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镍铁尾矿硫酸浸出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安安  周少奇  黄鹏飞 《环境科学》2013,34(7):2729-2734
酸浸是镍铁尾矿资源化工艺的前处理,也是整个工艺中的最为关键的步骤,目的是将尾矿中的Si、Mg以及其他金属元素有效分离.采用单粒级尾矿实验获得动力学数据,利用收缩核模型分析了硫酸浸出镍铁尾矿中Mg2+的动力学.推断硫酸浸出镍铁尾矿中Mg2+的浸出动力学属产物层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E为34.04 kJ·mol-1.正是这种表面形成的产物层抑制了镍铁尾矿与硫酸的进一步反应,导致尾矿中Mg2+的浸出率不高.  相似文献   
122.
PE/CaO薄膜的光热降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法(TG)和人工加速老化法分别模拟聚乙烯/氧化钙(PE/CaO)薄膜的焚烧和光照过程,研究了PE/CaO薄膜的光热降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Kissinger和Ozawa法对添加不同含量CaO的PE薄膜的热降解过程进行计算,得到PE/CaO薄膜的动力学参数,2种方法求出的表观活化能基本吻合.采用Crane方程计算出PE和PE/CaO薄膜热降解的反应级数,结果显示均为一级反应.对添加10%、20%、25%CaO的PE薄膜的热降解过程采用Kissinger法计算,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20.4、197.6、217.8kJ·mol-1,均比纯PE薄膜的表观活化能224.0kJ·mol-1低,其热降解性能更好.添加CaO的PE薄膜在光照下,产生氢过氧化物和自由基,主要发生NorrishⅡ型断裂反应,增加了自由基的生成,加快了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123.
负载型纳米Pd/Fe对氯代烃脱氯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实验室制备的负载型纳米Pd/Fe对几种常见的挥发性氯代烃:四氯乙烯(ICE)、三氯乙烯(TCE)、1,1-二氯乙烯(1,1-DCE)、氯乙烯(VC)和林丹(γ-HCH)进行了还原脱氯研究.负载型纳米Pd/Fe对PCE、TCE、1,1-DCE、VC和γ-HCH的还原脱氯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79 h-1、2.35 h-1、1.12 h-1、2.14 h-1和4.02 h-1.氯代烃降解过程中几乎没有中间产物生成,终产物主要为C2 H6和C2 H4,如对TCE进行降解时,生成的C2H6和C2 H4分别占总碳质量比的70%和10%.采用暴露在空气中24 h的负载型纳米Pd/Fe对PCE进行脱氯,8次循环后仍能对PCE快速完全降解,表明负载型纳米Pd/Fe的稳定性能良好.以γ-HCH为目标污染物对负载型纳米Pd/Fe的反应持久性进行了研究,200 h后负载型纳米Pd/Fe的反应性没有明显降低,表明负载型纳米Pd/Fe反应持久性能良好.温度对负载型纳米Pd/Fe的脱氯反应影响较大,测得各氯代烃脱氯反应的活化能均高于29 kJ·mol-1.对PCE、TCE进行了脱氯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表明负载型纳米Pd/Fe对氯代烃的脱氯,是连串、平行及多步骤反应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4.
研究了二甲胺盐酸盐与氯胺反应生成N,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动力学.采用隔离法测定得到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而采用尝试法求解反应级数、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和活化能.结果表明:对于二甲胺盐酸盐与氯胺反应生成中间体的第一步过程,反应物两者的反应级数均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在5,15和25℃下分别为1.5361×10-3,1.8707×10-3,7.7217×10-3mol-1·min-1,反应活化能Ea为51.27kJ/mol.由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数值可以看出温度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所得结果可为含二甲胺基及其同系物与氯胺整体反应的动力学研究,以及原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NDMA生成风险的判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5.
硝酸铵气溶胶挥发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雄  沈济 《环境科学》1999,20(1):84-86
研究了单分散NH4NO3干气溶胶在流动反应器内的挥发动力学,结果表明,挥发反应符合零级反应,凝聚反应符合二级反应,NH4NO3气溶胶计算粒径为0.65μm,计算数浓度为80-120个/cm^3时,  相似文献   
126.
本文考察了流动态体系中,烟气主要组分(O2和水蒸汽)的含量对SO2在活性炭上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SO2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一定空速和吸附温度下,烟气中O2和水蒸汽含量分别为5%和8%(Ⅴ%)左右时,SO2吸附量为最大。SO2在活性炭上吸附动力学曲线很好地遵循Elovich方程;SO2吸附活化能Ea0为21.939×103J/mol以及Elovich参数,进而得出吸附活化能Ea,与吸附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7.
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化学纯FeS的氧化自燃性及其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粒径178μm的FeS在室温~1 000℃温度范围内的热重曲线,考察了升温速率对热重曲线的影响,并采用FWO方法计算了FeS氧化自燃的活化能。结果表明,FeS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迅速失重,升温速率对TG曲线有明显影响,升温速率越大,TG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氧化速度减小;FeS氧化过程符合n=0.381 7的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动力学反应机理,动力学模型函数的积分形式g(α)=ln[-ln(1-α)]-0.381 7,粒径178μm的FeS氧化时的活化能约为133.45 kJ/mol,动力学指前因子A=1×106.065 9s-1。  相似文献   
128.
ZR-BV阻燃电缆绝缘材料热老化寿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守生  任畅  康茹  陈敏 《火灾科学》2004,13(3):153-157
利用热分析技术,在实验的基础上对阻燃绝缘材料热老化寿命进行了研究.推算出了电缆热老化寿命快速评定法的计算公式,对不同载流情况下电缆绝缘材料热老化寿命进行了比较,并对电缆热老化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9.
造纸工业污泥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不同升温速率及与其他污泥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利用热重法对造纸污泥和含工业污水污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造纸污泥与含工业污水污泥表现出不同的DTG曲线形式,其中造纸污泥固定碳燃烧峰失重较为明显。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造纸污泥的燃烧速率加大,燃尽时间缩短,提高了其综合燃烧特性;加入含工业污水污泥后,造纸着火性能及燃尽性能均得到改善。采用积分法(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得到各阶段燃烧反应的机理方程及相应的活化能参数,表明活化能的大小与试样的燃烧阶段是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30.
利用热分析仪对四苯基双酚A二磷酸酯(BDP)及BDP/纳米SiO2阻燃PC/ABS进行了TG分析,研究了BDP及其复配体系阻燃PC/ABS的降解过程,在动力学理论模型基础上,求出了阻燃PC/ABS的热力学参数-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与未阻燃PC/ABS相比,阻燃PC/ABS在600℃残炭率增加,15%BDP阻燃PC/ABS的残炭率由未阻燃的16.55%增加到22.16%,15%BDP/7%SiO2阻燃PC/ABS的残炭率增加到25.24%;BDP及其复配体系阻燃PC/ABS活化能显著提高,15%BDP阻燃PC/ABS的活化能由未阻燃的91.55kJ·mol-1提高到143.83kJ·mol-1,15%BDP/7%SiO2阻燃PC/ABS的活化能提高到254.08kJ·mol-1,体系耐热性能好,阻燃效果明显,复配体系阻燃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