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6 毫秒
61.
《环境教育》2012,(10):103-103
海南陵水思源实验学校,坐落在海南省陵水县椰林镇东线高速路人口处。创建绿色学校,开展绿色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最佳途径,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为指针,以创建"绿色学校"为抓手,以环保教育课为主渠道,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把环境教育与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2.
海南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DEA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省环境质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海南经济发展的现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对海南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EA的有效性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DEA有效性与经济发展好坏基本一致;部分区域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集中与转移,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的DEA有效。在此基础上,对DEA无效的背后因素做了进一步分析,提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才是实现环境质量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3.
<正>2011年,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海南省安全监管局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着力抓好"四区二线"安全督查、七大行业安全监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督导监管信息平台和保障机制建设,为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创造良好的  相似文献   
64.
2023年3月中上旬,受北方地区沙尘天气的影响,位处我国热带地区的海南省大部分市县均出现颗粒物浓度骤然升高的现象.为进一步探究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受沙尘天气的影响以及进行颗粒物远距离传输来源解析,本文利用常规大气污染物及气象数据,结合海南边界点位颗粒物组分数据,运用后向轨迹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此次沙尘过程对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省全省范围内均受到此次沙尘天气不同程度的影响,浮尘由北向南扩散,PM10浓度显著升高.(2)以海口市为例,受沙尘过程影响后,PM10浓度出现明显上升,PM2.5/PM10比值迅速下降,O3、CO、NO2及SO2浓度出现同步上升趋势.(3)沙尘过程造成PM10中化学组分浓度整体升高,其中,硅、铝、硫、钙等地壳元素上升显著,硫元素受本地源及沙尘天气共同影响虽浓度增加但占比降低,氯元素等海盐粒子则与此次过程关系较小;相关性分析得出,铝、硅、钾、钙、锰、铁...  相似文献   
65.
本文在简要分析了海南省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根据腰果的生长习性,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主导因子,运用生态环境适宜度理论,确定了海南省腰果生长的适宜区。本文对海南省发展腰果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2007年11月12—16日,中国地震局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推进实施全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研讨会”。会后代表们分别参观了海南省的万宁市、陵水县、白沙县和昌江县农居抗震工程示范点。  相似文献   
67.
简述了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现状及其对海南省的启示,分析了海南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海南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发展思路,提出以提高监测队伍素质为突破口,建立符合实际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建立环境预警监测网络体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环境监测和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重点方向,并提出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8.
人类活动对海南省小海泻湖沉积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小海泻湖XHK04-01沉积物柱状样的210Pb定年以及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析,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小海沉积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1988年以前,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稳定在0.6%和0.04%,TOC/TN为14左右,沉积物的有机质主要来自陆地,陆源有机碳的含量占到总有机碳含量的80%,人类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变化较小;而1988年之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小海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迅速上升,到表层时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2%和0.13%,TOC/TN下降到9,沉积物中小海自生来源的有机碳的比例显著增加,陆源有机碳的比例相对下降到45%.小海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增加,导致小海水质的恶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沉积速率上也有反映,在18cm以下沉积速率为0.46cm·a-1,0-18cm沉积速率为1.26cm·a-1.  相似文献   
69.
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然生态承载力是当前国际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提出按照各类土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实际生态服务功能计算各类土地的生态承载力,将消纳污染和水资源的供给功能纳入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并简称该方法为"实际供给法"。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资料和生态调查资料,应用"实际供给法"计算和分析了海南省1952~2004年自然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①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长期持续增长,由1952年的7.0804hm2/人上升到2004年的8.5984hm2/人,增加了1.5180hm2/人,年均增长0.4%;②可再生资源生态承载力占总生态承载力的绝大部分,1952年和2004年分别占98.6%和92.3%,而不可再生资源生态承载力仅分别占1.4%和7.7%;③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跳跃式下降,从1952年的6.8165hm2/人下降到2004年的0.4473hm2/人;耕地、海域和淡水水域的承载力呈上升趋势,分别从1952年的0.1277、0.0057和0.0001hm2/人上升到2004年的2.6066、3.1192和1.1468hm2/人,其它土地类型生态承载力变化不明显;④在生态承载力组成中,水资源比例由大到小变化显著,从96.3%下降到5.2%,耕地、海域的比例由小到大变化显著,分别从1.8%、0.1%上升到30.3%、36.3%,其它土地都由小到大,但所占比例较小;海域、耕地和水资源是海南生态承载力的主要贡献因素,三者之和占到总量的71.8%~98.2%。并分析了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0.
保护珊瑚礁离不开国家或地方的政策支持,良好的政策不仅能够为保护珊瑚礁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执法效率,从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以海南省为例,分析我国珊瑚礁保护政策的具体情况,结果显示,我国珊瑚礁保护政策呈现以下发展趋向:更加重视陆海统筹、全面保护,健全层次丰富的珊瑚礁保护政策体系;更加重视创新驱动、技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