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76篇
综合类   488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智能技术代表了以数据与算法主导的、一元性与多元性并存的、虚拟与现实交互的生产关系。智能技术对环境治理的重塑,主要体现在技术治理和社会治理两个维度,并凝结成“数据与算法“”一元性与多元性“”虚拟与现实”三组关键词。智能化环境治理可以分为感知型、服务型和互联型3种治理类型,以此为基础,其内在悖论分别表现为:在感知型智能化环境治理中,环境数据所有权的专属性与开展环境数据行为的便宜性之间存在张力;在服务型智能化环境治理中,平台发展、治理服务和决策形成存在一元性与多元性矛盾;在互联型智能化环境治理中,网络空间的交互性和传统公共空间的被支配性之间相互掣肘。纾解这3对矛盾,对智能化环境治理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于感知型智能化环境治理而言,需要明确环境数据行为的主体、限制环境数据行为的目的以及厘定环境数据行为的后果,最终消解环境数据行为的便宜性。对服务型智能化环境治理来说,则要尽可能把握平衡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度”的客观标准,即平台有序发展的客观标准、环境治理服务的弱势标准以及环境决策形成的底线标准。互联型智能化环境治理的矛盾纾解之策最终指向了政府在智能社会的公共空间中如何调适方能言之为“妥当”。申言之,...  相似文献   
782.
A simple, rapid, and reproducible method is described employing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using dichloromethane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GC)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FID) for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 from the Buriganga River water of Bangladesh.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xylene and cumene(BTEXC) in the sample collected from the surface or 15cm depth of water. Two-hundred ml of n-hexane-pretreated and filtered water samples were applied directly to a C18 SPE column. BTEXC were extracted with dichloromethane and average concentrations were obtained as 0. 104 to 0.372 μg/ml.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benzene was found as 0.372 μg/ml with a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of 6.2%, and cumene was not detected. Factors influencing SPE e.g., adsorbent types, sample load volume, eluting solvent, headspace and temperatures, were investigated. A cartridge containing a C18 adsorbent and using dichloromethane gave better performance for extraction of BTEXC from water. Average recoveries exceedina 90% could be achieved for cumene at 4℃ with a 2.7% RSD.  相似文献   
783.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挥国有经济的重要作用,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体制改革战略,对强化企业环境绩效产生了积极的政策效应。该研究通过构建产量竞争博弈模型,收集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的作用。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的环境绩效表现;(2)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与效率优势,推动国有企业集约化发展与清洁生产技术革新,因此对自身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的国有企业的环境绩效改善作用较为明显;(3)对于所处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较低的国有企业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环境规制的替代工具,对其环境绩效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据此,该研究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环境绩效表现,进而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政府部门在实际中应继续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要注意分类改革,切忌“一窝蜂”上马。具体而言,对于已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应保留其环境治理的主体地位;而对于尚未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可注重尽快推动相关的国有企业改革。该研究不仅为...  相似文献   
784.
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原理、研究现状,总结了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进展.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3方面论述了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应用绿色化学技术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85.
炭素生产是以针状焦、石油焦、无烟煤、煤沥青为主要原料,通过成型、焙烧、浸渍、石墨化、加工等工序生产炭制品、石墨制品的一种工艺,焙烧作为炭素生产的的重要工序,其烟气成分相对复杂。除常见的SO2、NOX、烟尘之外,还有沥青烟、苯并芘等多种可挥发性有机物。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构建多级的烟气环境治理体系对烟气进行高质量的处置。因此,本文以此为研究目标,利用物料衡算方式确定基本组分,利用烟气测定方式确定组分比例,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对脱硫、脱硝、沥青烟治理等关键环节进行设计,希望为焙烧炉烟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6.
张家豪  高原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9):4457-4464
以2017年“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19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三重差分法考察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26”城市环境治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作用机制来自于企业提高绿色创新能力、环保投资以及研发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环保严格执法的地区以及绿色创新能力更强、融资约束较低和国有企业样本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的发现为中国进一步推进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87.
为跟踪各地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实践进展,本文通过比较各地发布的相关实施意见文本,结合实地调研座谈,总结典型案例,分析发现:①由于各地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关注的重点领域有所不同,部分地方突破了“七大体系”。②实践中,在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优化政府监管服务、规范市场化建设、协同推进区域共建共保、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增强科学精准治理能力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③《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的“七大体系”推进程度不均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三大主体的力量结构失衡状态改善不明显,主要体现为“三多三少”,即政府责任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多,企业环境责任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少;关注规范第三方环境服务、落实“放管服”多,运用市场调节机制的案例少;社会治理以宣传活动和网格员机制多,践行绿色生活的全民行动体系成果少。为此,本文提出,加快建立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评价体系,针对环境治理薄弱环节,协调推进“七大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88.
省级政府承担着改善地区环境质量,守护一方绿水青山的重任。探究不同制度条件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组态生成机制,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本文对30个省级行政区2017—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动态的汇总型FSQCA分析。研究发现:单一条件不能构成省级政府环境治理高绩效的必要生成条件;生成省级政府环境治理高绩效的组态机制共有四种,分别为:数据赋能单向机制、市场—法治协同机制、市场—公众协同机制以及政治—数据协同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我国不同地区,生成省级政府环境治理高绩效的组态机制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789.
正《环境监控与预警》期刊常年征稿,热忱欢迎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信息、环境治理、环境科学研究及其他领域的环境工作者惠赐稿件。为方便稿件能快速进入审稿程序,谨请注意下列相关事项:1.稿件内容与本刊定位一致,主题突出、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精练。每篇稿件一般控制在3000~5000字为妥。2.文稿应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3.①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②摘要以200~300汉字为妥。摘要应是正文  相似文献   
790.
社会生活噪声具有量大、面广、分散、影响不持续、监管难度大等特点,本文以现代化环境治理视角和社会治理视角深入剖析了我国当前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特殊属性及其防治的有效实践,分析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防治措施的内在联系,提出构建创新型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体系。该体系要求在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领域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强化社会共治,新增公众自治,将环境治理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既强调公众参与到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工作中,又强调社会各主体多元共治和自我管理,是社会生活噪声领域公众参与的升级版。最后,本文建议以宁静区域创建为切入点,通过有关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宁静区域创建指导意见;地方政府落地实施,完善管理和技术指标体系;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德治和自治水平,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宁静区域范围,实现创新型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体系的实质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