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181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63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4 毫秒
71.
顾广悦  李磊  相坤  端木祥玲  刘海静 《安全》2020,(2):27-35,10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综合管廊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火灾实体试验的方法,通过对各类型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响应时间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综合管廊电力舱内常用探测器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式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可以较早的探测到电缆温度异常变化的现象,可用于早期预警。点型感烟探测器对烟粒子浓度较为敏感,可用于综合管廊电力舱室的空间探测。分布式光纤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对明火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作为空间型的火灾探测器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72.
湖南烟区烤烟锌含量与土壤有效锌的分布特点及关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自成  王林  肖汉乾 《生态环境》2007,16(1):180-185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湖南烟区烤烟锌含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分布特点及关系。结果表明,(1)湖南烟叶锌含量总体适宜,平均为(36.30±14.05)mg·kg-1,变幅为10.50~100.50mg·kg-1;调查区域内有92.58%的烟叶样本锌含量落在20.00~80.00mg·kg-1区间内;不同等级烟叶锌含量的规律是:B2F>C3F>X2F。(2)湖南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适中,平均为(2.27±3.74)mg·kg-1,变幅为0.13~62.59mg·kg-1,变异系数高达155.09%;有22.41%的土壤样本在不同程度上缺锌(≤1.00mg·kg-1),有7.36%的样本的有效锌含量超过4.00mg·kg-1,满足优质烟生长的土壤样本达到70.23%;不同土壤类型有效锌含量的变化规律是:鸭屎泥>黄泥田>黄灰土>黄壤土。(3)烟叶锌含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2;与土壤有效铜、有效铁和有效硫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有效钾和水溶性氯均呈显著负相关。(4)在土壤有效锌含量分组后,不同等级烟叶锌含量均随着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各等级烟叶锌含量在组间差异达到5%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3.
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AVHRR第4通道数据经过辐射校正,再计算得到等效辐射亮温。用城市与郊区的亮温之差代表热岛温度,并以摄氏温标表示。采用统计、平面等值线和三维立体等方法,统计分析了成都平原12个城市的热岛最大强度!Tmax;分析了成都市白天和夜间城市热岛的动态变化规律,从宏观上形象地展示了成都平原的城市热岛现象及其特点。研究证明:利用NOAA/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的快速监测和宏观动态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混燃甲醇和乙醇改善柴油机碳烟排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柴油机为基础,以乙醇或甲醇作为预混合燃料,与喷入的柴油组成部分预混的复合燃烧,大幅度降低了发动机排气烟度,同时使氮氧化物排放得到一定改善,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优于原柴油机,而HC排放,尤其是在低负荷时有所增加,甲醇比乙醇具有降低烟度效果更好、氮氧化物降低更多和HC及CO排入增加较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5.
卢玲玲 《环境》2006,(Z1):95
经气提预处理后PTA聚酯废水的BOD/COD值为<0.2,可生化性差,采用中温厌氧+接触氧化的方法,控制厌氧温度在38℃左右,提高厌氧去除率的同时改善废水可生化性,降低接触氧化的负荷,出水可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76.
污泥投配率对污泥中温厌氧消化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装置采用半连续流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污泥培养接近成熟后开始每天按不同污泥投配率加泥和排泥.结果表明:污泥投配率在3%~10%时,有机物分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去除率均在30%以上;污泥投配率在15%和20%时,污泥的有机物去除率非常小;污泥投配率在5%时,有机物分解率最大为41.2%;单位VSS产气量随污泥投配率的增大而呈先急剧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当污泥投配率为5%时,单位VSS产气量为0.60 L/g,符合美国污水处理厂设计手册标准,其他污泥投配率下该指标均小于0.4 L/g.因此,认为实验用污泥中温消化的最佳污泥投配率为5%,这时污泥的可消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77.
聚苯乙烯基离子交换纤维去除铅离子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苯乙烯其离子交换纤维是一种理想的离子交换材料。它的特殊的物理形态决定它对一些有害气体如铅烟、颗粒铅等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铅烟净化效率可达80%;对水溶液中毒性铅离子去除率可达86%。该纤维可做为治理毒性铅离子的材料。  相似文献   
78.
该文重点介绍了电凝聚技术、旋转电极式电除尘技术和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并结合工程实测,分析了3种电除尘技术的梯级提效能力及耦合提效特性,3项技术集成,可有效解决常规电除尘器存在的细颗粒荷电不充分、振打引起二次扬尘和高比电阻粉尘引起反电晕的技术瓶颈,可在较低能耗水平条件下实现烟尘超低排放。与电袋复合及袋式除尘技术相比,3项技术集成,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性上都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且运行时间越长,优势越明显。首次通过3项技术的有效集成,配合精细化气流均布技术,实现燃用高灰劣质煤机组的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5 mg/m~3。表明在当前超低排放的要求下,电除尘技术依然是燃煤电厂烟尘治理的主流技术,且在实现高灰劣质煤超低排放时,电除尘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79.
胡明江  吕春旺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3927-3936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系列钙钛矿催化剂La_(1-x)Ce_xFe_(0.7)Co_(0.3)O_(3-δ)(x=0、0.1、0.2、0.3和0.4),并采用XRD、SEM、FT-IR、H2-TPR和O_2-TPD等技术分析了Ce掺杂量对催化剂结构、微观形貌及理化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程序升温氧化(TPO)技术评价了催化剂对碳烟的催化燃烧活性,探讨了催化剂对碳烟的催化燃烧机理.结果表明:在La_(1-x)Ce_xFe_(0.7)Co_(0.3)O_(3-δ)中掺杂适宜的Ce有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改善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在催化剂与碳烟松散接触条件下,当Ce掺杂量(质量百分比)为0.3时,所制备的La_(0.7)Ce_(0.3)Fe_(0.7)Co_(0.3)O_(3-δ)对碳烟的起燃温度(T_(ig))、最大燃烧温度(T_m)和燃尽温度(T_f)分别为329.5、409.8和421.1℃,呈现良好的催化氧化活性.碳烟最大转化效率为98.7%,平均活化能为123 kJ·mol~(-1),CO_2选择率为98.2%,实现了对柴油机碳烟排放污染物有效"过滤+催化燃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80.
利用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试验、酒精喷灯燃烧试验、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溴-锑-磷阻燃体系对聚丙烯(PP)土工格栅的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生烟性能和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添加量(质量分数≤5%)的溴-锑-磷阻燃体系对PP土工格栅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影响较小,但明显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其中质量分数5%的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八溴醚)-三氧化二锑阻燃PP的峰值热释放速率(HRR)和总释放热(THR)相比于纯PP分别下降了39.98%和26.03%。八溴醚-三氧化二锑阻燃体系与红磷复配时还表现出较好的协效作用,当溴-锑与磷的质量比为3∶2时,协效阻燃效果最优,仅添加5%的协效阻燃体系便可使PP的LOI和UL 94等级分别达到27.9%和V-0级,并通过酒精喷灯燃烧试验。与纯PP相比,溴-锑阻燃体系虽降低了PP的HRR和THR,但增大了燃烧过程中的生烟速率(SPR)和总产烟量(TSR),而红磷的加入能有效降低溴-锑阻燃PP的生烟量。热重分析表明,溴-锑-磷协效阻燃体系表现出较好的气相阻燃作用,能有效降低PP的热裂解速率,增强了PP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