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系统采集了环渤海北部沿海地区31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GC/MS分析了16种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和组分特征,运用主成分因子载荷法揭示了其污染来源,并初步评价了其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沿海地区65%的土壤已被污染,最高污染样点PAHs含量达920.4ng·g-1,平均含量309.5ng·g-1,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处于中低等污染水平.各类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是该地区土壤中PAHs的主要来源,石油类挥发或泄漏对采油区土壤中PAHs的累积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2.
环渤海地区4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7年陆路交通网络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和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结合GIS网络分析功能,测算了环渤海地区陆路可达性的时空变化和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及跨海通道建立后对其影响。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陆路可达性呈以京津冀核心区城市为核心,向南北扩散的中心外围格局。②环渤海区域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呈逐年递增趋势,超高值经济联系强度的城市更为集中,且联系强度呈爆炸式增长。③跨海通道建立后,大连、烟台、青岛等城市的可达性提升,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23.
环渤海地区水旱灾害经济损失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柳  张杰 《灾害学》2005,20(2):71-76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市,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五省.水旱灾害是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采用了各省市的不稳定度Cr和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应得GDP百分比的平均数Sp,构建了水旱灾经济损失指数Ss.研究表明,Cr高值区和Sp高值区在空间上明显错位,前者在辽宁、北京,后者在内蒙古、山西.根据Ss的区域分异和等级排序,建议应以辽宁、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为序进行环渤海地区的水旱灾害防治,Ss值在3以上的辽宁、内蒙古地区为国家防止和治理环渤海水旱灾害的重点省区.  相似文献   
24.
环渤海地区海域空间资源使用和供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域空间资源使用程度、结构和效益等方面,比较分析了环渤海地区的海域空间资源使用现状,并分析了环渤海地区的海域空间资源供给情况.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了环渤海地区的海域空间资源使用的比较优势,最后提出了环渤海地区海域空间资源使用和供给分析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环渤海围填海遥感监测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渤海地区不合理的围填海状况,选取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该区域围填海状况进行了遥感提取和分析。通过分析环渤海不同时期围填海状况可知自1982-2014年环渤海地区围填海面积总计是2803.51km2,年均围填海面积是87.61km2。32年来环渤海地区年均围填海面积逐渐增加,2000年之前,年均围填海面积较小;2000-2010年年均围填海面积较快增加;2010-2012年迅猛增加,以后年均围填海面积呈现快速降低的趋势;2012年之后年均围填海面积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6.
环渤海地区2,4,4''-三氯联苯的多介质归趋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毅  马艳飞  宋帅  吕永龙  张盛  吴强 《环境科学》2020,41(6):2625-2634
为探究多氯联苯(PCBs)在环渤海地区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行为,本研究以2,4,4′-三氯联苯(PCB28)为目标污染物,基于区域尺度多介质城乡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条件下PCB28在各环境相中的浓度分布、总量分配以及相间迁移过程,并对模型的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分别进行了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PCB28在淡水、农村土壤、城市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PCB28在城市土壤中的浓度最大,浓度均值为5.26×10~(-6) mol·m~(-3),在农村大气中的浓度最小,浓度均值为5.79×10~(-14) mol·m~(-3).当环境系统达到平衡时,土壤是PCB28最主要的"汇",占其在环境中总储量的96.45%.大气相与其他环境相间的相互迁移过程是PCB28在环渤海地区进行空间迁移的主导过程.大气传输是PCB28最主要的入海途径,从农村大气到海水的迁移通量占总入海通量的97.22%.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PCB28排放速率、栅格规模及与迁移速率相关的参数是影响大气相中PCB28浓度的关键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PCB28在农村大气和城市大气中的浓度分布都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分别为0.44和0.41.  相似文献   
27.
基于海洋经济发展进程的生态环境演化模型,建立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响应度模型定量分析2004至2014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海洋生态环境响应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构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测算发现,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由2004年的0.135提升至2014年的0.850,表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海洋生态环境发展综合评价值先由2004年的0.647降至2012年的0.335,后又缓慢回升至2014年的0.374,表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水平虽在2012至2014年间略有好转,但总体仍呈波动下降趋势。(2)通过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响应度模型进行测算发现,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响应指数由2004年的-0.073下降至2012年的-0.576,而后又增大至2014年的-0.297,表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演变产生了"胁迫"影响,总体呈现出由"弱胁迫"向"强胁迫"变化的态势,但胁迫程度在2012至2014年间有所缓和。(3)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与海洋生态环境响应指数的偏回归系数较高的3个自变量分别为海洋科技课题成果应用数量、海域利用效率、单位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且海域利用效率的回归系数最高为0.749。表明海域利用效率是影响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响应演变的主要因素,此外,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海洋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等因素也对胁迫程度的减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8.
构建包括经济运行、社会运行、信息化运行、物质资源运行四个子系统在内的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绩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PROMETHEE模型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评价了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2003—2014年间的经济发展绩效。结果表明:从区域层面看,环渤海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虽然还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总体上绝对差距和分异趋势都显著减小,发展趋于均衡。各省间的经济运行绩效、信息化运行绩效呈差异缩小趋势,而社会运行绩效、物质资源运行绩效的差异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9.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31%和总人口的22.2%.  相似文献   
30.
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将于2012年11月举办环渤海地区最大规模节能盛会。本届活动由市建交委、市经信委联合主办。届时展会上将同期举办建筑节能、工业节能、等节能技术产品与设计院设计师年会等会中会。"节能技术OEM对接会"将成为北方地区首次中外品牌、生产、营销企业间合作对接的"创新亮点",为广大参展企业寻求合作伙伴与节能产品OEM单位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