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66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02篇
综合类   82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中国工伤保险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工伤保险相对滞后。加强工伤保险法制建设,确立新型工伤保险观念,提升工伤保险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82.
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方式有三种:即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在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中《安全生产法》采用的法律责任方式是最全的,设定的处罚种类是最多的,实施处罚的力度(罚款幅度除外)是最大的。 (一) 行政责任它是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由有关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依法对其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决定,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  相似文献   
83.
84.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将散见于各种祛律中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的犯罪纳入刑法典的体系之中。这~举措开创了环境刑事立法的新纪元。本文拟就增设“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节的意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犯罪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与其他类罪的区别等问题展开讨论。一、在刑法典中增设“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节的意义在刑法典中增设某一在能有个小节,这一看似乎常的举动。对于环境刑事立法而言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在于为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立…  相似文献   
85.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和法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向可持续发展过渡,是摆在每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前的共同任务。中国在环发大会之后,根据《对世纪议程》精神和要求,立即制定了忡国对世纪议程》,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是指导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的一种正确选择。目前,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我国面临著严峻形势,存在着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倘若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从现在起,按照《中国对世纪议程》的要求,转变传统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86.
概述了电力建设项目引进外资时可能遇到的环境法律问题,讨论了外资电力建设基础上中环境标准的衔接和环境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7.
《安全生产法》还不具备自立门户的条件,所以必须有自己的法律部门归属。按照国际惯例,以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为目的安全法律,属于劳动法律部门;然而,从现行《安全生产法》的内容来看,却更适合于进入经济法律部门。因此,笔者呼吁尽  相似文献   
88.
论我国就业歧视之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歧视”在汉语中的意思就是“不平等地看待”。作为法律概念,歧视存在于一些法律法规中,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具体法律条文对歧视作出一个文意性的解释。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提高,对于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的歧视对待,部分公民试图运用法律维护相关权益,一些就业歧视案件开始进入司法程序解决。如被法学界称为“宪法诉讼第一案”的四川大学应届毕业生蒋韬诉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一案,“国内乙肝歧视第一案”的安徽某学院环境系的张先著诉安徽省芜湖市人事局一案。这两起诉讼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但法学理论界更多地关注两案对中国宪法诉讼制度的推进,而对就业歧视本身的讨论远不及对宪法诉讼的讨论。  相似文献   
89.
劳动平等作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保障各个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和劳动关系中都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获得同等的劳动权益,反对和禁止歧视任何劳动者,并主张对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劳动者群体实行特殊保护,包括择业自由、职业安定、劳动条件、民主管理和法律救济等方面的平等。劳动者赖以实现劳动平等的权利相对人,即保障劳动平等实现的义务人,包括雇主、劳动服务主体、国家等。劳动派遣中的雇主有两个层次——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与此对应,劳动平等有两种考察视角:一是相对于同一个派遣机构的各个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即同一个派遣机构派遣到不同要派企业的劳动者之间的平等;  相似文献   
90.
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是由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对全国的职业卫生工作依法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监督制度,是一种国家监督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