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通过调查渤海海岸带的浮游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分析影响浮游生物的主要人为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2.
33.
海岛海岸带脆弱性评价过程在模型构建、指标筛选、权重确定以及数据获取和同化等方面存在技术难点。其中,脆弱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是关系评价结果科学性、合理性的重要一环,应尽快开展相关研究。基于计量数学方法,借鉴以往脆弱性评价研究的经验教训,根据主观与客观赋权法的特点,运用AHP法与熵权法提出较以前主客观赋权研究更为科学、合理的赋权方法,并通过黄河三角洲海岸带脆弱性进行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4.
基于面向对象的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海岸带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信息,选取山东省乳山市海岸带为研究区域,运用 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利用不同地物的光谱、形状、纹理和空间关系等特征,通过多尺度分割、隶属度函数法和标准最邻近分类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①隶属度函数法和标准最邻近分类法结合,提取出乳山市海岸带12 种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很好地区分了盐田和养殖水面、林地和园地,可提取出主要的道路和河流等细长线状地物;②将提取结果与最大似然法对比,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精度达到82.50%,Kappa系数为0.809 1,分别比最大似然法提高了11.44%和0.105 5,很好地避免“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对分类精度造成的影响,有效地避免了“椒盐”现象。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精度较高,为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的快速、准确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5.
滩涂围垦与开发是海岸带地区特有的土地利用模式,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滩涂已开发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能够为该地区未来土地利用与规划提供一个标尺。论文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与土地利用类型综合指数两部分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围垦年限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该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东县不同年限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阶段性特征。从围垦时间序列来看,农用地占比在30 a 围垦区最高,其变化呈现“S”型特征;建设用地呈现间歇性增长,周期为20 a,其中村庄用地在围垦10 a 逐步出现;未利用地一直下降,在40 a 围垦区保持稳定,主要类型为河流用地。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强度在30 a 围垦区达到最高,呈现“S”型变化特征。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在30 a 围垦区达到最高值,呈现倒“U”型特征。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演变存在三个阶段。江苏省沿海滩涂淤长为滩涂围垦奠定了自然基础条件,围垦初期,受到盐分的限制,只有耐盐植物和改良作物能够在滩涂土壤上生存,随着土壤不断脱盐,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逐步多样化,在未来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开展滨海盐土的开发复垦工作,严格审批新增建设用地,积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沿海滩涂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6.
基于1995年、2005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使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福建海岸带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整体而言,福建海岸带地区以生态用地为主要用地类型,占比达64.4%以上,成为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稳定的保证;生产和生活用地整体占比不大,但却是变化动态较高的用地类型.②时序变化上,1995—2005年,工矿生产用地、城乡生活用地不断扩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值下降2.3%;2005—2015年,生产、生活空间变迁程度趋于缓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值缓慢下降1.3%.③空间分布上,厦门、泉州等地市以生产、生活用地为主,较高强度的用地方式和相对破碎化的用地格局使得该地区呈现较低的生态环境质量(EV值小于0.855);宁德市、莆田市内陆地区等以生态用地为主,较强的生态稳定性使得该地区呈现较高生态环境质量(EV值大于0.994).④在用地转型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上,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用地变化是工矿生产用地的对外扩展,两个时段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9%和49.7%,且用地方式变化从功能属性和空间格局两个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并引发了工业污染、景观格局破碎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7.
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海岸带是陆海交互作用的地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环境变迁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影响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的10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海岸带生态环境退化的6种调控对策,其中实行一体化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是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38.
Olof  Linden  林宝 《自然与资源》1990,26(4):3-9
所有的海岸带地区正受到越来越大的人口增长压力,然而,由此赞成的环境恶化,在海面上不如在陆地上那么明显,因此,我们只是刚刚开始认识到许多海岸的浅水区已经受到的损害程度,本文综述了一些反映现状的资料,并讨论了热带浅海生境的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39.
本文在简要讨论了海岸带及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岸带管理的整合模式──系统综合管理模式。并详细分析了海岸带系统综合管理模式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0.
韩杰 《自然资源学报》1991,6(4):303-310
辽东半岛是东北东部山地的南延部分,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由于受到海洋的影响,气候比我国同纬地区温和、湿润,为太区农业、林业及果蚕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本区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富海上交通和渔业之利。在东北地区,本区是一个自然环境较优越,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区域。本文主要阐述辽东半岛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并对其利用方向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