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底质样品微波消解总磷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使用硫酸_高氯酸在微波消解系统消解 ,以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底质中的总磷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消解及分析条件。结果表明 ,该方法快速简便并有较高准确度、精密度和较低的检测限 ,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2.
丁森  赵茜  张远 《环境科学研究》2016,29(6):837-844
溪流次生盐化是人类活动干扰导致可溶性盐向水体迁移从而造成盐浓度异常增高的现象,由于干扰类型(如农业生产、河岸带植被破坏、采矿废水与污水排放等)的不同,溪流次生盐化呈现出溶解性无机离子组成复杂、盐浓度间歇性波动等特点. 已有研究发现:①溪流次生盐化会造成藻类、底栖动物和鱼类的群落结构产生变化,主要包括物种丰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功能摄食类群等方面;②高盐环境对非耐盐物种产生胁迫从而降低其出现频率,敏感底栖动物会增加漂移行为以选择低盐环境,而敏感鱼类则消失;③耐盐物种应对高盐胁迫有不同策略,如卵胎生的产卵方式以减少在高盐环境中的时间,或拥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维持体内渗透平衡. 主要问题:①影响水生生物的可能是单一离子又或是离子组合,不同盐化水体所增加的离子类型及浓度都有很大差别,而要逐一探明单一离子及离子组合的影响需要巨大的工作量;②野外研究常以电导率或ρ(TDS)(TDS为总溶解性固体)表征盐化程度,而电导率或ρ(TDS)会改变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也会与营养盐、悬浮物等因子产生交互作用,难以确定盐化对水生生物的独立影响. 因此,今后需关注全球变暖背景下次生盐化与营养盐、重金属的耦合作用,注重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的耐受性及其适应调节机制,并重视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两类不同数据所获得水生生物适盐范围的对比验证;同时为满足水生生物健康保护,应加强对溪流次生盐化有指示作用的水质监测指标的开发及阈值的制订.   相似文献   
123.
以扎龙湿地底泥为介质,模拟表面流湿地系统,研究了不同底质及其环境要素Eh对表面流湿地净化效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各个指标去除率均值,变异系数和方差的综合分析,表明在本实验设计的三种Eh梯度下,Eh=-200 mV有利于TN、NO3--N的去除,Eh=200 mV有利于NH4+-N、P和COD的去除;黏土对TN、NO3--N和P去除效果最好,粉砂土对NH4+-N、COD去除效果最好。此外,随着Eh的不同,底质因素的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即黏土的去除率受Eh变化影响小,亚砂土和粉砂土的去除效果受Eh变化影响大。实验结果客观反映了扎龙湿地不同底质地段的净化污水功能和底质氧化还原环境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功能影响因素(基质和Eh)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4.
为探究城市地区渠道化源头河段水环境模型参数灵敏性,以巢湖流域十五里河源头段为对象,选择氯化钠(NaCl)为保守型示踪剂,采用瞬时投加方式,开展现场示踪试验. 在此基础上,利用OTIS模型(小河流水体溶质迁移扩散模型)模拟溶质(示踪剂)输移扩散规律,并以均方误差(RMSE)为目标函数,就±10%和±20%等参数多种变幅情景,采用扰动分析方法对A(河道过水断面面积)、As(暂态存储区断面面积)、α(交换系数)及D(扩散系数)等参数开展局部灵敏性分析. 结果表明:在十五里河源头段溶质迁移特征模拟方面,OTIS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尽管不同河段各参数的灵敏性排序存在一定的变化性,但总体趋势较为明显,表现为A>α>As>D,这与欧美国家空间尺度相近的一些小河流水体基本相同;由于α和As的灵敏性超过D,表明在渠道化的城市小河流源头段,考虑暂态存储对于溶质输移扩散的影响十分必要. 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扰动分析方法对于OTIS模型参数灵敏性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5.
从悬沙浓度、底质类型分布、冲淤演变历史以及冲淤控制因素等方面对泉州湾淤积现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利用AQUAfast II浊度仪对泉州湾典型淤积海域进行了浊度测试,分析了其悬沙浓度,归纳出泉州湾底质主要可划分为细沙、粉沙和粘土,并指出了其分布情况;结合近32 a来泉州湾典型区域湾底平面高程的资料,分析了该高程的变化及淤积量、淤积速率等。通过分析得出,造成泉州湾淤积的主要因素包括潮汐、波浪、河流以及人类活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6.
基于TASCC的典型农田溪流氨氮滞留及吸收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农田溪流氨氮滞留的动态变化性,选择NaCl为保守示踪剂、NH4Cl为添加营养盐开展野外瞬时投加示踪实验.在此基础上,采用TASCC方法和养分螺旋指标定量刻画 滞留动态,并以Michaelis-Menten模型(M-M方程)模拟 吸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背景浓度的 吸收长度Sw-amb变化范围为93.94~295.54m,平均值为177.41m;质量传输系数Vf-amb变化范围为0.16~0.38mm/s,平均值为0.26mm/s;吸收速率Uamb变化范围为0.16~0.38mg/(m2×s),平均值为0.26mg/(m2×s).由M-M方程模拟得到的 最大吸收速率Umax为0.59~1.38mg/(m2×s),半饱和常数Km为1.10~5.03mg/L. 在从背景浓度到饱和浓度区间范围内展现出的Sw-add-dyn、Utot-dyn和Vf-tot-dyn动态变化性,验证了TASCC解析 滞留动态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7.
研究小东江水闸至斜岭全程10Km河段底质中石油和酚类污染物含量的沿程分布,并对底质进行浸溶试验,结果表明,该河段底质中石油平均含量为27.58mg/kg,酚类为0.098mg/kg,石油平均浸出率为35%,酚类平均浸出率为49%,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28.
利用实验室土柱模拟装置对枯水条件下盐渍地区氧化塘不同底质土壤结构的水盐运移状况进行了定性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原底质均质白汤土输水能力较大,蒸发较易发生,因而带动盐分在塘底表面大量累积,维持该水盐运移的最大吸力值为120cm,而经人工改造后,表层有30cm粘土覆盖的土壤层结构对水盐运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模拟3个月的蒸发时间内表面没有盐分累积。  相似文献   
129.
温度对提高活性污泥法处理含酚废水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化反应动力学理论出发,讨论了温度与生化反应速率的相关作用,重点研究了温度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并回归出脱氢酶反应速度的Arrhenius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是显著的,当水温由20~25℃(升至50~55℃时,出口水含酚合格率由88%提高至100%,COD去除率由68%提高至85%。  相似文献   
130.
浙江北部地区地势低洼,种粮易涝,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的发展。2010年以来,作为湿地农业农作制度的创新,“水生作物 鱼类”种养结合模式在当地得到迅速发展。为了完善种养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在嘉兴市秀洲区3个农场开展了不同种养模式(藕 鱼和菱 鱼模式)的对比试验,对池塘水质、底质特征以及大气负氧离子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模式对池塘水质有一定改善作用。虽然养殖鱼类后水体有机污染有一定程度加重,但由于水生作物的吸收作用,使得水体氮磷含量明显降低。与菱 鱼模式相比,鱼塘种植莲藕后,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对底质的分析表明,鱼塘种植水生作物后,底泥中速效钾含量增加明显,尤其是在种植莲藕后。另外,由于施用化肥以及当年不收割引起的藕叶、茎杆等腐烂分解,使得藕 鱼模式池塘底泥中速效磷和总氮含量大幅增加,分别增加329.1% 和361.9%。对种养结合区域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种养结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改善周边区域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