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47篇
安全科学   183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756篇
基础理论   238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concentrations and chemical forms of copper(Cu) and zinc(Zn) in surface soils directly influence the movement of Cu and Zn. In this study, thirteen sandy soil samples with a wide range of total Cu and Zn concentrations were collected for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 and Zn release and extraction time, ratio of soil to water, pH and electro;yte typ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u released in batch extraction that represents long-term leaching was mainly from exchangeable, and carbonate bound Cu fractions, and Zn released in the batch extraction was mainly from its carbonate bound fraction. However, the Cu and Zn leached from the soils using the column leaching that represents short-term leaching were mainly from their exchangeable fractions. Soil column leaching at different pH values indicated that the amounts of leached Zn and Cu were greatly affected by pH. The Cu and Zn release experiments with varying extraction times and ratio of soil to water suggest that long-term water-logging in the soils after rain may increase contact time of the soils with water and the release of Cu and Zn to water from the soils, and total amounts of Cu or Zn released from the soils increase, but the Cu or Zn concentration in the surface runoff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rainfall intensity. The increased Ca concentration in soil solution increased stability of organic matter-mineral complexes and might decrease the diss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thus decreased the release of Cu-binding component of organic matter. However, high concentration of Na in the soil solution increased the dispers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mineral complexes and increased diss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the release of Cu from the soils.  相似文献   
992.
多氯联苯降解菌Pcb6所含质粒的某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明,某些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多氯联苯(PCBs)。笔者也曾报道过几株能够降解PCBs的细菌。细菌降解质粒可赋予细菌分解代谢各种复杂有机化合物的能力。Kamp和Furukawa等曾分别发现了能够将4-氯联苯和3,5-二氯联苯转化成对应的氯苯甲酸的质粒。 Pseudo monas.sp.Pcb6是一株含有质粒的PCBs降解菌,它对4-PCB、PCB-42、PCB-48和Aroclor1254降解效果显著,并具有明显的脱氯作用。本实验对该质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3.
LIFAC脱硫灰的特性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FAC脱硫灰是一种新的工业废渣,它的物化性质不同于粉煤灰。主要讨论了南京下关电厂LIFAC脱硫灰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94.
在电场和电解副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厌氧污泥上清夜COD、NH4 -N和VSS变化率随电流强度呈抛物线型变化.电场对污泥参数的影响存在着最佳的工作电流强度,污泥的性质影响反/静电场处理污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库区重点区县的城市生活垃圾堆场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了堆存垃圾的组分;氮、磷、钾、重金属等指标;热值、含水率等理化性质;可生物降解度(COD)等,分析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为库区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6.
对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在接种后第3~5 d分3次添加Na2TeO3,4个Te胁迫组的累计加Te量分别为650、750、850和950 mg/L.结果表明:4个Te胁迫组螺旋藻的最终生物量、水溶性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随Te胁迫强度增加而逐渐减少;而SOD的比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但随Te胁迫强度增加也呈逐渐减少趋势;Te(IV)胁迫没有改变螺旋藻中脂溶性色素的组成,但各色素的含量也随Te胁迫强度增加而下降;胞外多糖含量随Te胁迫强度增加而增加,但950 mg/L实验组(第9 dxTe(IV)为2.21),胞外多糖的含量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997.
陈松 《贵州环保科技》1999,5(4):8-12,17
通过法学理论及执法实践,分析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决定及不服该决定提出诉讼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介绍了氯处理饮用水中可能出现的致突变有机物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列举了国内外关于氯处理饮用水致突变性研究的一些例子,借以说明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99.
简述磁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几年磁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通过研究表明利用磁场的机械能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等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从上述角度分别阐述了磁场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方式,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不同废水在磁场作用下的作用结果,而且通过具体实例的对比说明了磁场作用的实际效果以及对现行工艺处理程度的加强;由于该技术性质较为独特,增强磁场和其他多能场的综合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海藻酸钠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海藻酸钠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分别从海藻酸钠作为吸附剂直接吸附和作为固定化细胞的载体两方面分析了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对固定化细胞的影响.分析表明,海藻酸钠以其特有的结构和性质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