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安全科学   323篇
废物处理   137篇
环保管理   247篇
综合类   862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7 毫秒
31.
电子垃圾的循环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电子垃圾成为当今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国内外垃圾回收循环利用实例,特别是我国在电子垃圾处理方面的举措进行了认真分析和阐述,提出以循环经济、资源的利用回收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
年处理6万t电子废弃物项目近日在河北省辛集市开工建设,这将是河北省首家采用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拥有完整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装备的正规化工厂。  相似文献   
33.
34.
35.
随着电子废弃物数量的激增和非正规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生产对环境影响,中国电子废弃物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在我国,电子废弃物正成为一类重要废弃物,据估计,电子废弃物产出量以每年13~15%的速度增长,其增速是普通生活垃圾的3倍.如何解决我国电子废弃物问题不仅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是电子废弃物管理和治理的最佳途径.电子废弃物的自愿协议式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环境管理方式,对于改善电子废弃物管理现状、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减少电子废弃物产生、降低电子废弃物的危害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电子废弃物的特点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研究是一项新型而紧迫的课题,它具有数量多、危害大、潜在价值高、回收利用困难的特点,必须对电子废弃物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7.
废盐酸和废铝箔的回收利用黄山徽州师专孙金余,王溪溪铝电容器厂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除去铝箔表面的氧化膜和增大表面积,要用酸进行表面腐蚀工艺处理,因此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盐酸,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氯化铝。经分析,废液中未反应的盐酸(按31%工业酸计,重量比)...  相似文献   
38.
废旧电脑污染问题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主要论述了国内外废旧电脑污染及处理现状、废旧电脑对环境的危害、废旧电脑回收与利用的应用前景,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对肇是电脑回收利用的管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9.
中新 《沿海环境》2003,(3):33-33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者应当保证,自2003年7月1日起实行有毒有害物质的减量化生产措施;自2006年7月1日起投放市场的国家重点监管目录内的电子信息产品不能含有铅、汞、镉、六价铬、聚合溴化联苯(PBB)或者聚合溴化联苯乙醚(PBDE)等。”近日,笔者从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获悉,正在拟订中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已出现此规定。目前,这个《管理办法》尚处在征求意见阶段,需经各生产企业研讨后才能最后确定。《管理办法》所称电子信息产品包括雷达及其配套产品、通信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家电、…  相似文献   
40.
以石家庄市显像管玻壳厂排放的铅尘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该玻壳厂周围土壤布点采样,较系统地研究了铅尘在大气和周围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研究表明,用高斯模式能成功地预测铅尘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规律,玻壳厂周围土壤表层铅含量较大值出现在当地年主导风向(SSE,N)下风向,铅在土壤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作层,在20-40cm深度范围内,铅含量呈下降趋势,最大降幅达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