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以中亚热带区域七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生态系统对土壤生物学肥力指数、内梅罗土壤质量指数、土壤退化指数的影响,以及各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生物学肥力指数和内梅罗土壤质量指数都是以常绿阔叶林最高,其次是混交林和阔叶纯林,连栽杉木纯林最低.土壤退化指数与内梅罗土壤质量指数正好相反,连栽杉木纯林土壤退化指数最高,混交林和阔叶纯林稍低.另外,混交树种不同,土壤质量指数也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内梅罗土壤质量指数、土壤退化指数与土壤生物学肥力指数相互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另外,这3种土壤质量指示指标分别和林下植被层、森林凋落物现存量之间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2.
103.
南亚热带中小型水库是城市重要的水源地和后备水源地.为了解南亚热带地区中小型水库蓝藻的分布情况,于2011年7月(丰水期)和2012年3月(枯水期)调查了该地区25座中小型水库,分析了水库的蓝藻种类组成与群落季节动态特征.25座水库的总氮(TN)浓度范围为0.51-9.37 mg/L;总磷(TP)浓度范围为0.01-0.72 mg/L,富营养水体占80%.本次调查共检出蓝藻20属,蓝纤维藻、泽丝藻、假鱼腥藻和拟柱孢藻为优势丝状蓝藻,细小平列藻、色球藻、粘球藻和隐杆藻为优势球形蓝藻,其中泽丝藻为绝对优势属.丰水期蓝藻生物量为3.19(±4.87)mg/L,枯水期为0.83(±1.06)mg/L,丝状蓝藻全年占优.多元方差分析(MANOVA)表明蓝藻群落季节差异显著(P〈0.05),方差分析(ANOVA)显示枯水期蓝藻及丝状蓝藻生物量显著低于丰水期(P〈0.05),球形蓝藻生物量季节变化不明显.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丰水期透明度是影响蓝藻生物量的重要原因,枯水期则为TP与pH;冗余分析表明温度、透明度、硝氮与电导率为蓝藻群落季节差异的重要解释变量,其中电导率为丰水期蓝藻分布的重要解释变量;电导率与硝氮为枯水期重要解释变量.整体而言,中小型水库丰水期高温和高营养盐是蓝藻生物量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但由于水体扰动剧烈,导致丝状蓝藻占据优势;温度降低是枯水期蓝藻生物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105.
中国地热资源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中国地热资源丰富,以中低温资源为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受中国地质构造特点及其在全球构造中所处部位的控制,主要集中在藏南-川西-滇西和台湾两个地区。但是,中国地热产业处在起步阶段,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地热资源的利用绝大部分以直接利用为主,地热发电明显落后。针对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 条促进地热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立国家级地热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尽快启动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制订优惠扶持政策,推动地热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积极推广地热尾水回灌技术,切实保护环境;尽快出台全国性的地热资源管理法规,以推动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制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6.
采用热带假丝酵母处理苎麻生物脱胶废水。将COD为23 060 mg/L的苎麻生物脱胶废水稀释1倍后进行发酵处理,COD去除率最高,为60.85%。发酵条件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35℃、初始发酵pH为7.0、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苎麻生物脱胶废水COD去除率最高;发酵温度为30℃、初始发酵pH为7.0、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单细胞蛋白生成量最高。发酵时间为48 h时,灭菌的发酵培养基的COD去除率为75.75%,单细胞蛋白生成量为5.375 g/L;未灭菌的发酵培养基的COD去除率为72.25%,单细胞蛋白生成量为2.875 g/L。  相似文献   
107.
1989年在美国101届国会期间,美国资源研究所所长(Tames Gmrtave Speth)给美国布什总统的报告以及1989年2月21~23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由TATA能源研究所和美国麻省Woods Hole:Woods Hole研究中心组织,并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美国华盛顿世界能源研究所的赞助召开的一  相似文献   
108.
电气设备在热带海岛的“高温、高湿、高盐”环境条件下的金属腐蚀问题异常突出,通过对海南省西沙区某典型热带海岛电气设备服役现状开展调研和环境条件等级监测,对热带海岛户内外设备腐蚀特点和环境条件等级进行评价,分析多因素交互影响下的腐蚀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特点,并针对性提出热带海岛环境电气设备金属腐蚀防护技术要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热带爪蟾胚胎测定江苏省常州市8家典型行业工业废水的发育毒性,结果显示:各行业工业废水对爪蟾胚胎的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印染、啤酒、电镀和化工行业出水的发育毒性更强。试验表明,理化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工业废水的综合毒性,而热带爪蟾胚胎可有效地表征其发育毒性。比较各行业工业废水的毒性,初步探讨热带爪蟾胚胎用于工业废水毒性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