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67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416篇
基础理论   201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791.
对沈阳张士灌区镉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镉含量及物理性质测定,得出其总镉质量比为8.41 mg/kg,土壤呈酸性.通过富集纯化从该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镉具有较强耐受性和吸附能力的细菌SY,该细菌在Cd2+质量浓度为100 mg/L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对镉的吸附率高达99.25%.对SY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SY为蜡状芽孢杆菌群(Bacillus cereus group).通过水稻种子出芽率试验,研究蜡状芽孢杆菌SY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能严重抑制水稻种子发芽,水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均随Cd2+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明显下降,但经过蜡状芽孢杆菌SY处理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显著提高.研究表明,SY对镉胁迫下的水稻种子具有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792.
超高浓度抗生素废水预处理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取絮凝→芽孢杆菌生物降解(缺氧水解)→再絮凝→Fenton试剂氧化的流程对COD_(Cr)50000mg/L以上超高浓度抗生素废水进行了预处理实验研究。其中各阶段的COD_(Cr)去除率为30.31%、27.01%、32.88%、33.82%。通过预处理可使废水COD_(Cr)从50000mg/L以上下降到10000mg/L左右,有利于下一步的常规生化处理。本试验为超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的预处理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93.
17α-乙炔基雌二醇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海燕  纪树兰  刘志培  王道 《环境科学》2006,27(6):1186-1190
从避孕药生产厂废水处理站的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到1株能够以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EE2)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JCR5.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为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sp.).研究表明,菌株JCR5利用EE2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40℃,培养基初始pH为7~9.金属离子Ni2+、Mn2+、Cu2+、Fe3+能够促进菌株的生长,而Zn2+、Ag+、Pb2+、Ca2+和Al3+离子对菌株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JCR5在10d内对初始底物浓度为30mg·L-1EE2的降解率可达到87%.  相似文献   
794.
硫杆菌对固化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磊  朱伟  林城 《环境科学》2006,27(10):2105-2109
污泥固化后能够降低重金属的浸出风险,但是污泥中硫杆菌的活动存在再次将重金属浸出的可能。针对这种问题采用生物反应器强化固化污泥中硫杆菌的活性,研究了污泥固化前后硫杆菌的活性及重金属浸出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污泥经过固化处理后其中的硫杆菌仍然存在一定的活性,硫杆菌的活动能够降低固化污泥的pH值同时造成氧化还原电位的升高,重金属的浸出量有所增加;但是随着固化水平的提高硫杆菌的活动受到抑制的程度越来越高,当固化水平达到5:2:2时硫杆菌已基本停止活动,不能对重金属浸出产生影响;随着固化龄期的增加硫杆菌的活性也在减弱,达到某一龄期时其活性趋于稳定,重金属浸出也趋于稳定;固化污泥中硫杆菌生物量小于某一极限值时生物沥滤难以启动,不会对重金属的浸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95.
研究了添加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从堆肥中筛选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产蛋白酶的影响.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对添加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这2种微生物产蛋白酶能力的影响、2种微生物产蛋白酶能力的差异以及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参数(包括菌体数、酶提取液表面张力、pH值和挥发性有机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Tween-80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有较大促进作用,添加浓度为0.05%时,能分别使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最高酶活提高65%和30%;鼠李糖脂对铜绿假单胞菌产蛋白酶有轻微抑制作用,但能将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当添加浓度为0.018%时,鼠李糖脂能将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最高酶活提高51%.铜绿假单胞菌产蛋白酶能力明显强于枯草芽孢杆菌,前者对照样的蛋白酶产量是后者对照样蛋白酶产量的6倍多.发酵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酶提取液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枯草芽孢杆菌;添加表面活性剂对菌体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对pH值变化影响不大;挥发性有机质变化与微生物酶活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96.
沈镭  张再利  贾晓珊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2000-2007
首先利用含硫的温泉水,经一系列培养、分离和纯化得到了氧化亚铁硫杆菌(T.f)和氧化硫硫杆菌(T.t).然后,将2种菌投加至一定浓度的硫代硫酸钠,观察2种菌在不同溶解氧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和溶液中各种硫化合物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T.f利用硫代硫酸钠的速度比T.t快,生长周期也比T.t长,但单个T.f细胞的代谢能力较T.t差;T.f和T.t利用硫代硫酸钠的代谢产物主要为硫酸根离子、连四硫酸根离子、二氧化硫和单质硫.2种菌对硫代硫酸根离子的代谢主要通过4条途径进行.提高溶解氧浓度能显著加快2种菌对硫代硫酸钠的利用速度.  相似文献   
797.
研究了软锰矿与锰氧化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催化氧化二氧化硫的过程,探讨了细菌在软锰矿脱硫体系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锰氧化细菌粘附于软锰矿上,氧化Mn(Ⅱ)为Mn(Ⅲ)、Mn(Ⅳ),强化软锰矿催化氧化二氧化硫效果;锰氧化细菌促进脱硫存在一个适应期,其后的强化作用随细菌浓度增加而增加;锰细菌与铁细菌存在协同效应,并与菌液组成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798.
β-CD和CMCD对2-硝基联苯微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β-环糊精(β-CD)和羧甲基-β-环糊精(CMCD)对一株不动杆菌属菌株降解2-硝基联苯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β-CD和CMCD均能增加2-硝基联苯的表观溶解度和促进其微生物降解,CMCD的促进作用比β-CD更明显;环糊精对2-硝基联苯降解的促进作用大小与增溶作用的强弱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799.
以核桃壳生物炭为载体,通过吸附法和包埋法固定从黑臭水体底泥中分离出的具有降解功能的枯草芽孢杆菌N3,考察固定化体对模拟黑臭水中NH■-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并研究降解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检测手段发现,吸附法制备的固定化体(XF-K)比包埋法制备的固定化体(BM-K)的表面形态及官能团更有益于吸附微生物和降解污染物。在90 h内,XF-K对NH■-N和COD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8.46%和82.41%,降解效果明显优于BM-K。XF-K的最佳作用条件为pH=7、温度35℃、投加质量浓度0.01 g/mL。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XF-K对NH■-N和COD的吸附过程;XF-K对NH■-N的吸附更符合L型模型,对COD的吸附更符合F型模型。  相似文献   
800.
为了从黑臭水体中发掘高效有机物降解菌株资源,用于低浓度有机污染黑臭水体中,采用富集、分离、纯化的方法,从沈阳市仁镜河黑臭段底泥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较高有机物降解率的a菌株。结合形态观察及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其为东洋芽孢杆菌(Bacillus toyonensis)。由单因素试验可知,菌株a的最佳生长条件为:pH=7.0、装液量25%、温度32℃。在最佳生长条件下测定生长曲线确定最佳接种点为培养12 h。有机物降解特性研究表明,在30℃、120 r/min摇床中,反应进行4 d时a菌株对黑臭水有机物去除率达到64.75%。相同试验条件下,初始菌量增加,CODCr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初始菌量为1%(体积分数)时CODCr去除率较高;a菌株对不同碳源利用情况不同,对小相对分子质量碳源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