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0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143篇
安全科学   451篇
废物处理   407篇
环保管理   320篇
综合类   3074篇
基础理论   570篇
污染及防治   530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从环境审计本质的研究看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外部审计的理论并结合中国环境审计实践,给出了环境审计新的定义并对我国环境审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作者强调要优先探索我国的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审计的技术方法体系,将环境审计工作逐步由以资金链审计为主转变为以资金、法律法规、政策与规划、工程技术、行政管理行为以及物质、能量流链相结合的环境综合审计体系,进一步开展以产业和社区物质、能量流过程为核心的生态过程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82.
直链烷基苯磺酸盐促进剩余污泥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苏  陈银广  周琪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8):1300-1304
采用批试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12-LAS)对剩余污泥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结果表明,C12-LAS的投加极大地提高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的SCFAs产量.当C12-LAS加入量低于0.1g·g-1时,SCFAs产量随着C12-LAS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当C12-LAS加入量高于0.1g·g-1时,SCFAs产量反而有所降低.从污泥产酸量以及经济成本考虑,C12-LAS的最佳投加量为0.02g·g-1,此时剩余污泥的SCFAs最大产量出现在第6天.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12-LAS不仅促使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脱离污泥颗粒并溶解到液相中,而且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性.尽管剩余污泥经历着酸化过程,但由于其释放出大量的NH4 -N,污泥在整个厌氧发酵过程中的pH值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3.
84.
颗粒污泥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颗粒污泥是微生物自凝聚形成的小球。一般将其分为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分别进行研究。文章将颗粒污泥作为一种特殊的处理工艺,对其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详细介绍了颗粒污泥的特点,特种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在COD去除、脱氮、降解毒性物质和重金属吸附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
以构建生活垃圾产业为研究目的,通过对生活垃圾物质流和价值流的分析,探讨了生活垃圾产业发展的条件,提出了上海市生活垃圾产业构建的基本框架,并对上海生活垃圾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6.
粉煤灰,又称“烟道灰”,是从燃烧装置的烟道气中收集而得到的细灰.目前,国内外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极为重视,但大部分都着眼于建材、建筑和农业等方面,而本发明是将粉煤灰作为型煤的掺合料配制型煤,即将粉煤灰与烟煤、褐煤和泥炭混配,再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混匀后经压力成型制成各种形状的无烟燃料.实践证明,只要灰质、煤质和掺比相匹配,可压制成合格的掺灰型煤,达到“煤掺灰,灰代煤、效益高”的效果.该掺灰型煤,具有反应活性高,燃烧效果好,基本无烟等特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节约能源等.经试烧证明,燃烧排烟中的各种污染物可消减50%以上,节约煤炭约30%以上,并且,每吨掺灰型煤(按售价每吨100元计算)可增收15—20元.  相似文献   
87.
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田采出水具有水量大,水质复杂,处理难度高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寻求合适的处理技术一直是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油田采出水的产生和特点,介绍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分离技术、过滤技术、膜技术、气浮技术、吸附技术等物理法;盐析技术、混凝沉淀技术、化学氧化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等化学和物理化学法;活性污泥技术、生物滤池技术等生物法,并概述了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现有技术分析,总结出当前油田采出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处理难点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8.
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降低环境质量,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0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89.
高伟  白辉  严长安  陈岩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9):3134-3143
过量氮输入是水体氮污染的关键驱动因子,解析氮输入的结构和时空变化模式成为氮素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和难点.基于1952—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地区氮活动数据,分别构建了天然氮输入和人为氮输入模型,评估了氮输入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氮输入负荷总体越过EKC曲线拐点进入由增长向下降的发展阶段,拐点出现在人均GDP为35777~36299元·人-1时,发生时间为"十二五"时期,主要原因是化肥和食物输入下降;②氮输入负荷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东部地区表现为倒U型,中部为S型,西部为J型,表明氮负荷存在从东向西的空间转移,西部地区成为氮输入负荷增长的热点地区,这与东部地区化肥施用量下降有关;③人为输入是长江经济带氮输入的主要来源,输入量及其占总输入的比例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从西到东部逐步递增的变化规律,与氮驱动力分布一致;④植被的多年平均固氮量为1771 kg·km-2·a-1,其中,非农作物的固氮速率为763 kg·km-2·a-1,植被固氮量的年际波动较小,天然输入对长江经济带总体氮输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