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388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2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21.
丁绍兰  王景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2072-2076
在已确定污泥驯化最佳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滤材、液固分离条件,添加营养物质继续降低pH等方法,进行提高生物沥滤法分离制革污泥中铬的分离效率的研究。同时考察化学沥滤法(1∶1硫酸)在相同条件下的分离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用相应pH值酸液(1∶1硫酸配制)淋洗,淋洗+闷洗和抽真空+酸液淋洗等过滤方式可提高铬的分离效率。生物沥滤中当pH值下降至1.8时,分离效率即可达到94.65%,与直接用蒸馏水淋洗相比要高得多。化学沥滤中当pH值下降到1时,分离效果可达96.7%,沥滤污泥中剩余铬含量可达到制革污泥农用标准。  相似文献   
722.
生物沥滤-焚烧法处理制革污泥中铬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沥滤-焚烧方法,先将制革污泥中大部分难溶的有毒重金属——铬从固相溶出转移至液相,之后将沥滤后制革污泥进行有效的固液两相分离,并对分离后的固相污泥进行焚烧处理实验,研究生物沥滤-焚烧处理法对制革污泥中的总Cr在不同介质中的浓度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沥滤法处理制革污泥后,以金属离子交换形态存在的总Cr含量增加,其中68.56%的总Cr6+和87.70%的总Cr得以去除,去除效果十分明显;将沥滤脱水后的污泥进行焚烧处理,以残渣态形式存在的总Cr相对含量变大,迁移能力减弱;铬在高温下与其他重金属元素形成复杂的金属化合物及络合物:Cr1.3Fe0.7O0.5、Na4(CrO4)(SO4)、Ca5(CrO4)3O0.5,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对整个生物沥滤-焚烧处理过程进行反应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723.
逆流式和错流式生物滴滤装置脱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逆流式生物滴滤塔(DBTF)和错流式生物滴滤装置(CBTF)处理含氨和三甲胺的恶臭气体,研究生物脱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逆流式和错流式生物滴滤装置都能有效地去除含氮混合恶臭气体,对氨和三甲胺的净化效率可达99.4%以上。逆流式和错流式生物脱臭装置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运行稳定。DBTF和CBTF的适宜工艺操作条件为:氨进气负荷分别为26 g/(m3.h)和24.6 g/(m3.h),三甲胺进气负荷都为113 g/(m3.h);停留时间分别为29.1 s和32 s,喷淋量分别为37 mL/min和51.5 mL/min,循环液pH值范围都是6.3~7.0。这为生物脱臭技术工程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4.
采用PVDF中空纤维微滤膜处理某纺织印染厂二级生化出水,研究了膜污染控制及清洗方法。结果表明,合理的膜通量是控制膜污染、保证膜寿命的关键,采用31 L/(m2.h)左右的通量有助于膜污染的控制。氢氧化钠与次氯酸钠可分别用于日常维护清洗与恢复清洗,通过循环正洗不仅能满足清洗要求,且药剂使用量也小于反洗方法,每吨产水清洗用碱费用仅0.06元。化学清洗后再水力正洗,能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725.
生物滴滤塔处理含H_2S和NH_3气体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生物滴滤塔对含H_2S和NH_3气体的处理进行了中试研究.经培养驯化的活性污泥在生物滴滤塔上挂膜后,对H_2S和NH_3的去除率分别达85%和90%以上,处理后NH_3出口质量浓度小于0.2 mg/m~3、H_2S出口质量浓度小于0.001 mg/m~3,均达到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和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装置连续运行的稳定性研究表明,NH_3和H_2S的去除率均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26.
本文介绍了在个体防护器材滤烟层制造中,应用全自动无隔板纸层成型技术的试验、生产过程,通过样品、批量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新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27.
鱼藕共生生态工程增益减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工程原理,应用加环措施,在藕田套养泥鳅和黄鳝,作为生产、增益、减耗复合环,促进鱼藕共利共生。在完全不施农药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治危害莲藕的食根金花虫,达到藕鱼增产和改善田间生态环境的效果。实验表明,混套养泥鳅和黄鳝的效果最为明显,防治率和促藕增产率分别为83%-99%和12.7%;单独套养泥鳅或黄鳝的防治率为66%-90%和59-85%,促藕增产率分别为7.6%和2.3%。  相似文献   
728.
低温处理生活污水的复合厌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相厌氧技术与复合厌氧工艺的发展,使得低温(低于20 ℃)厌氧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成为可能.设计了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滤层反应器为主体,添加污泥回流装置的两相复合厌氧处理新工艺,在室温(16~18 ℃)下处理生活污水.该两相复合厌氧处理工艺大大缩短了常规两相厌氧工艺的启动时间.在启动40 d后即能使低浓度生活污水的CODCr降低70%以上,SS去除率也能达到75%左右.该工艺的后续处理,建议选用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29.
生物滴滤塔脱除SO2的填料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生物滴滤塔,比较了活性炭、煤矸石、陶粒、沸石和竹炭作为滴滤塔中生物附着载体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竹炭对T.ferrooxidans菌液的固定效果最好,固定的生物量最高,其次是活性炭,然后是陶粒和沸石,煤矸石固定的生物量最小;不同填料滤塔对SO2的去除效率明显不同,去除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竹炭、活性炭、陶料、煤矸石和沸石,其对SO2的去除效率在运行时间内的平均值分别为93.71%、89.88%、80.08%、74.37%和63.65%.研究表明,竹炭填料系统对脱硫微生物的固定化效果最好,固定的生物量最高,且具有较好的SO2去除能力,是优质的生物滴滤填料.  相似文献   
730.
《安全》2008,(5):62-65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是一部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法律草案。这个草案已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