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98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91.
以含硫丹POPs废物为研究对象,对废物中硫丹进行了浸出实验,针对实验室条件下影响硫丹浸出的主要因素(浸提剂初始pH,粒径,液固比,浸出时间)进行研究。分别用超声萃取法和液液萃取法提取样品和浸出液中的硫丹,并用GC对α-硫丹,β-硫丹的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废物中硫丹的浸出是一个快速的溶出过程,废物中硫丹的组分浓度较高,α-硫丹的含量为0.11 g/g,β-硫丹含量为0.023 g/g,浸出率为0.01%~0.49%。在实验设计范围内,硫丹的浸出量随浸提时间的延长,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加;粒径对其影响不明显;在弱酸条件高于强酸条件。  相似文献   
492.
钼镍矿尾矿和冶炼废渣的污染及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钼镍矿是多金属伴生矿,在开采及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尾矿和冶炼矿渣,在其长期堆放过程中,受降水的淋溶作用产生淋溶液,进入矿山周围的土壤和水体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通过对钼镍矿渣进行物理化学分析,模拟不同p H值的酸雨对矿渣进行浸提,并以发光细菌为试验生物对矿渣浸出液进行生物毒性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钼镍原矿,冶炼废渣中的重金属含量虽有大幅度降低,但其中的Ni、Mo、Zn的残留量仍然较高,分别为2.44%、0.18%、0.36%;浸提剂p H值的变化对原矿、未自燃和自燃尾矿及冶炼废渣中重金属的浸出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浸出液的生物毒性大小次序为:原矿矿石冶炼废渣自燃尾矿未自燃尾矿。  相似文献   
493.
渗滤液初始浓度(C0L)是计算填埋场渗漏污染物源强的重要参数之一,由于填埋场构造复杂,其在运行过程中很难获取,因此在计算填埋场环境风险数学的模型常用浸出浓度(CL)代替C0L。本研究以典型危险废物固化飞灰为代表,开展了优势污染物Cr在不同模拟高度(h)土柱和不同浸取剂pH条件下土柱溶出模拟试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内不同体积浸出液中的总Cr浓度(CCr0),定义了表征C0L对应的采样体积数,探讨C0L的影响因素中其与h、pH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浸取液的pH在3~7范围内时C0L没有明显规律性,C0L随h增大而增大,并且根据实验数据初步建立了C0L和h、pH之间的简单数学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494.
水泥窑已广泛作为处理含重金属废弃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水泥使用过程中重金属通过浸出会对地下水等环境构成危害。本文依据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使用水泥熟料制备水泥试样,在液固比为20∶1(v/w)的条件下对制备的水泥试样进行连续浸出试验,分别模拟自然地下水、酸雨、海水不同环境条件,研究了细粒径(约1mm)、粗粒径(约5mm)、块粒径(尺寸约40mm×40mm×10mm)3种不同粒径的水泥试样中重金属(Cu、Cd、Cr、Ni、Pb、Zn、Mn、Sb、As、V、Co、Tl)的释放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条件对水泥中重金属的浸出影响表现为海水地下水酸雨;在酸雨和地下水模拟环境下,不同粒径条件对于大多数重金属的浸出影响表现为细粒径粗粒径块粒径,而在海水模拟条件下没有一个统一的趋势;在酸雨和地下水模拟条件下,以细粒径水泥中Cr的浸出量最多,分别达到2.811 78mg/kg和6.128 24mg/kg,而在海水模拟条件下,以粗粒径水泥中V的浸出量最多,达到5.629 64mg/kg。  相似文献   
495.
废旧铅酸蓄电池需要进行回收处理,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了其危险废物特点及最佳浸出方法。  相似文献   
496.
采用NaS_2O_3-CuSO_4-NH_4OH-Na_3(C_6H_5O_7)体系,从废弃手机电子元器件中浸取银,考察了硫代硫酸钠浓度、氨水浓度、硫酸铜浓度、柠檬酸钠浓度、温度以及浸出时间等对浸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代硫酸钠为0.2 mol/L,氨水为0.2 mol/L,硫酸铜为0.01 mol/L,柠檬酸钠为0.05 mol/L,温度为40℃,搅拌速率为400 r/min,固液比1∶200(g/m L),浸出时间为24 h时,银的浸出率约为94.1%,柠檬酸钠的添加可明显提高银的浸出速率,从而降低硫代硫酸钠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497.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湖南某铅锌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羟丙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异丁基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和壳聚糖作为稳定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u、Cr、Pb、Zn进行稳定化处理,并采用TCLP和BCR连续提取法对稳定化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异丁基壳聚糖和壳聚糖的稳定效果好于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和羟丙基壳聚糖。其中,羧甲基壳聚糖稳定效果最好,当其投加量为9%时,对Cu、Cr、Pb、Zn的稳定化效率分别为92.29%、45.73%、63.12%和85.33%,且经稳定后重金属残渣态和可氧化态比例较高,是一种稳定效果较优的土壤重金属稳定剂。  相似文献   
498.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钾盐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物理化学表征手段和多因素水浸试验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性质和飞灰中钾盐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飞灰的主要成分为CaO、KCl和NaCl,平均粒径为12.599μm,水洗后的飞灰颗粒粒径会变大,而比表面积变小.粒径范围0.037~0.075 mm飞灰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对飞灰金属总量贡献率全部在60%左右.浸出过程中,在pH=12的条件下,搅拌强度为400 r·min~(-1),浸出温度为90℃,采用液固质量比为5∶1能使氯化钾的浸出率达到90%以上.浸出液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氯化钾表明飞灰中的钾盐可以通过水洗、过滤、纯化、分布结晶的方式收,氯化钾晶体纯度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499.
复合稳定剂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浩  潘利祥  张翔宇  李萌  宋宝华 《环境科学》2013,34(9):3587-3594
重金属污染土壤均含有多种元素,使用一种药剂对土壤进行稳定的效果不佳且处理费用较高.本研究采集富含砷(As)、镉(Cd)、锌(Zn)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选用无机和有机稳定剂对土壤进行快速化学稳定化实验研究,利用酸浸提程序(TCLP法)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结果表明,含钙物质、含硫物质以及含铁物质对于降低金属流动性非常有效,6种试剂中稳定效率排序为:氧化钙>硫化钠>有机硫>壳聚糖>硫酸亚铁>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根据不同试剂稳定重金属的靶向特性对两种类型稳定剂进行组合,对复合稳定剂的稳定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复配试剂的综合稳定效率更高:铁钙复配(3%硫酸亚铁+5%氧化钙)对土壤中3种金属的稳定率为81.7%、97.2%、68.2%,而有机硫氧化钙复配试剂(3%氧化钙+5%有机硫)对3种金属的稳定率达到76.6%、95.7%、93.8%.重金属形态测试的结果认为重金属从可交换态转变为还原态(无机类试剂)或氧化态(有机类试剂)是重金属稳定的主要原因,且形态转变程度决定了土壤的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500.
Ashes from sewage sludge incineration have a high phosphorus content, approximately 8% (W/W), which indicates a potential resource of the limiting nutrient. Incineration of sewage sludge with subsequent recovery of phosphorus is a relatively new sludge treatment technique. In this article, the leaching of phosphorus by using sulfuric acid as well as hydrochloric acid by means of several batch experiments was presented. At the same time a selective recovery of phosphorus by adsorption was also discussed. The e ects of acid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extraction were studied. The phosphorus leaching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acid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Kinetic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complete leaching of phosphorus took place in less than 4 h.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phosphorus by using orange waste gel provided a hint for recovery of this natural resource, which eventually could meet the ever-increasing requirement for phosphorus. The overal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cinerated sewage sludge ash can be treated with acid to e ciently recover phosphorus and thus can be considered a potentially renewable source of phosphor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