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3种灌木群落土壤有机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分别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3种灌木群落土壤有机层(OL)与表层土壤(表土,TS)的基本物理与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层干物质现存量为乔灌丛(5 478.96 kg hm2)>藤刺灌丛(4538.99 kg hm2)>灌丛(3 665.37 kg hm2);有机层与表土含水量分别为乔灌丛>藤刺灌丛>灌丛、乔灌丛>灌丛>藤刺灌丛.(2)总有机碳(TOC)、全氮(TN)在有机层中的含量基本为未分解层>分解层,全磷(TP)、全钾(TK)则相反;有机层的TN、TP释放回归速率主要受到凋落物质量的限制,而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次要;P素的回归周期最长,是养分归还的限制因素.(3)有机层中的TN贮量依演替阶段从低到高而降低,TP与TK贮量群落间相差不大,但表土与有机层中的养分库格局规律并不一致,在表土中层各养分无素贮量基本上均以乔灌丛最高,即随着群落的正向演替,养分在土壤中的累积基本呈增加的趋势.图1表3参25  相似文献   
42.
斜生栅藻暴露于全氟辛酸(PFOA)中,其细胞膜特性可通过不同荧光染料染色的荧光信号变化来反映.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信号,研究了PFOA对斜生栅藻细胞膜的完整性、选择透过性和膜电位指标的影响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全氟辛酸对表征细胞膜完整性的碘化丙啶(PI)染料荧光强度起到显著刺激作用,栅藻细胞膜受损几率随暴露浓度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低暴露浓度下栅藻细胞膜选择透过性增强,但在高浓度暴露下这一细胞膜特性受到明显抑制,具体表现为表征酯酶活性的二乙酸荧光素(FDA)荧光强度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与FDA荧光强度变化趋势相反,反映膜电位的碘代3,3’-二己氧基羰花青(DIOC6(3))荧光强度则先降后升,预示高浓度PFOA暴露将导致细胞膜处于异常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43.
应用微生物技术改善育鳖池水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室有砂育鳖的水质恶化是育鳖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采用光合细菌(PSB)、硝化细菌(NB)、玉垒菌(S30)等有益微生物进行温室有砂育鳖,结果表明,有益微生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分解底泥中污染物,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态氮,减少换水次数,节约用水量,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绿色视野》2008,(2):54-54
人们往往把行动缓慢比喻成乌龟爬,其实树獭比乌龟爬得还要慢。树獭生活在南美洲茂密的热带森林中,一生不见阳光,从不下树,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吃饱了就倒吊在树枝上睡懒觉,可以说  相似文献   
45.
采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处理地表水样品,可使群体藻细胞分散开,用浮游植物流式细胞仪实现水样的快速测定,最适测定时间为180 s,藻细胞密度测定限值为5.0×106L-1,当样品中藻细胞密度低于该限值时,可适当浓缩样品。以铜绿微囊藻特征指标判断,当该方法测得铜绿微囊藻密度在5.0×106L-1以下时,可判定样品中不含有铜绿微囊藻。  相似文献   
46.
水稻秸秆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苏文  孔繁翔  于洋  贾育红  张民 《环境科学》2013,34(1):150-155
室内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暴露于不同浓度水稻秸秆浸泡液下铜绿微囊藻的细胞生长、细胞膜完整性、膜电位、酯酶活性进行了为期15 d的检测,研究了水稻秸秆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浸泡5 d的水稻秸秆液可以抑制藻的生长,呈明显的浓度抑制型变化;PI荧光检测显示暴露于浸泡液的各组细胞(>98%)的细胞膜保持高度完整;FDA荧光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第1、4d处理组酯酶活性增强和减小的细胞都有增加,但活性下降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活性增强的细胞,第7 d酯酶活性下降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而增强的细胞数量基本不变,第10、15 d酯酶活性正常的细胞数量增加显著,而酯酶活性下降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增强的细胞变化幅度较小;DIOC6(3)荧光检测显示膜电位在前7 d变化显著,第10、15d变化程度减弱,与酯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分析表明,浸泡液存在促进和抑制藻细胞生长的两种作用,抑制作用占据优势,随着暴露时间延长,促进作用消失,抑制作用有所下滑,浸泡液对藻细胞生长具有抑制性而非致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全氟辛酸对大肠杆菌的氧化胁迫和膜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蒙  李祎  叶锦韶  龙焰  秦华明 《环境科学》2017,38(3):1167-1172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因其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而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流式细胞术等检测技术,研究了PFOA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氧化胁迫和膜损伤,并对其毒性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在PFOA胁迫下,大肠杆菌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增加,膜脂肪酸不饱和度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升高、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跨膜电位降低,而细胞膜上的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随时间的延长代偿性地先上升后降低.由此说明,在PFOA胁迫下,大肠杆菌细胞内升高的ROS与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反应,降低膜脂肪酸的饱和度,使得MDA在细胞内积累,进一步引起细胞膜损伤及其上相关ATPase活性降低,最终导致大肠杆菌细胞失活或死亡.实验结果对研究PFOA胁迫下环境生态毒理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48.
颅骨缺损早期修补对小儿的影响(附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早期修补对小儿的影响.方法对47例小儿颅骨缺损使用钛网行颅骨修补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小儿颅骨缺损早期行手术修补均获得了好的疗效.结论小儿颅骨缺损早期行手术修补有利于脑功能的康复,对头颅的发育影响较少,减少或避免了颅骨缺损相关综合征.参7.  相似文献   
49.
位于卢森堡南部的小镇Belval同钢铁工业的历史密不可分,欧洲最火的钢铁企业安塞乐米塔尔公司一百多年前就在这里修建工厂。这里曾经是工业发展和繁荣的同义词,钢铁工业给这里的环境和居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50.
苏丹红Ⅰ、Ⅲ和Ⅳ对HepG-2细胞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宇彬  汲晨锋  高世勇  郎朗  于蕾 《环境科学》2006,27(6):1201-1207
以辽宁某地硼矿开采和加工厂的硼作业工人以及远离硼矿的背景地区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班后尿液硼浓度与日硼暴露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班后尿硼浓度与日硼暴露剂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对数线性关系,考虑了不同人群类别的影响之后,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达到85.9%,由此确立了用班后尿硼浓度预测日硼暴露剂量的预测方程.用此预测方程对本研究2004年的受试者日硼暴露剂量进行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均相对偏差为13.4%,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用班后尿硼浓度预测日硼暴露剂量是可行的.对2004年所有受试者的日硼暴露剂量预测结果分析表明,硼职业暴露组、社区对照组和背景对照组的日硼暴露剂量平均值分别为36.1、4.13和1.31m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