关食品安全限量标准,估算的沿海居民食用牡蛎的PCBs 暴露量为5.52ng/(kg·d),仅占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定的每日耐受量值的27.6%.PCBs的二 毒性当量(TEQ)平均值为39.4pg/g.  相似文献   
57.
Riparian wetland is the major transition zone of matter, energy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has important functions of water purification and non-point pollution control. Using the field experiment method and an isotope tracing technique,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nitrogen pollution control function of di erent vegetation types in riparian wetland was studied in the Kouma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ten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nitrogen pollution by riparian wetland soil occurs mainly in top 0–10 cm layer. The amount of nitrogen retained by surface soils associated with three types of vegetation are 0.045 mg/g for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Linn, 0.036 mg/g for Scirpus triqueter Linn, and 0.032 mg/g for Typha angustifolia Linn, which account for 59.21%, 56.25%, and 56.14% of the total nitrogen interception, respectively. Exogenous nitrogen in 0–10 cm soil layer changes more quickly than in other layers. One month after adding K15NO3 to the tested vegetation, nitrogen content was 77.78% for P. communis Trin, 68.75% for T. angustifolia, and 8.33% for S. triqueter in the surface soil. After three months, nitrogen content was 93.33% for P. communis Trin, 72.22% for S. triqueter, and 37.50% for T. Angustifolia. There are large di erences among vegetation communities respecting to pur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nitrogen pollution. The nitrogen uptake amount decreases in the sequence: new shoots of P. communis Trin (9.731 mg/g) > old P. communis Trin (4.939 mg/g) > S. triqueter (0.620 mg/g) > T. angustifolia (0.186 mg/g).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riparian wetlands as bu ers on and adjacent to stream banks could be recommended to control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相似文献   
5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in water, soils and plants of NRW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RTRWs which are strongly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59.
依据2000—2012年每月1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中溶解无机磷(DIP)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盐度(S)和溶解无机氮实测数据探讨DIP的来源和氮:磷(N∶P)原子比.结果表明,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DIP质量浓度分别为(0.184±0.167)mg·L-1和(0.025±0.013)mg·L-1.在深圳湾,由于受到周边陆源排放的影响,DIP质量浓度在丰水期较低,枯水期较高.在珠江口东南沿岸,由于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制约,DIP质量浓度在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2000—2012年珠江口东南沿岸DIP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上保持平稳;深圳湾DIP质量浓度在2000—2004年呈上升趋势,从0.173 mg·L-1上升至0.236 mg·L-1,2005—2012年则呈下降趋势,从0.221mg·L-1下降至0.120 mg·L-1;2000—2012年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N∶P原子比的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从31.8和41.5上升至44.9和60.1.研究海区中的DIP具有"保守性",主要来自陆源排放.依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估算的珠江口东南沿岸DIP的陆源质量分数约为63.0%,而深圳湾的都87%.研究海区中N∶P原子比高达48.3±36.9,暗示磷是初级生产的潜在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0.
王彦国  林景宏  王春光  林茂 《环境科学》2012,33(6):1839-1845
根据2009年4月在福建北部海域(24°47'17.0″~26°48'02.9″N;119°29'36.0″~120°57'13.8″E)所采集的浮游桡足类样品,对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个体密度、优势种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与2007年"908专项"春季航次相应调查范围的资料相比较,探讨其年际变化及内在原因.本航次共记录浮游桡足类48种,哲水蚤目种类数最多,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平滑真刺水蚤(Euchaeta plana).调查区浮游桡足类的平均丰度为231.96 ind.m-3,其平面分布呈现近海大于外海,北部海区高于南部海区的趋势,种类数平面分布呈现调查区的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近岸海区.浮游桡足类的群落结构与以往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优势种突出、多样性指数较低;但其平面分布存在着年际变化,"908专项"春季航次浮游桡足类的高密度中心分布在三沙湾至闽江口之间的附近海域,而本航次的高密度中心位于三沙湾外部的近岸海域,这可能与考察期间受东北季风强度所左右的浙闽沿岸流强弱有关.根据浮游桡足类的生态习性本航次记录的浮游桡足类分为沿岸暖水,沿岸暖温和热带大洋性3个生态类群,沿岸暖水性和热带大洋性类群的种数多,沿岸暖温性类群个体密度占优势,本研究还对浮游桡足类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及其丰度分布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调查海区浮游桡足类群落的种类数以及多样性主要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并随着温度、盐度的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