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51.
挥发性氯代烃在湿润土壤中的平衡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吸附是挥发性氯代烃(volatile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VCHs)赋存于土壤的主要机制之一.开展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4种常见VCHs污染物在我国8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在干燥条件下对VCHs气体的吸附能力要远大于湿润条件,且随含水率的升高吸附能力急剧下降,在含水率达到10%以后土壤吸附量趋于稳定.湿润土壤对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PCE)、1,1,1-三氯乙烷(MC)气体的吸附等温线符合Henry型吸附等温式,而1,1,2-三氯乙烷(1,1,2-TCA)符合Freundlich模型.VCHs在湿润土壤中的吸附量总体上与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呈正相关,且受SOC类型和化合物极性影响较大.弱极性的TCE、PCE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力与SOC含量呈严格正相关,而极性的MC、1,1,2-TCA在黑土等高碳土壤中不仅与SOC含量有关,还受到SOC物质组成的影响.建立了TCE和PCE在湿润土壤中的平衡吸附量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良好(n=80,R2=0.98).  相似文献   
52.
黄家双男,湖北宜昌人,供电部门宣传干事,从事新闻事业多年,业余摄影创作,对于视觉把握有些自己的见解、开拓性思维、敏锐的触觉和色彩风格。云南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炫目的色彩。位于昆明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夏季室内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湿润度水平与人体热应激响应的关系,特邀40名在校大学生配合试验,于2010年和2011年的7—8月在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实验中心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测试不同工况下的皮肤湿润度,研究了人体局部和整体的出汗感,并结合室内环境热感觉和热舒适心理测试,分析了人体的热应激水平。结果表明:额头、胸口、背部为人体出汗较敏感部位,三者共占出汗感增幅的80%以上,对整体出汗感影响最大;在中性偏热环境下,相对湿度对皮肤湿润度的影响大于温度,且皮肤湿润度与整体出汗感呈线性关系;中性热舒适温度比中性热感觉温度高0.5℃,皮肤湿润度对热感觉的影响大于对热舒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亚热带可变电荷土壤化学性质与温带地区恒电荷土壤有诸多不同特点,使得反硝化具有一些与温带土壤不同的特性,进一步深入研究亚热带土壤反硝化气体产物的组成比例、主要影响因素和机理,将有助于加深对亚热带环境条件下土壤N循环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为正确评价亚热带土壤反硝化环境效应提高科学依据。因此,就亚热带土壤厌氧培养条件下反硝化的气态产物问题进行了探讨。土样采自江西典型亚热带红壤地区,在加入K15NO3(10 atom%15N,加入N量为200 mg·kg-1)条件下进行了7 d 30℃、密闭、淹水、充N2的严格厌氧培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推移,15N回收率逐渐下降,土壤总残留的15NO3-质量分数和回收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表明反硝化作用越弱的土样回收率越高。总气态氮损失率的估计值和实测值都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01)。根据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试验结果初步估计,厌氧培养7 d内反硝化作用产生的气态产物中N2O占总气态氮损失的17.1%,N2占8.7%,估计NO可能是主要的反硝化产物之一。以未能回收的氮计算,NO约占总气态氮损失的67.5%~78.6%,平均为74.1%。反硝化气态产物中NO和N2O总量占总气态氮损失的91.3%。NO、N2O和N2分别占总施入氮量的18.6%、4.4%、2.0%。因此,亚热带土壤氮素反硝化过程中主要气态产物可能为NO和N2O,而非对环境无害的N2。  相似文献   
55.
湿润亚热带森林锰、铜、锌随降雨分配的迁移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森林生态系统中重金属随降雨分配迁移的特征,连续观测两年降雨,对比分析Mn、Cu、Zn在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中浓度、输出量、变异情况的差异,并讨论了重金属迁移规律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林型对雨水的再分配有较大影响.米槠次生林树干茎流水量极显著大于杉木人工成熟林,故前者树干茎流的重金属浓度低于后者;对于林内雨,穿透雨中重金属浓度在米槠次生林(阔叶林)更高,树干茎流中重金属浓度则在杉木人工成熟林(针叶林)更高.整体而言,林内雨的重金属浓度在旱季高于雨季,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林型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较复杂,体现在植被类型、林龄、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本研究中,Mn随地表径流的输出量在米槠次生林显著大于其它3种林型;Zn在较大林龄的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成熟林有更大的输出量;降雨分配过程中3种元素的浓度变异情况有所不同,表现为Mn变异最大,Zn次之,Cu最稳定.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6.
57.
亚热带坡地森林生态恢复演替及树种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亚热带坡地森林生态恢复的模式及配置、亚热带坡地森林恢复的优良乡土树种及先锋树种选择等方面阐述了亚热带坡地森林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国亚热带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对亚热带坡地森林生态恢复的继续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58.
宜宾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对树叶开发利用主要是茶叶、挥发油、蚕桑、中药材等。本文论述了宜宾植物资源开发的种类、经济效益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59.
阿亮 《沿海环境》1999,(3):30-31
红树林和珊瑚礁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富有特色的浅水海洋生物群群落,被认为是所有生物群落中最富有生产能力、种类繁多、美学上极富盛名的生物群落之一.珊瑚与藻类共生而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为鱼类资源提供生存环境和营养供应地.在已知的海洋鱼类中有1/4生活在珊瑚礁带中,故具有海洋中热带雨林之美称.但是,它的生长极为缓慢,一般所看到的形体可谓是千年锤造之作,一旦破坏,礁鱼将失去栖身地.  相似文献   
60.
本文描述人类活动是如何了个亚热带大湖--美国佛罗里达类基百比湖的生态状况的。自20世纪以来,该尖 文变化和地貌变化,最近已出现加速富营养化现象。部磷浓度增加了1倍;氮磷比下降了50%;湖泊沉积物也累积了大量磷。生物群落已经历了看来是因富营养化所致的变化;贫毛类环虫大型底栖生物中上据优势;蓝藻已取代硅藻成为优势浮游植物;氮限制的出现次数增加;固氮已成为氮输入的主要途径。有证据表明:该湖已达到一种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