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Illumina Miseq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农田5种典型农作物种植体系土壤中的氨氧化(amoA)和反硝化基因(nirS/nirK)进行测序,研究参与其氨氧化和反硝化过程的功能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水稻土壤中的氨氧化和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与其他4种农田土壤差异显著;土壤电导率、含水率及有效磷是造成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子。另外,对不同作物种植体系中氨氧化和反硝化过程的优势菌研究表明,在大豆和小麦-玉米轮作中,AOB起主要的氨氧化作用,而在水稻土中是AOA;nirS和nirK型反硝化菌在水稻和大豆农田生态系统中起主要的反硝化作用,但是在不同农田生态系统中其优势菌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2.
43.
今年50岁的张春银出生在黄海之滨的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高中毕业后,他“顶替”父亲成了一名烹饪厨师。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张春银被盐城一家国有酒店以5万元的人才转让费“天价”聘请,他从厨师长一直做到公司副总经理,并被评为国家级高级厨师。  相似文献   
44.
赵娇  谢慧君  张建 《环境科学》2020,41(3):1449-1455
土壤盐碱化是限制全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盐碱土壤上种植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可以对盐碱土壤进行脱盐,而盐碱土壤中的微生物对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盐碱地上选取玉米、棉花、盐地芦苇和盐地碱蓬这4种有代表性的植物,采集土壤样品,探究植物根系与非根系主要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和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地碱蓬的根系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pH,土壤中的盐度与土壤营养物质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所有土壤样品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前5个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其中,棉花、芦苇和盐地碱蓬中根系土壤与非根系土壤耐盐菌门存在较大差异,分析高通量测序结果可以得出3种植物根系与非根系土壤中差异较大的耐盐细菌属,如棉花土壤中差异较大的Actinophytocola和Lechevalieria,芦苇土壤中差异较大的Bacillus和Filobacillus,以及盐地碱蓬土壤中的Echinicola.本研究可为盐碱地中接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为了研究盐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布,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耕地、园地和荒地中3个不同深度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荒地中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②相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差别.③细菌群落在门类水平上达到20门以上,优势菌种均以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及浮霉菌门为主,相对丰度约为69%~83%;属类水平的细菌群落达230多属,酸杆菌属在土壤中的相对丰度最高,为5.76%.④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从大环境着手,阐述盐碱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提出了使其恢复的建议与对策,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47.
山东省东营地区属黄河三角洲沉积地,终日受海潮侵袭,土壤盐渍化严重,天然植被以耐盐草本植物为主。随着城市的建设,人类活动的影响,作者为探索其生态系统的变化,作了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认为:盐渍化的生态环境,植被类型简单,种类贫乏,以盐生草甸类型为主,复盖度小。在盐渍化生理干旱的条件下.产生了适应干旱生态环境的生理特征,如肉质化茎叶、深根性、叶片狭小等。植物群落演替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土壤含盐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
盐碱地农-渔开发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东北苏打盐碱地进行了稻-鱼-苇-蒲开发试验,并探讨了该模式对盐碱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96.8%(平均值,以下同),盐分含量下降43.6%,全量和速效N、P、K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42.8%和188.2%;阳离子交换量、盐基总量分别增加8.21%及27.71%;土壤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w(HA)/w(FA)比值提高36.15%;养鱼稻田的土壤微生物总量明显高于未养鱼田(P<0.01);优势种为放线菌。土壤酶活性进一步加强。系统废水的盐分质量浓度降至1.0 g/L左右,碱浓度低于水源(7.0~10.0 mmol/L)。该模式不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相似文献   
49.
50.
菌根真菌增加植物抗盐碱胁迫的机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姜学艳  黄艺 《生态环境》2003,12(3):353-356
菌根是菌根真菌与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共生体,能够促进植物在瘠薄土壤中的生长。文章通过综合近20年来国内外在菌根植物抗盐碱研究方面的成就,论述了在高盐胁迫下,菌根对其寄主植物耐盐碱能力的影响;指出菌根植物可能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增加对高浓度盐碱环境的抗性:增加植株对P等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改善了盐胁迫引起的营养亏缺;改变植物体内离子平衡,降低其生理毒害;增加植株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缓解了生理性干旱;改变了植物根系形态,促进根系水分吸收能力。在分析菌根真菌增加植物抗盐碱胁迫机理的基础上,还对该问题的研究前景提出了设想,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