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9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1211篇
安全科学   1158篇
废物处理   129篇
环保管理   425篇
综合类   3701篇
基础理论   488篇
污染及防治   412篇
评价与监测   315篇
社会与环境   92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介绍了腈纶聚合装置在防爆区现场安装的气体检测仪器。对于检测仪的软件部分,包括操作指南,只有正确的使用才能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水稻土中胱氨酸分解产生含硫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在室内培养情况下南京水稻土中挥发性含硫气体的释放.结果表明,该土壤中产生H2S、羰基硫(COS)和二甲基硫(MDS)气体.当土壤中加入胱氨酸后,检测到甲硫醇(CH3SH)、二硫化碳(CS2)、COS、H2S和DMS气体.除DMS之外,这些气体的释放量随胱氨酸添加量增加而增加.据此推测,水稻土中胱氨酸的分解可能是CH3SH、CS2、COS、H2S等4种气体产生释放的来源之一.在厌氧条件(充氮淹水)下检测到的含硫气体低于好氧条件(普通大气淹水).光照、pH值、土壤含水量等对含硫气体的释放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嗅觉测定技术的进展与恶臭污染管理政策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湘中 《环境科学》1999,20(2):107-109
介绍了3种有关恶臭的测定方法及其发展趋向,即色谱质谱法(GC/MC),电子算法和嗅觉测定法,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以臭味浓度作为恶臭污染的控制指标,嗅觉测定法是广泛接受的臭味测定方法,本文就嗅觉测定法的定义,设备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比较了欧洲、美国、溴大利亚以及香港等地区当前对于恶臭污染的将嗅觉测定法进行标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94.
能量耗损相关底物消耗对微生物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底物反应平衡,提出在底物充分的条件下,微生物消耗的底物总量等于微生物生长所利用的量,微生物维持代谢所利用的量及由于能量代谢分离而消耗的量之和,由此,建立了描述在底物充分的条件下,微生物产率与剩余底物浓度相应关系的动力学模型,证明了观测到的产率随剩余底物2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此模型能很好实验数据相符,结果表明随剩余的底物2的增加,微生物的产率可下降70%左右。  相似文献   
995.
LFG控制利用工程基本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深圳市玉龙坑垃圾填埋场的现场抽气试验。本文进行了填埋气本安全控制与回收利用工程基本参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6.
997.
北京地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利用2002年7月—2003年6月可吸入颗粒物(PM10)20余站点的监测资料,分析获得了北京地区PM10的浓度水平和地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远郊区县城关镇与市区污染水平相当;西南部和南部较其他地区污染严重;北京地区背景浓度很高,是国家标准年浓度限值的75%。这一分析结果可为颗粒物污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抗生素和中药对环境及生物体中菌群的联合毒性作用,以2种常用抗生素氨苄西林钠(ampicillin sodium,AMP)、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ET)和1种中药提取物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chloride hydrate,BCH)为目标污染物,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为指示生物,分别应用直接均分射线法和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3个二元(AMP-BCH、AMP-TET、BCH-TET)及1个三元混合物体系(AMP-TET-BCH),共20条射线,采用以96孔微板为实验载体的时间微板毒性分析法(time-dependent 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 method,t-MTA)对3种药物及其混合物体系的毒性进行系统测定.运用拟合归零法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类型及强度,选取抑菌作用明显的代表性混合物射线进行暴露前后E. coli核酸溶出量以及电镜扫描分析.结果表明,AMP、TET、BCH及其混合物体系对E. coli的浓度效应曲线为“S”型且时间和浓度依赖抑菌性明显,仅...  相似文献   
999.
为实现堆肥过程N2O、CH4和NH3的同步减排,在双氰胺和氢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磷石膏和过磷酸钙添加对猪粪堆肥温室气体和NH3排放的影响.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设置3个堆肥处理:只添加双氰胺和氢醌(HD)、添加双氰胺、氢醌和磷石膏(HD+P)和添加双氰胺、氢醌和过磷酸钙(HD+S),在60L的发酵罐中进行40d的...  相似文献   
1000.
农田肥料(氮肥、复合肥、有机肥)是我国N2O最大的排放源,其估计直接决定了排放总量的可靠性.为此,重新评估了中国农田肥料N2O的直接和间接排放,选择2008年县域尺度活动数据、具有空间分异性的本土排放因子和参数来重新评估其排放规模、结构、空间格局及不确定性;通过与IPCC、EDGAR等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阐述该排放清单的可靠性和全面性.结果表明,2008年我国农田肥料N2O排放总量为617.1 Gg(处于213.7~1149.2 Gg之间),其中,氮肥直接排放为458.8 Gg(74.5%),有机肥直接排放为121.0 Gg(19.6%),挥发沉降和淋溶径流造成的间接排放分别为28.0 Gg(4.5%)和9.3 Gg(仅占1.5%左右).排放集中在华北平原、东北的松辽平原、华中的淮河流域和四川盆地,以及华南的珠三角、雷州半岛和台湾地区的县(区、市、旗),主要分布在江苏(52.4 Gg)、四川(48.0 Gg)、湖北(43.2 Gg)、广东(40.8 Gg)、河南(39.6 Gg)、安徽(38.4 Gg)、湖南(31.6 Gg)、山东(28.9 Gg),其累积规模为全国总量的52%,其中,近50%的贡献源于164个县(区、市、旗).本排放清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空间分辨率,而基于IPCC (2006)排放因子及参数的估计排放总量高估了约8.3%,对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则分别低估了12.5%和高估了330%.此外,在空间格局上还表现出高值区低估和低值区高估的特点,在491和1225个县(区、市、旗)的相对偏差超过了100%和50%,特别指出的是,间接排放在大部分县(区、市、旗)的相对偏差达到13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