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606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通过分析阿什河干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2.
河口潮汐、盐度、悬浮颗粒物特征因影响化学物质在水体与其他介质之间分配行为,使得咸淡水生物利用度上产生差别,造成咸淡水水质基准标准的差异.重金属如铜,锌,铅,镉和铬等指标由于广泛分布在淡水及海水中,在较高的浓度下可具毒性效应,是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常规监测项目.本研究以大辽河口为例,探索这些重金属指标在咸淡水河口区衔接情况和响应规律.首先,基于生物、化学和地质地理相似性确定潮汐界面(TCI)和河海边界(FSI)的位置,划分为潮汐淡水区及混合区.其次,分析了一个潮汐周期内重金属指标的变化特征,以及潮汐淡水区及混合区内盐度和悬浮颗粒物对分配系数Kd的影响,结果表明砷、镉和铬等指标更易受盐度的影响,而锌、铜、铅和镍等指标更易受悬浮颗粒物和潮汐状态的影响.最后,结合潮汐状态和分配系数研究结果,根据这些指标在TCI和FSI的变化趋势,归纳为两类响应规律:第一类如砷、镉和铬等指标,这类指标在FSI具有明显的突变点;第二类如锌、铜、铅和镍等指标,从TCI开始发生变化.两类指标在水相-沉积相-颗粒相介质的分配行为表明颗粒相和沉积相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尤其颗粒相中的重金属浓度,取决于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指标响应差异主要存在于水相中.通过本研究识别出易受不同环境因子(如盐度和SS)控制的敏感指标,提出需关注河口本身特征造成的指标背景差异的必要性,将有助于我国现行水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53.
《民防苑》2011,(2)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地带  相似文献   
54.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期库区干流水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三峡库区蓄水前后(1998~2009年)干流水质的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同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库区干流水质变好,库区干流断面月度达标率均值由蓄水前的623%变为蓄水后的783%,库区干流超标污染物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等。蓄水后水质时空分布出现新的特点,近坝水体悬浮物、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等可吸附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蓄水后年内悬浮物及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铅浓度仍然是丰水期>平、枯水期,但近坝水体不同水期间浓度差别比蓄水前明显减小。蓄水后,库区干流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浓度整体上表现为从库尾至库首沿程下降,尤以丰水期沿程下降最为突出。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浓度以上变化特征主要缘于库区水位抬高后,流速减小导致的澄清作用,即高锰酸盐指数所代表污染物、磷、铅等随泥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蓄水前后清样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未发生明显变化,156 m蓄水后至今,清样铅浓度明显低于蓄水前。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肯定人民治黄60周年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经验治水在治黄工作中的八大表现及其严重危害。其要害是没有抓住黄河水少沙多的主要矛盾为黄河增水,严重影响了沿黄经济的发展,造成黄河在国家的地位下降,在国家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规划中被边缘化。明确提出了新世纪黄河治理的三大任务是固定河口、稳定河势、增水复航。提出应立足中国地理的实际,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每年为黄河增水1 000亿m3的目标,黄河以北的水问题由黄河解决。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实现经验治黄向科技治黄的转变。采取科技治黄的措施,完成三大治黄任务,在新中国第二个甲子,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条浩浩荡荡、航运船如织的黄河;一条蓬勃发展、浴火新生的黄河经济带,黄淮海平原将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天府之国。  相似文献   
56.
黄河河口磷酸盐的缓冲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恒  王红磊 《四川环境》1999,18(3):40-43
河口区,磷酸盐浓度在很宽的盐度范围变化很小,甚至不变,对此提出悬浮物和沉积物对磷有缓冲作用。我们认为解吸吸附反应是其缓冲机制,从而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并加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7.
探讨了连接上海,崇明和江苏海门的长江河口桥隧工程在连接河口岛屿间交通,发挥崇明的区位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在上海港建设中的作用。详细论述了越江工程完成后上海新港的扩建,根据河口河水岸线的分布,提出了在横沙岛东滩修建人工岛的设想,最后对几种越江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8.
河北省共有31个河口港址,广泛分布于河北省沿海地区。在实地调研和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河北省河口港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河口港址资源划分为4个质量等级,提出了不同质量等级河口港址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9.
河口拦门沙的存在可导致径流流出不畅,并能引起一系列的河口生态及环境问题。特别是弯曲型河口,在波浪流、河川径流及弯道副流的共同作用下,拦门沙的形成及演变将更为复杂。通过对日本渚滑川河口多次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揭示了渚滑川河口拦门沙的演变特性。结果表明:渚滑川河口修筑防波堤后,在东北方向的海洋入射波作用下,拦门沙由河口右岸发育并向左岸逐渐延伸扩展,其河水流动也相应由右岸偏向左岸一侧;不论河口有无拦门沙,3次洪水在右岸的最大冲深均稳定在-6m高程,且河床横剖面的形状基本不变,即汛期时该河口河床形状已达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0.
塔里木河干流农田排水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分析资料对比表明 ,农田排水对塔里木河干流水质盐化的影响不断加重。在塔里木河干流 ,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有如下几个有利条件 :( 1)农田排水有一定数量且渠网的延伸和改造难度不大 ;( 2 )荒漠可作为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的场所 ;( 3)农田排水仍可勉强适于耐盐植物生长。根据区域不同 ,利用农田排水拓展乔灌草防沙带、增加盐成土荒漠耐盐植被的盖度、使人工绿洲边缘的荒漠能够生长耐盐植物等都是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