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185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土壤微生物在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多样性对草地退化的响应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五台山亚高山草甸4个不同退化阶段[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土壤微生物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不同退化阶段亚高山草甸之间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Parcubacteria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ND草甸相比,退化草甸增加了与碳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柠檬酸循环、丙酸代谢、丁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基因比例,表明亚高山草甸退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能量代谢和营养循环的潜力.草地退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分类和功能α多样性,特别是MD和HD草甸中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显著降低.亚高山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物种分类和功能组成均显著变化(P<0.05).土壤总氮、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微生物群落分类和功能组成具有显著影响.植物群落β多样性与微生物群落分类和功能β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具有强耦合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草地退化过程中地下微生物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及...  相似文献   
112.
青海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土壤全氮的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9、2010年实地采样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了青海三江源地区1980~2010年退化草地0~10 cm、10~30 cm、30~50 cm全氮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进行特异值处理后,两期的土壤全氮的均值都表现出从表层到底层下降的趋势.从同一土层对比来看:2010年的土壤全氮的含量平均值及变异系数比1980年低.经对数转换后两期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经过半方差函数模型的拟合得出,两期同一层次上的块金效应2010年都比1980年小,表示三江源地区各分层上全氮的空间分布的自相关性在加强,结构性因素对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普通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壤全氮的含量变化存在地区差异,南部、中部、东部以递减为主,西部的部分地区以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113.
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和苏州两个典型城市的中心城区观测点、南京郊区观测点以及南京市溧水区乡村草地和农田观测点为期一年的CO2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不同下垫面之上CO2通量观测值的差异以及城市和郊区不同观测高度的CO2通量观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在CO2地气交换过程中的作用是碳源,而植被下垫面为碳汇;城市粗糙子层中CO2通量观测值随高度增大,上层观测值具有较好的局地代表性;郊区站两个观测高度处于惯性子层之中,CO2通量观测值比较接近,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则反映了各自高度所对应的不同源区域范围内排放和吸收的不同.依据观测数据估算了不同下垫面的单位面积CO2全年净排放/吸收量,南京和苏州市区全年净排放量分别是18.2 kg·m-2和15.5kg·m-2;农田和草地的全年净吸收量分别是2.9 kg·m-2和0.6 kg·m-2;郊区观测点25 m高度所对应的源...  相似文献   
114.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降水格局发生改变,并影响高寒草地温室气体排放.为了更好地认识降水变化与高寒草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在2015年7月24日,通过人工降水6.7 mm,研究了单次降水对高寒草地温室气体昼夜变化的影响.表明:(1)单次降水没有改变土壤温度,但显著增加了土壤湿度;(2)单次降水后24小时内,高寒草地CH4吸收量降低了2.46倍,CO2和N2 O排放量分别提高15.3%和98.9%;(3)单次降水弱化了高寒草地CH4和N2 O排放量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5.
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物种数量特征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贵州典型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海拔、坡向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物种特性、以及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性等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密度随海拔升高呈显著增加趋势(F=20.600;P≤0.01)。植物群落中矛叶荩草(Arthraxon lanceolatus)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同时矛叶荩草和扭黄茅种群密度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增加趋势;但矛叶荩草种群密度在群落中的比例呈现出下降趋势,而扭黄茅种群密度在群落中的比例呈现出升高趋势。(2)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唇形科(Labiatae)为主;其中禾本科植物种类比例随海拔升高呈现出下降趋势,而菊科、蔷薇科、唇形科植物种类比例呈现出升高趋势。(3)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增加趋势,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现先降后升趋势,Peilow均匀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6.
温情的角斗     
地处黄海之滨、风光旖旎的大丰因麋鹿而出名。名声的缘起,说起来,算得上机缘巧合。要不是上个世纪60年代起,大丰陆续出土麋鹿的骨骼,谁又能知道,这里原是"四不像"麋鹿的故乡呢?其实,这个故乡与大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海港汊蜿蜒交错,盐土沼泽星罗棋布,有着大片大片的芦苇、蒲荡、草地、竹园和大量的刺  相似文献   
117.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腹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全球变暖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呈现出暖干化趋势。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对高原腹地植被生长具有消极意义,导致该区牧草质量和数量的下降。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更加重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牧业经济)发展的对立。本文对受气候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青藏高原腹地高寒草地逆行演替的原因及方式进行了分析。在些基础上,对气候暖干化模式下可持续的利用高寒草地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8.
我国草地资源生产潜力分析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我国草地资源生产力的现状及区域分布特征 ,初步建立了草地资源生产潜力预测分析的方法 ,估算了各农业生态区草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草地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9.
120.
1982—2009年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GIMMS和SPOTVGT两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青藏高原地区1982—2009年期间草地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的年际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趋于升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的北部和新疆的南部;趋于下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共和盆地、江河源地区及川西地区。②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年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90%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上,降低和增加面积的比率为0.31,草地植被覆盖水平总体趋于升高态势。③以10 a为步长的分析表明:草地盖度呈现持续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北部;阿里地区草地盖度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雅鲁藏布江流域草地盖度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少;而持续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以及川西地区,其中青海省分布最广;统计结果显示,高原大部分地区草地盖度具有升高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