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介绍Java3D的视平台思想以及利用Java3D开发三维图形应用程序的步骤.并根据Java的特性,分析Java3D如何适用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建立.为更好地利用Java3D进行三维图形应用程序的开发提出了方便快速的措施.图4,参5.  相似文献   
102.
0505号台风“海棠”是一个路径怪异、变化复杂的台风,它在浙闽地区产生了强降水,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应用螺旋度和Q矢量的理论与方法,着重研究了台风登陆前后螺旋度和Q矢量散度场的演变特征,探讨了台风在浙闽地区造成的强降雨的基本成因。研究表明,低层相对螺旋度的分布与高低层不同符号的螺旋度的配置可能是暴雨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之一;低层Q矢量辐合区与地面强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Q矢量辐合随高度发生倾斜时对未来强降水的发生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基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林火蔓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用于模拟林火蔓延的模型主要是相邻单元模型和波传播模型,他们的优缺点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本文基于计算机图形技术,考虑已有模型的优点,设计了一个新的蔓延模型.本文介绍了新模型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以及影射变换,拓扑关系的解决方案.研究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火线的失真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新模型大大改进了林火蔓延的计算机模拟过程,因此本模型可不受地理环境和火行为复杂性的限制,提供林火发展的实时全景图象.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气象再分析数据(Reanalysis dat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理数据为基础,采用MM5/CALMET耦合模拟新疆五彩湾矿区四季的风速矢量场、温度场以及混合层高度。结果表明:春季的平均风速最大,为3.90m/s;风向全年以北西向及东南风为主。冬季与夏季相比,逆温层厚度较大、维持时间较长,夏季混合层高度较高;而冬季辐射能力较弱,混合层高度最大只有200m。矿区四季温差较大,夏季和冬季最高温和最低温最大相差37℃,并且昼夜温差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从海面风矢量与不同极化状态下海表面亮温参数的关系入手,利用2014年5月1日西北太平洋区域Windsat卫星L2风场数据和SMOS(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卫星L1C数据,定量分析了风速和风向对亮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表面亮温的变化,风速大于风向的影响;V极化状态下垂直亮温对风速、风向的敏感性最强,Stokes2亮温参数对风速的敏感性最低,20°风向变化对Stokes1亮温参数敏感性最低;海面亮温在3级风速内和0°~150°风向区间受风场影响变化较小,亮温波动显著区域主要集中在6级风速以上和300°~360°风向区间。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水环境监测数据的特点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首先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利用Java动态画图、JSP实现Web显示,提出一种在网页内以滚动的动态图表显示数据的简单易行的方法.通过此方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查询得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的动态图形显示,为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7.
为解决多场景保护层分析(LOPA)存在的问题,建立风险矢量导图,将事故场景、独立保护层、修正因子、事故后果发生频率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分别采用最大值法求和法计算后果发生频率,探讨多重初始事件导致事故发生频率的最优计算方法;阐述点火源、暴露因子以及致死概率等修正因子的使用方法并提出改进建议,避免常规LOPA下致死概率过高的问题。以柴油加氢装置原料油缓冲罐液位过高风险点为例,进行多场景LOPA,应用综合计算法得出多重初始事件导致的液位高后果失效频率为3.2E-02。结果表明:风险矢量导图和正确使用修正因子可有效提高LOPA的质量;不同初始事件导致的场景失效频率值相差较大或存在共用保护层的情况适用最大值法,其他情况则可采用求和法;如果多场景同时适用最大值法和求和法,则采用综合计算法;求和法过于保守,最大值法过于乐观,综合计算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8.
以GIS矢量图形叠加分析技术解答了河西可垦荒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类型,存量,质量,分布和开发潜力与其极限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9.
110.
土壤酶的催化作用是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限制性步骤,控制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揭示松嫩平原芦苇湿地土壤酶活性剖面分布特征,于2021年8月采集扎龙、莫莫格、牛心套保和向海芦苇湿地0-15、15-30、30-45、45-60、60-75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剖面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湿地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P)和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均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表层(0-15、15-30cm)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深层(45-60、60-75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湿地土壤C:N酶化学计量比整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土壤N:P酶化学计量比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总磷、含水率、总碳和溶解性有机碳是影响松嫩平原芦苇湿地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的关键因子。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验证得知土壤C:N、N:P与土壤C:N和N:P酶化学计量比呈显著正相关,然而,土壤pH与BG、NAG和PPO活性显著负相关。土壤酶化学计量比的矢量分析和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