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09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1245篇
基础理论   120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以莫愁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蓝藻暴发前(6月、7月)、蓝藻暴发期(8月)、蓝藻暴发后(9月、10月)采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氮磷等营养盐及其形态赋存变化特征和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及水质变化,并探讨了水体和沉积物营养盐与蓝藻水华暴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蓝藻暴发期间,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急剧增加而沉积物中营养盐含量维持稳定,造成莫愁湖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外源性氮、磷营养盐的输入而不是湖泊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在蓝藻暴发前、中、后期,莫愁湖水质均为Ⅴ类,富营养化程度在轻度以上,水质污染严重。蓝藻暴发期间,水质整体呈下降趋势,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程度加重;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亚硝态氮和氨态氮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与水体中氮磷比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及水体硝态氮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0.05),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特别是磷含量的增加对蓝藻暴发具有重要影响,而沉积物氮磷及有机质含量与蓝藻暴发的关系较弱,同时蓝藻暴发对水体还原态氮的影响比氧化态氮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索变流量、雨水冲刷初期效应及叠加效应下,雨水管道内不同位置悬浮颗粒物的沉积规律,将模拟试验与数学模型拟合相结合,计算雨水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沉积量、最大沉积点和平均沉积速度等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管道流量增大时,悬浮颗粒物的最大沉积点在管道内发生有规律的迁移,依次由管道前段(距管口约1 m处)向中、后段(8~12 m处)推移,当管道流量减小时则相反;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沉积速度随着管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管道流量减小时则其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当管道流量由350 L/h降至300 L/h之间时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沉积速度达到峰值;初期效应下,悬浮颗粒物浓度减小使得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沉积量和平均沉积速度均下降;叠加效应下,当管道流量增大、悬浮颗粒物浓度减小时,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最大沉积点向后迁移,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沉积速度先略有下降再逐渐增大,当管道流量和悬浮颗粒物浓度分别为"390 L/h、52 mg/L"时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沉积速度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当管道流量和悬浮颗粒物浓度同时减小时,管道内各段悬浮颗粒物的沉积量和平均沉积速度均迅速下降,最终趋向于"0"。  相似文献   
993.
以新疆典型湖泊湿地艾比湖为主要研究区,并与东部洪泽湖、中部鄱阳湖和西部青海湖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由于气候、资源特点不同,各个湖泊湿地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力度不同,使湖泊湿地的环境效益不同,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由此提出了湖泊湿地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濒海大气环境氯离子沿建筑物高度的分布规律。方法 以海南濒海高层建筑为研究平台,在建筑物不同高度楼层设置监测点,采用“纱布法”完成不同高度层的大气环境氯离子沉积速率数据采集,每次取换样周期为30 d,连续监测1 a。利用离子色谱仪对所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研究濒海大气环境氯离子沿建筑物高度的分布规律。结果 氯离子沉积速率随塔楼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塔楼建筑高度60%~70%的区域,受到高层建筑“下冲风”的影响,氯离子沉积速率会有所下降,出现相对低值。通过这个区域后,氯离子沉积速率又逐渐升高。结论 濒海大气氯离子沉积速率沿建筑物高度变化规律受到大气氯离子浓度、风向风速、温湿度和高层建筑气流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湖泊等水体CH4的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干旱区湖泊CH4扩散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选取干旱区典型湖泊—博斯腾湖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1年6月、9月、10月采集水样,并测定其生物地球化学参数及溶解CH4浓度,确定其水-气界面CH4扩散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博斯腾湖CH4扩散通量均值为(0.305±0.080) mmol·m-2·d-1,表现为大气CH4的排放源;在空间上,受外源输送影响,入湖河口为CH4的扩散排放热点区域;在不同月份,CH4扩散通量变化受营养状态影响显著,与综合富营养化指数、叶绿素a浓度等呈显著正相关(富营养化指数:r=0.67,p<0.01;叶绿素a:r=0.54,p<0.01),但其对温度的依赖性较低(p>0.05).另外,受外源输送、水动力特征、内部生物化学过程等影响,博斯腾湖CH4扩散通量在不同湖区的控制因子表现出较大差异,其具体控制机制还需进一步明晰.  相似文献   
996.
为阐明中国湖泊细菌群落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基于已发表文献,收集了228个湖泊的浮游或沉积物细菌门水平分类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湖泊浮游细菌群落的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5.9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5.0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0.77%),沉积物中的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0.37%)、绿弯菌门(Chloroflexi,8.74%)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8.55%).中国湖泊浮游细菌距离衰减程度显著低于沉积物细菌;湖泊细菌群落结构在北方、南方、青藏高原的空间差异显著,北方水体及沉积物中细菌的距离衰减模式均不显著,南方水体中显著但沉积物中不显著,青藏高原水体及沉积物中均显著.浮游细菌优势类群中除Proteobacteria外,Actinobacteria (南方>北方>青藏高原)和Bacteroidetes (青藏高原>北方>南方)的丰度在三个地区均具有显著差异;沉积物细菌优势类群Proteobacteria (北方>南方>青藏高原)、Chloroflexi (南方>北方>青藏高原)、Bacteroidetes (青藏高原>北方>南方)的丰度在三个地区均具有显著差异.影响北方湖泊浮游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溶解性有机碳,南方是溶解氧,青藏高原是硝酸盐氮;影响北方湖泊沉积物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和pH值,南方是总磷,青藏高原是pH值.空间扩散限制与环境筛选作用共同塑造了中国湖泊细菌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扩散限制对浮游细菌的影响小于沉积物细菌,对青藏高原湖泊浮游及沉积物细菌影响最大,对北方湖泊浮游及沉积物细菌影响最小;环境筛选作用对青藏高原湖泊浮游及沉积物细菌影响最大,对南方湖泊浮游细菌及北方湖泊沉积物细菌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7.
水文连通性对湖泊水资源调节、水质净化和生态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风险。因而厘清水文连通性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律,对于开展水文连通性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广泛的文献调研,介绍了水文连通性的定义与内涵,分别综述了水文连通性对湖泊水文水动力、水质、水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水文连通性通过改变水文水动力过程影响生态系统的路径:一是直接改变生境面积、植被格局和生物迁移繁殖特征,二是通过改变水质和沉积物特征而作用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其体内污染物累积转化过程。最后,对水文连通性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行了展望:(1)加强对垂向连通性的研究以及拓展不同维度连通性耦合转化研究;(2)借助水动力-水质-水生态耦合模型研究水文连通性变化下的生态环境效应;(3)开展水文连通性的生态环境风险研究,并基于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权衡确定适宜的水文连通性。  相似文献   
998.
我是“水”     
我是"水"。我在湖泊中静静仰卧,四周的水鸟起来迎接我,他们透过我来捕鱼,我透明的身子映着他们玲珑的身影;我在小溪中涓涓流淌,鱼儿跟我打招呼,看着他们自由自在的游泳,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刻;我从井中抽出灌溉庄稼,黄澄澄的的玉米向我点头致谢;我从自然水管中流出,为人们解渴,洗去一切灰尘……我为地球上的生命  相似文献   
999.
研究团队:潘纲(研究员),陈灏(副研究员),田秉晖(副研究员),张美一(助理研究员),周琴(助理研究员),何广智(助理研究员),张洪刚(助理研究员),王丽静(研究实习员),辛丽花(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天然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治理、环境界面科学、环境纳米技术、持久性污染物及其在天然水体中的迁移与转  相似文献   
1000.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双重影响下,湖泊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保障湖泊生态系统稳定的生态水位研究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文章围绕湖泊生态水位计算方法进行综述,以湖泊生态水位概念为出发点,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分析该领域研究重点,并总结各方法的提出背景及计算内涵。通过对湖泊生态水位研究的分析可知,我国学者多数的研究存在仅考虑湖泊水量需求而忽视水文连通性的问题,且提出的计算方法多为经验和半经验法。因此,未来应加强考虑研究区域内部空间异质性和水文连通性的湖泊生态水位研究,并在推广3S等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多学科融合的定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