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5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826篇
安全科学   171篇
废物处理   141篇
环保管理   171篇
综合类   1786篇
基础理论   225篇
污染及防治   598篇
评价与监测   13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介绍了选用无毒性的磷酸三丁酯为流动载体,煤油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萃取体系,建立了支撑液膜在线萃取富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对硝基苯酚的新方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化选择,得出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02mg/L,线性范围为0.005mg/L~0.05mg/L。该方法应用于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2.
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磷钼酸(H3PMo12O40)/聚乙烯醇(PVA)复合纤维膜,并对复合纤维膜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进行了研究。红外(FT-IR)测试显示,磷钼酸在复合纤维膜中仍保持Keggin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可以看出,磷钼酸的质量分数为29.4%时,复合纤维的直径最小。紫外测试表明,将磷钼酸固载于PVA复合纤维上比直接使用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磷钼酸质量分数为25.0%,甲基橙溶液p H=2时,甲基橙的脱色率最高。复合纤维膜热处理后在水中稳定性较好,易于回收并循环使用,循环使用10次,甲基橙的脱色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93.
不同泥龄MBR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套平行运行的小试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研究了不同泥龄下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对膜污染的影响.以多糖、蛋白质表征SMP的含量,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EEM)、分子量分布(MW)、红外光谱(FTIR)及扫面电镜-能谱分析(SEM-EDX)技术分析了不同泥龄下SMP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泥龄MBR对氨氮和COD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SMP的含量以及膜污染程度均随着泥龄的升高而降低.泥龄越低,膜阻力越大,小分子量物质(<1 000)积累程度越大,低泥龄MBR中蛋白质以及腐殖酸类物质含量较高;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DEX)结果表明,金属元素更容易在低泥龄MBR中的膜表面堆积.  相似文献   
994.
生物法降解养殖场臭气中H2S的反应器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畜禽养殖场臭气成分复杂,完全去除较为困难。生物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脱臭方法,其中能否将生物膜附着在填料上是影响生物法去除恶臭气体效率的重要因素。本实验采用定时定量投加Na2S的方式驯化活性污泥,并选用MLSS浓度和SO42-浓度增量变化2个指标作为污泥驯化成熟的指标,比传统的以MLSS作为污泥驯化成熟的指标更准确。采用循环污泥的挂膜方式,运行2 d后,通入新鲜的空气和H2S气体,2周后反应器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995.
震动膜处理乳化液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震动膜对乳化液处理效果,通过超滤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评价了震动强化剪切防止膜污染的性能,并对其防污染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震动膜过滤2种乳化液,COD和油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3.5%和99%以上,SS去除率可以实现完全截留。在过滤过程中,通量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说明震动膜可以有效防止膜污染。通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高速剪切导致水温上升,粘度减小,反过来又提高了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996.
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回收利用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的回收利用技术和工艺,以及真空连续蒸馏、液膜萃取和纳滤膜渗透技术等具有应用前景的贵金属回收新技术。提出了电子废弃物提取贵金属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7.
对阳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Cu2+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25℃,溶液pH=6时,干膜对Cu2+饱和交换容量为0.506 mmol/g;随Cu2+初始浓度的升高,离子交换速率常数随之增加;随温度升高,离子交换速率常数随之增加;随转速升高,离子交换速率常数随之增加;离子交换过程与一级反应速率方程拟合结果良好;△G0<0,表明离子交换反应能自发进行;△H0m>0,表明的交换反应为吸热反应;△S0>0,表明交换反应是熵变增加的反应。  相似文献   
998.
基于Donnan分离原理,研究磷酸盐离子在无电压条件下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迁移过程以及膜内磷酸盐的分布。结果表明,阴离子交换膜采用NaCl溶液浸泡预处理后,促进磷酸盐离子的第1步迁移过程,磷酸盐离子的迁移去除效果提高5%。受体液NaCl浓度是阴离子交换膜内磷酸盐含量的控制因素,其浓度从0.001 mol/L增加至0.1 mol/L时,膜内磷酸盐含量由0.077 mg/cm2降至0.002 mg/cm2。受体液NaCl浓度较高时,有利于促进磷酸盐离子的第3步迁移过程,且2层膜内磷酸盐含量的分布由给体液至受体液呈递减趋势。温度升高,低浓度受体液条件下膜内磷酸盐的含量增加,对高浓度受体液条件下膜内磷酸盐的含量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999.
以不同添加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基于无纺布支撑的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疏水膜,考察了不同添加剂的加入对膜性能与结构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学显微镜(AFM)、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测量及膜蒸馏实验等对疏水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混合型添加剂制备的膜具有较高通量和盐截留率,其疏水性最强,而添加剂对聚合物的晶型影响较小。以35 g/L的NaCl盐溶液为进料液对制备的平板膜进行直接接触式膜蒸馏实验,在热侧进水温度为50℃、冷侧温度为20℃的条件下,所制备的疏水膜通量最高可达12.45 kg/(m2.h),截留率为99.99%。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速度的加快,鄂尔多斯气田井场废泥浆产生量越来越大,固化处理后将其填埋于有防渗层的泥浆池中是目前该区域最常用的方法,但国内外就气田井场泥浆池防渗层对池内污染物实际阻滞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为研究上述处理方法的实际环境效应,以2010年盆地内正在开发气井井场泥浆池内预固化处理沉淀物的分析结果为参照,选择其中污染程度较为严重的石油类、COD、硫化物和砷、钡、镍、铅、铜4种为重点污染物,选择2005—2009年分别投入使用的5个气田井场废弃泥浆池为考察对象,分析研究了防渗层投运时间对不同污染物阻滞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运1年的防渗层可阻留污染物90%以上,投运2年以上的防渗层对污染物的阻滞作用有不同程度下降,投运5年的防渗层对所监测污染物的阻滞作用最好的是钡(40.14%)、最差的为硫化物(10.89%),结合不同时间防渗层破损状况和其对污染物的阻滞效率的变化情况,说明机械刺穿和不均匀降是导致防渗层在研究区域的环境下阻滞功能退化较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