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353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黑曲霉Y3 菌丝球培养基成分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放  张斯  山丹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1):989-993
为获得一种高效培养黑曲霉Y3 菌丝球的方法,采用表征菌丝密度的状态参数(H)作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霉菌Y3 菌丝球培养的最适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及其含量,并对实验确定的培养基的经济性做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球培养基的最适碳源及氮源分别为蔗糖和氯化铵,Mg2+是促进菌丝球生长的重要微量元素.Y3 菌丝球最适培养基成分(g/L)为:蔗糖10.0,NH4Cl1.0,KH2PO4·3H2O 1.0,MgSO4·7H2O 0.5.该培养基价格低廉,培养菌丝球大小适中,由孢子聚集到成球仅需48h,为优质高效的培养菌丝球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3.
真菌对染料的脱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染料废水的任意排放不仅会造成自然水体的污染、水生动植物的死亡、生态系统的失衡,还会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真菌对染料脱色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是目前生物法处理染料废水研究中的热点.本文主要从真菌染料脱色的多样性、真菌染料脱色机理以及真菌染料脱色的应用条件等3方面对真菌染料的脱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不同种类真菌包括白腐真菌、霉菌、酵母菌等对染料的脱色作用,阐明了真菌吸附脱色、降解脱色的机理,介绍了真菌在染料脱色应用中的优势,并对未来真菌染料脱色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图1参42  相似文献   
104.
白腐真菌-活性污泥联合处理棉浆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浆黑液是一类较难处理的工业有机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木质素,木质素不仅是化纤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而且也是造纸工业的副产物,由于得不到充分利用,变成环境污染物,严重污染了环境.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有效处理化纤厂棉浆黑液,采用以白腐真菌糙皮侧耳(Pleutrotus ostreatus)B1为降解菌的鼓泡塔反应器与活性污泥法联合处理棉浆黑液,初步摸索可行的处理工艺并确定相关参数.棉浆黑液经鼓泡塔反应器预处理、活性污泥法后处理,废水COD去除率为94%~97%,出水COD低于国家污水三级排放标准(1 000 mg·L-1).将白腐真菌糙皮侧耳B1投加到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进水负荷,COD去除率为55%~83%,明显好于活性污泥单独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了白腐真菌.活性污泥联合处理棉浆黑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5.
一株内生真菌单独及与水稻联合降解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株植物内生真菌拟茎点霉(编号B3)单独降解菲的条件及与水稻联合降解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糖和蛋白胨浓度均为10g/L、愈创木酚作为诱导物时,B3菌株10d内对初始浓度为100mg/L菲降解率达52.54%.该菌对菲的降解与菌丝生物量、胞外木质素降解酶类无明显关系,其分泌的漆酶作用底物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B3菌株与其共生植物水稻联合培养有利于对菲的降解,30d后菲残留浓度仅为无菌对照组的8.40%.水稻感染内生真菌B3后对菲胁迫表现出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枯草芽孢杆菌胞外蛋白酶突变株的筛选及其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且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T2.经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获得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蛋白酶正负突变株.与出发菌株相比,培养48 h的正突变株胞外蛋白酶活力提高108.5%,负突变株蛋白酶活力降低81.1%,而二者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均无显著变化.正突变株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的平板拮抗作用增强,其粗酶液可使该菌菌丝变形膨大成珠状、原生质浓缩,萌发的孢子芽管短且畸形膨大;负突变株对该菌的平板拮抗作用显著降低,粗酶液对该菌菌丝和孢子的形态无明显作用.表明提高生防芽孢杆菌胞外蛋白酶的活力可增强其拮抗病原真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7.
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表面存在与之伴生的微生物类群,其中以细菌为主.本文以不同处理方式的珍珠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与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进行共培养试验.试验分为4组:A,孢子经表面消毒;B,孢子表面消毒后并回接伴生菌;C,孢子未经表面消毒;D,孢子存在于土壤接种物中.以灭菌的蛭石为基质,修改的Hoagland营养液作为补充营养,在相对无杂菌的环境中培养3 mo,并取样观察.结果表明,处理A的植株茎叶鲜(干)重显著低于其它处理,根系鲜重无显著差异.菌根侵染率以D处理最高,A与B、C之间存在不显著的差异.产孢数量以A最少,并与B、C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PCR-DGGE技术分析各处理之间孢子伴生细菌的种群差异.结果显示,A处理与其它处理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它处理间差异较小.分析认为,伴生菌群对G.margarita及其宿主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Since the ability to degrade lignin with one kind of white-rot fungi or bacteria was very limited, superior mixed flora‘s ability to degrade lignin was investigated by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perior mixed flora reinforced the ability to degrade lignin,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both sample 9 and 10 were beyond 80% on the day 9.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lignin peroxidase(LiP), Mn-dependent peroxidase(MnP) and laccase (Lac) for lignin degradation was also studied. By examining the activities of three enzymes produced by superior mixed flora, it was found that Lac was a key enzyme in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lignin but Lip was not; the enzyme activity ratios of Lac/MnP and Lac/LiP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ive with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lignin at the 0.01 level; and the ratio of MnP/LiP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lignin.  相似文献   
109.
真菌降解废气中邻-二甲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真菌降解废气中的邻-二甲苯,试验装置为真菌生物滤池.将滤池内填料分成3段,考察每一段的负荷能力、去除效率以及pH值、温度、湿度的变化特点等.邻-二甲苯的进气浓度为400~700mg·m-3,气量为0 25m3·h-1,停留时间为100s.试验结果表明,真菌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邻 二甲苯,总去除率达到90%以上.其中,从上到下各段的去除率分别为36 8%,28 6%和25 5%.生物滤池内产生CO2的浓度与邻 二甲苯的降解有密切关联,通过在线监测进出气中的CO2浓度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出生物滤池的运行状况和生物生长量.在本研究中,降解的邻二甲苯中的碳约74%转化成CO2.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降解邻 二甲苯的微生物主要是青霉菌和诺卡氏菌.  相似文献   
110.
丛枝菌根真菌对海州香薷生长及其Cu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发园  林先贵  尹睿 《环境科学》2005,26(5):174-174-180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灭菌土壤中海州香薷生长及其Cu吸收的影响.试验设0,50,100,200,400mg·kg-1等5个外施Cu水平,Glomus caledonium90036(36)、Acaulospora mellea ZZ(ZZ)2种菌剂处理和1个不接AM真菌的对照处理(CK).苗后60d收获植株.结果表明,尽管菌根侵染率随Cu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但都高达50%以上,说明AM真菌易于侵染海州香薷.36和ZZ处理在各Cu水平下都显著提高了海州香薷地上和根系干重.在200mg.kg-1及以下各Cu水平时,2种菌剂处理提高海州香薷地上部分Cu浓度,在400mg·kg-1Cu水平时,地上部分Cu浓度在36、ZZ和CK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施Cu水平为0mg·kg-1时,海州香薷根系Cu浓度在36、ZZ和CK之间差异不显著,在50mg·kg-1及以上各Cu水平时,36和ZZ降低海州香薷根系Cu浓度.36和ZZ处理在各Cu水平提高地上部分Cu吸收量,在100mg·kg-1Cu水平时提高根系Cu吸收量.总之,接种AM真菌可以促进海州香薷向地上部转运Cu,提高其地上部分Cu吸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