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05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512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20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汽车涂装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IOFOR)工艺处理江铃集团汽车涂装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整个废水处理工程具有处理能力强、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负荷、不需二沉池、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902.
应用织物填料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改造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织物填料的高效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城市污水厂,传统活性污泥法改造中试。介绍了该工艺的设计特点、参数及其运行效果。通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持续稳定。在污水量为1·4×104m3/d,曝气池停留时间1·89h、气水比减少一半的情况下,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BOD5、CODCr、SS出水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除磷脱氮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高于50%,对总磷的去除率高于70%。该方法适宜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改造。  相似文献   
903.
浮动生化床预处理工艺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浮动生化床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预处理的作用,结果表明,浮动生化床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能力强,易于工艺调整的特点,适合用作人工湿地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04.
针对农田尾水治理的局限性,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工艺对其进行处理,探究该工艺的最优参数控制,并对填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水力停留时间在6h和8h时,污染物去除效果接近,TN去除率分别为83%和84%,TP去除率分别为94%和92%,当曝气量为6L/min时去除率最高,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5%和92%。在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量条件下,分别采用聚乙烯填料、聚氨酯填料和PPC聚氨酯填料进行实验,发现PPC聚氨酯填料处理效果最佳,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和94%。  相似文献   
905.
为提高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率、研发新型具有结构和功能优势的颗粒填料,采用间歇式完全混合循环流态化反应器,探究了自制复合颗粒A、自制复合颗粒B、中劲陶粒及石英砂颗粒填料在4个水力停留时间下的挂膜性能、动力学参数及生物膜活性等生物膜特性,建立了生物膜微生物动力学参数实验测定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12 h时,自制复合颗粒A、B挂膜性能优于石英砂和中劲陶粒,生物膜增殖速率分别为95.83、63.75 mg·(L·h)-1(以COD去除率标准评价)和54.13、29.23 mg·(L·h)-1(以氨氮降解率标准评价);装填复合颗粒A的完全混合循环流态化反应器氨氮降解效率最高,相应生物膜表观产率系数最低,剩余污泥量最少;当水力停留时间超过8 h后,复合颗粒附着生长生物膜的脱氢酶活性、表面蛋白质、多糖含量最高。由此可知,以自制复合颗粒A、B为颗粒填料能优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本研究结果可为新型生物滤池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6.
改性聚丙烯生物填料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聚丙烯生物填料(简称普通填料)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聚丙烯生物填料(简称改性填料)用于模拟废水生物处理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填料比普通填料具有更高的废水处理效率和更大的挂膜量,并能承受更高的气液比(体积比)及气流和水流的冲击。将模拟废水的COD(500mg/L)完全去除,用改性填料时需10.5h,而用普通填料时则需22.5h;在连续运行模式下,改性填料在气液比为40:1时可使废水COD的去除率最高(99%),而普通填料则在气液比为30:1时可使废水COD的去除率最高(79%)。  相似文献   
907.
复合填料由废铸砂、粉煤灰、聚苯乙烯(EPS)颗粒、水泥和水按一定质量比例混合制成,具有低导热性、抗冻胀和轻质特性。根据热阻力法则和比等效导热系数相等法则,将材料视为由大量正方形单元体组成,其中心为一个球形EPS颗粒,这种单元体与总体的导热系数相等。运用AN SY S软件对复合填料单元体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根据瞬态法导热系数测试原理,推求不同EPS掺入比情况下的复合填料导热系数,分析EPS颗粒与导热系数的关系,发现材料导热系数随着EPS掺入比的增加而快速降低。将材料导热系数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作比较,发现有限元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说明采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实现对材料传热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908.
复合填料是以废铸砂、粉煤灰、聚苯乙烯颗粒(EPS)、水泥和水为原料,拌合后形成的一种轻质填筑材料。其中,EPS颗粒含量适当时,能减少或消除复合填料的冻胀和融沉,可作为季节性冻土区的路基填料。假设复合填料中除EPS颗粒外的骨料颗粒、孔隙冰为刚性介质,同时考虑EPS颗粒变形和填料孔隙变形对复合填料冻结过程的影响,在已有的冻土水热耦合分离冰模型的基础上,得到考虑EPS颗粒变形影响的饱和填料一维冻结水热耦合控制方程,进而预测填料的冻胀量。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模型可用于该种具有弹性颗粒复合填料的冻胀量模拟,为工程中冻胀量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