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374篇
安全科学   191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946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16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应用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预测水质时,由于模式中本底值也参与衰减,往往造成预测结果低于下游本底值的情况,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在环评中应用较为成功。  相似文献   
992.
应用混合加权地某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与均值型和上海医科大学空气质量指数模式相比较,认为用模型比较多个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质量的优劣比均值型和上海医科大学指数模式均优越。  相似文献   
993.
城市污泥与猪粪混合堆肥过程中湿度空间变异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对城市污泥与猪粪混合堆肥过程中堆体内湿度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 ,利用克里格法对湿度进行最优插值 .结果发现 :不同堆肥期湿度半变异函数在堆体水平方向上用对数函数拟合效果较好 ,在垂直方向上用线性函数拟合效果较好 .升温期、降温期和腐熟期各剖面的等湿线呈不同的分布特征 ,高温期呈较规则的“拱形”分布 .升温期、高温期及腐熟期 ,仓门附近的湿度变化较大 ,降温期堆体中轴线附近的湿度变化较大 .升温期堆体湿度最佳 ,从高温期开始 ,堆体中下部出现高湿区 ,且不断缩小 ;同时 ,堆体的顶部和两侧壁出现低湿区 ,且向堆体的中下部扩大 .由升温期到降温期 ,湿度空间变异不断增大 ,但腐熟期开始减小 .最后讨论了形成湿度空间变异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提高堆肥效率和质量的措施 .  相似文献   
994.
混合堆肥过程中容重的层次效应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同斌  罗维  高定  郑国砥 《环境科学》2004,25(5):143-147
城市污泥、猪粪混合堆肥表明:升温期和高温期堆体容重分别为0.82g·cm-3和0.66g·cm-3,堆体内的氧气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所需;降温期容重为0.58g·cm-3,通气较充分;腐熟期容重为0.54g·cm-3,通风充分.升温期和高温期仓门附近堆料的容重具有层次效应,降温期大部分堆料的容重具有层次效应,腐熟期堆体容重的层次效应减弱.升温期堆体中轴线附近、高温期仓内壁附近、降温期整个堆体、腐熟期仓门和中轴线附近,堆体深度对容重具有显著影响.升温期和腐熟期,仓门对容重产生显著影响.各堆肥期堆体的容重随深度的增加而呈增大的趋势,容重与堆肥时间满足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富集分离方法从陕北某炼油厂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石油降解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种属;选取pH值、盐度、氮源、接种量和石油浓度作为单因素,探究不同单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通过拮抗试验,构建石油降解混合菌系并探究其对石油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4株能够在含油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其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T2、T4、T5)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T3);在单因素试验中pH值、盐度、氮源、接种量和石油浓度都会影响菌株的生长;4株菌无拮抗作用,对其同比例组合共构建15组菌系,接种量体积比1:1:1:1组成的混合菌系P在相同时间内石油降解率最高(89%),说明混合菌系P对石油具有高效降解能力.本试验结果旨在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粪便混合堆肥在垃圾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粪便与生活垃圾混合堆肥的试验,探讨了粪便对垃圾堆肥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粪便混合堆肥可大大提高有机物降解速率和堆肥效率,垃圾腐熟时间可缩短16~20d。  相似文献   
997.
铁、锰氧化细菌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各种铁、锰氧化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讨论 ,介绍了铁锰氧化细菌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 ,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由于桃浦工业区混合污水成分复杂 ,变化大 ,且B/C的比值较低 ,有时还有较高含量的抑制物质 ,直接生物处理运行不稳定。用内电解法处理混合污水后 ,结果表明 :其CODCr、TP、NH3 N的去除率能达到较高水平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9.
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浸出能力强、毒性大,属于危险废物,若处置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采用酸洗-电沉积联用技术,考察硝酸浓度、液固比和酸洗时间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电沉积电压和时间对酸洗废液中重金属回收率的影响,同时评估处理后飞灰的浸出毒性。结果表明,在浓度为2 mol·L-1、液固比为25的硝酸中浸渍洗涤60 min条件下,酸洗能成功去除飞灰中95.26%的Zn、83.06%的Pb、72.62%的Cu和97.85%的Cd;在电压为14 V,电沉积4 h的条件下可回收酸洗废液中95.80%的Zn、 99.04%的Pb、79.95%的Cu和90.37%的Cd。对Zn、Pb、Cu、Cd的连续提取和浸出毒性测试表明,处理后飞灰易浸出组分占比降低,残余态物质占比提高,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要求,可直接进行填埋或作为非危废固体进行资源化利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飞灰中重金属脱除和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剩余活性污泥和厨余垃圾续批式混合中温消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加碱水解和未水解剩余活性污泥与厨余垃圾混合后进行序批式中温厌氧消化,对生化产甲烷势(BMP)进行了测定.剩余活性污泥的水解通过添加NaOH进行,合理的NaOH投量为40 mmol/L,在25 ℃和35 ℃下经过6 h的水解后SCOD水解率分别提高27.4%和31.1%.厨余垃圾、25℃和35℃下水解污泥的最终甲烷产量分别为607、284、312 mL/g(VS),两种水解污泥比未水解污泥分别高出43%、57.6%,水解污泥和厨余垃圾混合消化的可降解能力要优于未水解污泥和厨余垃圾的混合进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