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系统介绍用计算机辅助确定矿井外因火灾位置方法的原理,给出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剖析其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评价三大步骤中的各技术关键,并借助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实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
两种曝气设备的清水曝气充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清水充氧实验计算,比较了微孔雾化软管曝气和射流曝气的充氧动力效率和氧利用率.以及后续实验的结果,最终得出微孔曝气软管曝气是高效节能的河流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23.
味精废水厌氧处理稳态运行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目前较难处理的高浓度味精废水用厌氧法进行了稳态运行的控制研究。在中温条件下,获得了高浓度味精废水高效稳态运行的控制参数。COD去除率可达70%以上,产气量可达10.5m~3/m~3·d,其中甲烷含量占58%以上。表明高浓度(谷氨酸)味精废水进行厌氧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为了降低作业过程中感应电电击对工作人员的伤害,通过对感应电电击过程中的稳态电击电流与暂态电击能量分析,提出了基于疏导方式的感应电防护理念。在该理念的基础上对普通工作服进行重新设计,加入导电手套、导电鞋以及夹在工作服中的导线和导线接口组成电流放电通道,避免感应电流直接经过人体器官。通过实验室试验及现场应用证明:所设计的感应电防护服可有效避免在强电磁场环境中作业以及线路参数测试过程中稳态电击与暂态电击对人体的伤害,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5.
由于建筑物门窗破坏等原因导致开洞,外部气流沿开洞传播,风致内压急剧增大,使得内外风压共同作用成为导致建筑结构破坏甚至倒塌的重要原因.通过一系列不同条件下的单个常开洞低矮建筑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分析了内压的脉动特性以及脉动来源,同时利用稳态理论与非定常理论预测内压系数,并与试验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6.
噪声监测特别是非稳态噪声监测由于声源存在不确定性及突发性,现场工况的确认一直是监测的难点。以健身房制造噪声扰民为例,通过法院确认进行模拟工况来对非稳态噪声进行监测,同时探讨了非稳态噪声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问题,针对噪声纠纷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应从源头尽量避免噪声纠纷的发生,增加隔音材料,增加减振消声的措施,完善相关标准等建议,为今后非稳态噪声的实际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基于Mann-Kendall法的湖泊稳态转换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化趋势与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突变点分析法对1981~2008年间太湖湖泊稳态转换关键因子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进行突变识别,结果表明,(1)TN、TP和Chla分别在0.05、0.10和0.05水平上呈显著增加趋势;(2)TN浓度在1990~1991年间和1994~1995年间发生了两次突变;TP浓度突变点发生在1987~1988年;Chla浓度历史变化存在三个阶段,1981~1989年为第一阶段,尚未产生突变阶段,第二阶段为1990~1996年,突变过渡阶段,第三阶段为1997~2008年,属于突变后的状态;(3)综合TN、TP和Chla浓度历史变化存在不同阶段,结合各因子的历史变化序列,太湖湖泊稳态转换突变点为1988年和1997年,并把太湖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1~1987年, TP浓度为0.025mg/L,属于草藻共存,接近于清水稳态阶段;第二阶段为1988~1996年, TP浓度为0.086mg/L,属于藻草共存阶段;第三阶段为1997到2008年, TP浓度为0.103mg/L,属于藻型浊水稳态.研究结果表明Mann-Kendall法在湖泊稳态转换突变分析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8.
通过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对高架仓库发生的火灾进行了研究,应用涡团耗散模型对机械排烟模式下仓库火灾烟气的特性进行了模拟,详细讨论了不同时刻系统不同截面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易挥发物质的燃烧非常剧烈,在火灾发生的初期,系统温度的最大值发生在空气入口附近;持续燃烧2s后温度最大值发生在燃料储存罐周围。机械排烟设备的启动使大量高温烟气导流至室外,烟气出口温度较高。  相似文献   
29.
爆破掘进空间内粉尘非稳态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井下粉尘防治工作,对爆破掘进面粉尘非稳态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基于控制方程与RNG k-ε湍流模型,选择欧拉-拉格朗日法进行模拟。构建1100工作面三维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确定气相流场边界条件。引入粉尘运动模型进行非稳态计算,利用CFD软件得到气相流场风速分布规律,得出掘进面60m范围内粉尘沿巷道纵向、垂向扩散规律及巷道沿程粉尘粒径分布规律与空间分布规律。此外,还得到爆破后50min内巷道沿程粉尘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0.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稳态转换前后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关键过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关键所在。对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理论内涵、驱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概念主要含有发生的突然性和难以预知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以及存在多稳态现象等内涵;具有非线性、多阈值、多稳态,以及修复过程中的迟滞效应等特征。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驱动因子可分为外部驱动和内部驱动两种类型。外部驱动包括外源性氮磷负荷、气候变化、风浪、湖泊水位等因子;外源性氮磷负荷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通过逐步削弱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而引发稳态转换;风浪、湖泊水位等为突发性因子,往往表现为稳态转换的直接诱因。内部驱动包括鱼类、水生植物等因子;鱼类主要通过对水生植物、湖泊底质、浮游动物等生态组分的影响引发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水生植物对湖泊清水稳态可能不仅存在正反馈作用,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负反馈作用。今后应加强沉水植物生长消亡的主要环境与生物要素综合作用机理、湖泊稳态类型与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