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4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907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490篇
综合类   3226篇
基础理论   472篇
污染及防治   389篇
评价与监测   117篇
社会与环境   242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持续性运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建  何苗  邵文生  胡洪营  高宝玉 《环境科学》2006,27(9):1760-1764
中国北方地区城市纳污河道内的污染河水具有水量、水质、水温季节性变化大的特点,这给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的持续性运行造成很大困难.通过1a多的连续性运行,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的可持续运行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年平均水力负荷为15 cm/d.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很大,夏季氨氮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达70%以上,而冬季水温降低到15℃以下时,氨氮去除率降低到30%以下,但季节变化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人工湿地在夏季雨季时期可以承受较大的短期洪水水力冲击负荷,在100 cm/d的负  相似文献   
992.
993.
河北水库及湖泊沉积物中DDT农药的残留特征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河北省主要湖泊水库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DDT)的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2004年秋季采集了河北12个水库和2个湖泊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GC-ECD测定DDTs农药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残留与组成特征以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河北省主要湖泊水库沉积物中DDTs的平均含量为3.328 ng·g-1,其含量范围为1.014~9.022 ng·g-1;并且,不同样品中DDTs的含量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65%.2)临城水库、陡河水库、龙门水库3个样点的表面沉积物中wDDT/(wDDD wDDE)>1,表明有新的DDT输入;岗南水库、邱庄水库、黄壁庄水库3个样点的表面沉积物中wDDD/wDDE>1,说明DDD降解环境为厌氧条件;其余8个样点wDDD/wDDE<1,说明DDD降解环境为好氧条件.3)所有样点中DDT、DDD和DDE浓度均低于ERM,并且大部分小于ERL,表明其生态风险大多低于10%;但11个样点的DDTs含量介于ERL和ERM之间,表明其生态风险大多介于10%~50%.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流域分析方法的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鉴于流域思想在水污染防治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以流域保护方法、流域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流域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湖泊-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界定为4部分:子流域划分与污染负荷预测,"源-途径-末端-汇"的污染防治工程和管理方案体系设计,备选技术方案的提出和方案优选,污染负荷的削减率计算和综合方案设计.以四川省邛海流域为例,在将流域划分为6个子流域的基础上,对TP入湖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并识别出各子流域内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区提出了以水土流失防治、点源和面源控制、河道生态修复、河流入湖口治理和内源疏浚为主体的污染防治方案,该方案可削减TP 22.5 t·a-1,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95.
用于控制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透水坝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猛  张永春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0):1665-1670
为了控制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结合人工湿地原理和快速渗滤机理,开发了透水坝技术并进行了运行试验.该技术利用平原河网地区现有河道的容积来承受农村面源污染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通过控制透水坝的渗流量,拦蓄径流为后续的处理单元提供自流动力.4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使用梯形渗流模型进行透水坝的渗流量计算比较准确,透水坝达到了拦蓄5天处理雨量为1400Om3的降雨径流的设计要求,同时透水坝的TN、TP去除率分别为15.59%和23.44%.  相似文献   
996.
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土壤抗侵蚀效益价值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抗侵蚀方面起重要作用.以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哈尔滨松北区湿地的西区、中区及东区沿线共布设采样点3个.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土壤抗侵蚀效益价值通过湿地减少土地废弃、河道淤积和土壤中肥力流失三方面的价值来估算.结果表明:哈尔滨市松北区城市湿地保护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的总效益价值为1.900×107元/a;湿地土壤在抗侵蚀效益中的贡献率占总效益的1/5,其效益价值为3.800×106元/a.   相似文献   
997.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与湿地功能的关系.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湿地生态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它的概念,并评述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元素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湿地模型和3S技术等新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中国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优先领域,应加强湿地基础理论研究及在湿地的演化、生态过程、界面过程、预测与评价、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决我国西部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问题,结合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条件特征,基于潜流湿地原理对比研究了混凝土渣、砾石和生物炭脱氮除磷效应,分析其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延长,污染物含量明显降低,湿地最佳HRT均为2.5 d,3种填料湿地对化学需要量(COD)、氨氮(NH_4~+-N)、磷酸盐(PO_4~(3-)-P)的去除效果差异性显著(P0.01);混凝土渣对污水中PO_4~(3-)-P的去除最优,去除率为97.11%;生物炭综合处理能力较强,COD、NH_4~+-N、悬浮物(SS)的去除率达到了90.51%、72.38%、94.57%;生物炭作为优选湿地填料还具有较快的污染物降解速率特征,且有机污染物和磷酸盐的生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在0.9以上。因此,生物炭作为湿地填料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解决西北地区农村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以人工湿地修复镉污染水体时,植物在镉离子的沉淀、吸收和积累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当前报道的镉富集植物种类较少,湿地植物对镉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缺乏系统研究,限制了湿地植物在镉污染水体修复中的应用。笔者以常见湿地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为对象,设置了4个镉处理浓度(0、0.5、1和2 mg·L~(-1)),研究了水蓼对镉的富集特征以及生长和生理响应。水蓼根、茎和叶的镉含量(以干重计)随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处理30 d时,在2 mg·L~(-1)处理下分别达到134、47和48 mg·kg~(-1)。处理30 d时,在1 mg·L~(-1)的镉处理下,水蓼的地上部及地下部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最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富集系数分别为45.6和111.7,转运系数为0.41。在处理15 d时,水蓼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 mg·L~(-1)处理下显著降低。在处理30 d时,水蓼的总生物量在不同镉浓度下无显著差异,但丙二醛(MDA)含量、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0.5~2 mg·L~(-1)镉处理下均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这些结果表明,水蓼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理抵抗镉胁迫产生的氧化伤害,并且水蓼对镉的富集和转运系数较高,具有在镉污染水体修复中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模块化人工湿地导流板设置无相关规范参考的问题,将数值模拟与小试研究相结合,系统评价了导流板设置方式对单元湿地模块内部水流状态与除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系统内部合理设置导流板可有效改善单元湿地模块的水力性能。沿水流方向分别在距湿地模块前段1/3处的下部和2/3处的上部设置高为280mm和290 mm导流板后,模块内部的水力效率达到最优,对应的λ增至0.935 6。按照优化结果设置导流板后,人工湿地模块对生活污水中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57%、74.49%、50.03%和59.69%,明显高于不设导流板的模块(COD 76.37%、NH3-N 66.66%、TN 36.39%和TP 43.74%),各项指标在净化出水中的残留量分别为33.05 mg/L、2.34 mg/L、9.06 mg/L和1.67 mg/L,满足GB 18918—20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