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长江口北支水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3年7月(丰水期)和2004年1月(枯水期)在长江口崇明北沿滩涂潮间带,共设置3个断面,按《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进行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丰水期底栖无脊椎动物17种,种类组成以甲壳动物最高(占41.18%),枯水期7种,种类组成以多毛类最高(占57.14%);丰水期的优势种(优势度≥0.02)为伍氏厚蟹(Helice japonica)、豆形短眼蟹(Xenophthalmus pinnotheroides)、弹涂鱼(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和无齿相手蟹(Sesarma haematocheir),枯水期的优势种为豆形短眼蟹、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和纽虫(Nemertinispp.)。丰水期的生物量为枯水期的20~65倍,枯水期生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无齿相手蟹、伍氏厚蟹、弹涂鱼的生物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生物量、栖息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随离口门距离减小而呈增加的趋势,丰、枯水期底栖动物均分为3个群落,丰、枯水期群落演替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02.
2019年8月对烟台市芝罘区对玉岱山湾潮间带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潮间带底栖动物27种,优势种是褶牡蛎,栖息密度为27.8个/m^2。本次调查研究发现玉岱山湾潮间带底栖动物物种相对2013年同期数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3.
渤海湾潮间带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渤海湾潮间带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浓度,探讨了OCPs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柱状沉积物测年结果,研究了该区域OCPs的污染历史。结果表明,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中OCPs为78.51~172.10 ng/g(以干质量计,下同),平均值为112.92 ng/g;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七氯的检出率和残留量均较高,其中HCHs为8.08~56.33 ng/g,平均值为26.35 ng/g;DDTs为5.18~45.02 ng/g,平均值为28.25 ng/g;七氯为10.15~77.16 ng/g,平均值为48.33 ng/g。该区域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OCPs,70年代达到最高峰。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可能存在着DDTs类物质的输入。  相似文献   
104.
连云港市泥砂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3年9月对连云港市某泥砂质潮间带3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大型底栖动物57种,其中多毛类23种,甲壳类18种,软体动物10种,其他类群6种。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2 119.1 m-2,总平均生物量为66.34 g/m2,其中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ar)在高潮带的丰度高达3 082.7 m-2,整个潮间带丰度呈现由高潮带向低潮带逐渐降低的趋势。潮间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3.26;整个调查潮间带的沉积物环境较清洁。  相似文献   
105.
于2011年3、6、8、10、12月在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内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共采集到潮间带动物55种,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各潮带间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H')差异极显著(P0.01),月份间差异均不显著。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P0.01),潮汐与季节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6.
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10月和11月调查了海州湾潮间带A、B 2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9种,其中A断面发现19种,B断面23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1 790 m~(-2),总平均生物量185.11 g/m~2。A、B 2断面的丰度生物量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2个断面底质类型不同造成的。潮间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90,波动为2.44~3.45,其沉积物环境存在轻度有机质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