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250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少地区的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我国沿海地区,通过调查,近几年对滩涂的快速开发,沿海滩涂的保护和治理还不到位,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滩涂的环境问题,制定出相关建议和保护措施,实现沿海滩涂的综合、生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02.
查清海岛土壤环境本底特征,尤其是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对周边海域的潜在影响,对于海岛生态承载力及脆弱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有居民海岛山东田横岛为研究对象,对岛内Cu、Ni、Cr、Pb、Zn 5种重金属含量开展取样与分析,利用反距离权重法研究重金属含量空间异质性特征;选取坡度、坡向两个地形要素,利用地理探测器研究其对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汇水区分析预测降水径流对周边海域污染的潜在风险源。研究表明:田横岛上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山东省背景值,且符合中国耕地标准,仅Zn存在轻度超标;基于相关性分析,土地利用与重金属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不同植被分布与重金属含量有显著相关性(p<0.01);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坡度、坡向对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影响较小,两者的共同作用对重金属空间分布具有非线性增强贡献;基于汇水区分析,岛内部分汇水区重金属含量较高,岛陆上重金属通过暴雨径流将会产生海洋污染风险,有潜在影响周边海产养殖产业的风险,后续可将出水口与水动力分析相结合,开展陆源污染物入海的动态评估治理。以上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摸清有居民海岛土壤本底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面向陆海统筹的田横岛...  相似文献   
403.
沿海飞机铝合金结构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处沿海的19架飞机受海洋大气和海水影响的腐蚀形态和防护方法的调查,分析研究了铝合金结构的腐蚀机理.探寻其腐蚀规律。针对飞机结构设计中的不足,采取了减少电位差、绝缘电极、隔离盐雾海水、减少结构缝隙、增加保护层抗蚀能力的改进防护措施.为飞机设计和维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04.
典型海岛景观生态网络构建以崇明岛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使得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不断增大,构建景观生态网络是缓解海岛生物多样性压力的重要途径。基于RS和GIS,运用最小阻力距离法和重力模型构建了崇明岛景观生态网络,结果显示:崇明岛景观生态网络由重要生态功能斑块和生态廊道构成;重要生态斑块共17个,面积170.6 km2,占崇明岛总面积的12%,其中东滩湿地为核心生态源地,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附近区域为核心生态节点;生态廊道共25条,包括核心生态廊道17条,总长度分别为164.2 km和74.1 km,其中东滩湿地和北湖湿地之间廊道以及东风西沙周边廊道是崇明岛生态连接的关键;随着生态廊道宽度的增大,景观生态网络中最适宜景观比例相应减少,中等适宜景观和不适宜景观比例则有所增大,网络构建的难度也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405.
苏北滨海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北沿海某滩涂区为研究区,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2009年和2014年表层土壤Pb、Cr、Cd、As四种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对重金属含量影响以及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滩涂区土壤4种元素含量基本都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 2009~2014年的5a间,研究区土壤Cd含量发生显著累积,居民区土壤Pb含量显著增加,工业园区土壤Pb、Cd亦显著累积,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r、As含量变化不显著;受大尺度的潮汐沉积作用与小尺度的人为活动共同控制,两个时期Pb、Cr含量分布具有空间相似性,而Cd、As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具有变异性和明显的趋势效应,大气沉降是除了土地利用方式以外影响重金属时空变异格局的重要途径.该沿海滩涂区正面临土壤重金属不断累积的问题,应加强监控与源头减量,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过程阻断与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406.
以山东省长岛县北长山岛为研究区,通过现场调查、数学模型和3S技术,分析人工林生物量的总量(全部生物量)、存量(活树生物量)、失量(死树生物量)和存量失量比,并探讨生物量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北长山岛人工林生物量总量共5.88万t,均值为145.8t/hm2,高于全国和山东省的平均水平;生物量存量共3.79万t,失量共2.09万t,其均值分别为93.9t/hm2和51.9t/hm2,森林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北长山岛人工林生物量的重要因素.(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生物量总量和存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失量持续上升,存量失量比则不断下降;随着胸径的增大,黑松的存量失量比逐渐减小,刺槐则相反;NDVI与生物量总量、存量和存量失量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失量呈显著负相关.(3)存量失量比与坡向、土壤含水率、全磷和总氮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坡度、含盐量和全钾呈显著负相关,与坡位、pH值和总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07.
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系统能值分析及高效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能值分析法,在对耕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内涵及评价指标界定的基础上,对江苏省沿海区域2000-2008年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高效持续性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08年江苏沿海地区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资源环境负载指数(A1)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9上升至2008年的1.573。在时间序列上,系统生产要素投入能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初级生产力稳定性较弱。②研究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经济效益,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存在集约不经济现象,且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差异性呈上升趋势。2008年土地集约度(B1)为1.85×1016sej/hm2,不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比例达61.13%,比2000年均有明显增长。而产出投入能效指数(B2)则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为1.036 4,比2000年降低了15.90%。③2000-2008年农民人均能值占有量保持逐年增长,2008年已达1.08×1016 sej/人,比2000年增长了92.81%,这说明农民生活水平(C1)越来越高。但从历年环比增长率分析,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2000-2008年间,研究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密度较不稳定,总体呈现倒V字型,2005年以来研究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密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并趋稳发展,粮食安全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408.
陈毅  夏鹏  陈志华  崔迎春 《环境化学》2012,31(9):1450-1451
潮间带的环境与生态系统受到陆地和海洋的双重作用,属于典型的环境脆弱带和敏感带.沿岸排污和入海河流携带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吸附、络合、螯合等物理化学作用转移到悬浮颗粒物或胶体上,在河流入海口受海水pH、Eh等物化性质突变的影响与吸着剂一起在潮间带沉淀.本文统计了海南沿岸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r、  相似文献   
409.
在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和省区域统筹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的过程中,滨海县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作为经济腾飞的最大“政治动力”,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实现了经济和安全共赢的愿景目标。  相似文献   
410.
苏北沿海某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沿海滩涂快速发展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状况,分别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苏北沿海某滩涂区土壤重金属(Pb、Cr、Cd、Hg和As)含量、污染风险及其空间格局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目前该滩涂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土壤重金属呈轻度潜在生态风险和警戒级综合污染水平,其趋势均为工业园区>居民区>镇郊农田>围垦滩涂;2种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是驱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升高的主因,强烈的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壤重金属累积,宜采用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监测监控和强化源头防治以防控和削减该区土壤重金属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