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434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31.
采用实地调查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地表水及土体中硝态氮迁移和累积的影响,旨在为减轻硝酸盐对滇池环境的威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流域内农田排水中氮污染负荷高、氮肥投入过量及灌水频繁是造成研究区内土壤硝酸盐淋洗污染地下水的主要原因;土壤中NO3--N累积量与氮肥施用量在生菜的苗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01=0.9687**,**表示极显著线性相关),而在结球期呈显著正相关(R0.05=0.887*,*表示显著线性相关);在生菜整个生育期里,NO3--N沿土壤剖面垂直迁移至土壤深层,导致下层土壤的NO3--N含量高于上层土壤;生菜在苗期NO3--N淋失量较大,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高;高施氮强度与低施氮强度相比,氮素更易流失;频繁灌溉促使NO3--N随水向深层土壤迁移累积.  相似文献   
532.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滇池南岸白鱼河口湿地社区共管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白鱼河口湿地保护面临的威胁及实行社区共管的基础.结果表明,白鱼河口湿地社区共管是解决湿地管护机构对环境和资源的强制性保护与区内居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33.
通过对比滇池湿地中的11种水生植物对滇池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氨氮的净化能力,兼顾考虑它们对滇池蓝藻中的主要种类: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的克藻作用以及它们的经济价值,探讨改善滇池水生生态环境的合适植物种类搭配。  相似文献   
534.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acids (LMWOAs) in eutrophic lake water of Dianchi, Southwestern China Plateau were investigated diurnally and vertically using ion chromatography. Two profiles (P1 and P2) were studied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hydrochemical features. Lactic, formic, pyruvic and oxalic acid were detected as major components at P1 and P2 which were on average 7.98 and 6.53 mol/L,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ir proportions of 2.68% and 2.48% relative to DOC. Pyruvic acid was regarded as the uppermost species at P1 and P2, reaching up to 3.82 and 3.35 mol/L and accounting for 47.9% and 51.3%, respectively, in individual TOA. Although humus were of biogenetic production at both sites, 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iurnal variations of TOAs, fluorescence intensity (FI) of protein-like components and humic-like components at P1 indicated LMWOAs were greatly originated from bacterioplankton excretion and degradation. However, correlations between diurnal variations of humic-like FI and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demonstrated algal origination of LMWOAs at P2. Although content of humus was high, TOA at P2 was 1.45 mol/L lower than that at P1, due to the co-influence of more intense photo-oxidation and aggregation at P2. Therefore, TOAs exhibited quite opposite diurnal variation trends of increasing-decreasing and decreasing-increasing at P1 and P2, respectively. Except for impact of solar radiation, bacterial decomposition and assimilation rendered shifts of maximal LMWOAs along water column at P1. Covering with massive algae, UV rays penetrated shallower depth that LMWOAs assembled in surface layer water before 18:00 at P2 and represented decreasing profiles.  相似文献   
535.
为提高滇池环湖截污体系中混合水质净化厂MBR工艺对农村农业面源污水的处理效能,削减流入滇池的污染负荷,该研究利用厂内已建的MBR中试系统,优化硝化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污泥浓度及溶解氧等4个运行参数,并将其应用于混合水质净化厂MBR工艺优化调控。结果表明:硝化回流比200%、污泥回流比150%、MLSS 4 000~5 000 mg/L、DO 1~2 mg/L为中试最优运行参数,依据该成果指导规模2.5万m3/d的混合水质净化厂进行参数优化,调试后出水水质稳定,在硝化回流比200%~300%、污泥回流比200%~300%、MLSS 6 000~7 000 mg/L、DO 2 mg/L条件下,COD、NH3-N、TN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9%、94.2%、26.7%、39.8%,COD、NH3-N及TN均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TP需后续强化处理达标。研究成果可推广至滇池环湖截污体系中类似水质净化厂,指导同类水质的MBR工艺运行参数调控。  相似文献   
536.
为研究贵州威宁草海重金属污染现状,对该区域内20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Pb、Cd、Cu、Zn、Fe、Mn)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d、Zn和Pb的含量分别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32.44、614.45和185.30倍,主要来源为采矿及矿物加工.此外,县城污水排放对Cu分布有一定的影响.Cd、Zn和Pb主要以可还原态及可氧化态存在,形态分布受Fe元素影响较大;Mn则以弱酸可提取态为主,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对儿童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值(1.2×101 a-1)超过限值(1.0×100 a-1),对成人(7.91×10-5 a-1)和儿童(1.11×10-3 a-1)造成的致癌风险超过了可接受水平,其中,Cd是主要的致癌风险元素.综合来看,草海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37.
滇池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滇池碳、氮,磷时空分布、藻类动力学,浮游动物动力学以及沉积与营养源释放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动力学模型,并与箱模型耦合,建立了生态动力学箱模型。模拟了浮游植物,计算了TP,TN和COD的水环境容量和削减量。所得结果较好地与实际符合,为滇池的水污染控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8.
滇池沉积物磷内负荷及其对水体贡献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在滇池全湖选取 1 1 0个采样点 ,调查了沉积物磷的营养状况 ;外海不同方位选取 6个采样点 ,研究了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剖面分布及其对水体的贡献 .结果表明 ,滇池沉积物表层 ( 0~ 5cm)总磷含量主要变化在 2~ 3g·kg-1 ,最大值为 6 6 6g·kg-1 .沉积物剖面表明 ,表层总磷含量远高于底层 ,在 0~ 1 0cm总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在点 4、点 5和点 6 ,不同形态磷的含量顺序为NaOH P ,Org P >HCl P >BD P >NH4Cl P .滇池南部 (S1、S2 )沉积物钙结合态磷含量较高 ,表现为HCl P >NaOH P ,Org P >BD P >NH4Cl P(表层 0~ 2 0cm) .沉积物表层 0~ 1 0cm活性磷含量很高 ,且随深度增加含量急剧下降 ,滇池北部沉积物具有很大的释磷潜力 .可溶性磷在水 土界面的浓度梯度为沉积物磷向水体扩散提供了条件 ,在外源减少的情况下沉积物磷内负荷将在一定时间内成为滇池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539.
滇池富营养化水体新型除藻材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实验室小试 (2 0L)和滇池水体围栏扩大试验 (30 0m2 ) ,研究新型轻质除藻材料对滇池湖水中藻类的除藻及净化作用。小试结果表明 ,该除藻材料放入滇池水样实验 2 6d后 ,水质明显好转 ,藻类去除率可达 98% ,COD、TN及TP的去除率达到 38%~ 62 %。滇池湖边 30 0m2 水面围栏扩大试验结果显示 ,除藻材料放入试验区水体 1 0d后 ,水体中藻类含量明显减少 ,水体透光率从 55 %增加到 80 % ,水质状况也有很大改善。研究表明 ,该除藻材料是一种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新型水体除藻材料。  相似文献   
540.
以环滇池生态廊道为例论述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廊道总体规划思路。以环滇池区域良好生态本底为基础,从滇池生态保护与治理需求出发,科学评估区域现状问题与发展潜力,通过湖滨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和环湖慢行系统实施,贯通环滇池湖滨生态系统,形成一条依附于滇池沿岸并向城市内部渗透的生态绿脉,在进一步巩固夯实滇池生态保护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塑造集生态、文化、休闲多元功能于一身的环滇池生态保护屏障,推进滇池保护治理成果的共建共治共享,实现滇池自然生态系统与昆明城市生态系统的共荣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