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43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北运河京津冀段河道浮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再生水在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再生水中痕量污染物质与病原体对受纳水体中浮游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基于OTUs和门水平的片段数量和片段丰度的浮游微生物数据矩阵探究北运河京津冀河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空间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再生水的频繁汇入引起的物理和化学扰动改变了水体的水文和水质,使浮游微生物群落沿地理尺度分为...  相似文献   
62.
河流中的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参与者,能反映河流健康状况,其群落生物指标具有评估城市河流生态状况的潜力。通过调查深圳河流域内深圳河、布吉河和福田河3条河流中的浮游细菌群落,构建了生物完整性指数(Ba-IBI),评估了该流域的健康状况。基于河水浮游细菌的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通过差异性检验、箱线图筛选和相关性分析方法从163个候选指标中筛选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微丝藻菌目相对丰度及门水平Simpson多样性指数作为核心指标,构建Ba-IBI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深圳河流域内的20个位点中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一般状态和较差状态的位点数分别为7个、4个、5个和4个。其中,深圳河处于一般和较差状态的点位比例高达85.7%;健康状况从上游到下游逐渐恶化;整体健康状况较差。布吉河和福田河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处于亚健康状态。各采样点Ba-IBI得分与水质状况的相关性较高(R=0.77,P<0.01),表明Ba-IBI能有效评价城市河流的健康状况。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市河流的修复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春季鱼卵仔鱼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2001~2003年间,每年5月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鱼卵仔鱼分布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鱼卵仔鱼的数量三年间的年际变化起伏较大,2002年为鱼卵高峰期,2003年为仔鱼峰值期。鱼卵以东经122°15′为界,呈现东少西多的分布格局,仔鱼则以30°45′为界,呈南少北多的分布趋势。盐度相对水温对鱼卵所产生的效应更为明显,水温较盐度则是影响仔鱼的更重要因子。长江径流量变动对鱼卵仔鱼数量和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浮游桡足类与鱼卵仔鱼的摄食关系决定了其丰度变化影响着鱼卵仔鱼的数量变动。  相似文献   
64.
底泥营养释放对城市景观水质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市卫津河夏末底泥开展室内模拟,探讨重度富营养化河道底泥的氮、磷释放以及与上覆水浮游藻类种群变动的相互关联。结果表明:(1)以富营养湖水为上覆水较之蒸馏水能更快促进底泥氮、磷的释放。以湖水、蒸馏水为上覆水的处理组氨氮极大值分别为4.36、3.61mg/L;溶解性正磷酸盐极大值分别为110.3、81.9μg/L。(2)湖水样品室内培养后,优势蓝、绿藻门的细胞密度与生物量都成倍增长。添加底泥开展培养,蓝藻门和硅藻门快速增殖,绿藻门的生长因溶解性正磷酸盐的竞争与消耗而受到抑制。底泥营养释放导致上覆水层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被大量检出且增殖迅速。(3)上覆水为蒸馏水时,氮、磷营养自底泥的持续释放,促使绿藻门的土生绿球藻(Chlorococcum humicola)成为绝对优势种,藻类总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65.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浮游藻类在环境评价中的作用,阐述了浮游藻类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即浮游藻类的形态、种类、生物量等随污染程度的变化而变化,Shannom-Weaver多样性指数d值与COD_(Mn)值成负相关。但是当环境为开敝式的、未受到一定污染的水域时,Shannom-Weaver多样性指数就失去了评价的作用。在浮游藻类的评价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操作及技术上的困难,有待于今后探讨。  相似文献   
66.
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洪萍 《福建环境》1997,14(5):18-18
通过对武夷山九曲溪,福州西湖,闽江金山寺断面3种不同水体中的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讨了利用浮游藻类进行了水质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7.
2002年3月至2003年7月对珠江广州段七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种群组成进行调查,经鉴定统计共有浮游藻类574种,总个体数为224485个,分别隶属于裸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采用Lloyd-Ghelardi的均匀度指数对水质进行的评价。  相似文献   
68.
浮游球衣菌对Cu2+的吸附及生物吸附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浮游球衣菌(Sphaeotilus natans)为生物吸附剂,对废水中Cu2 的吸附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能量散射光谱和离子交换实验探讨了 Cu2 与浮游球衣菌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菌体吸附 Cu2 的主要因素,吸附的最佳pH值为 5.5;Cu2 与 Ca2 ,Na 之间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同时还存在着 Cu2 与带负电荷细菌表面的静电吸引作用,-CONH2 和-OH 是菌体吸附 Cu2 的主要活性基团,当溶液pH值较高时,Cu2 能形成氢氧化物微沉淀沉积在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69.
依据浮游藻类监测到属和种的监测数据,分别用五种评价方法对劳动湖、尼尔基等五个重点湖库的不同断面的藻类多样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0.
三岔湖浮游植物四季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8年5月—2009年4月对三岔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8门78属299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优势种和密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末和夏季蓝藻占绝对优势,冬季和初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有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 Kutzing)、小舟形藻(Naviculaminima)、细小平裂藻(M erism opdeia minima)、湖泊鞘丝藻(Lyngbya lim netia)等。浮游植物优势种群和密度显示,湖区的水体已进入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