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80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许树瑞 《劳动保护》1990,(10):45-46
矿井下的主要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硫化氢。在煤矿、金属矿山、化学矿山、建材矿山、核矿山和轻工业矿山的生产中,经常出现这类有害气体的中毒事故。了解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的预防措施,对减少或控制中毒事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现对这三种主要的有害气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分述如下。 一、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就是常说的煤气。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比重0.967,比空气略轻。 井下除了着火时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外,放炮是产生一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所以,它常与炮烟混在一起。一氧化碳非常容易和人体红血球里的血红蛋…  相似文献   
52.
53.
竖井提升系统在生产中易发生事故,从我矿发生的几次矿车坠井事故看,大都是违章和失职造成的。为此,我们根据主、副井不同的提升特点,对主井提升曲轨卸载翻矿部位,在原有过卷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一套超过卷保护,同时在提升机房内增设第二套减速保护环节。对副井提升,鉴于它工作任务烦琐。无规律,在一个小班运行中,要提升毛石,运送上下班人员,提升或下放设备、材料,时间长或短,即使在此情况下,提升司机和信号工精神高度集中,看准去向灯,听清开车指令,事故仍是时有发生。为此,我们采用人为的方法,在阻车器与提升信号指令之间,加装了信号联锁。只…  相似文献   
54.
55.
56.
2002年5月20日晚21时16分在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发生3.6级塌陷地震。山东地震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赴现场调查后确认,地震为峄城区底阁镇境内5个石膏矿采空区塌陷所致。 地震使原来平坦无际的麦田“七零八落”,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陷落区,最  相似文献   
57.
根据煤矿井下粉尘的特性及其危害和对井下空气污染的状况,提出针对井下各产尘源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方法,通过对粉尘污染的治理,改善煤矿工人的作业环境,实现清洁生产,降低矿工职业病发病率和事故率,提高煤矿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8.
本文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福建省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常见问题的原因和本质性内在联系,从而提出加强顶板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9.
矿井主通风机叶轮磨损失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主通风机叶轮严重磨损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 ,研究主通风机叶轮磨损和正确地评价叶轮的磨损失效 ,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用气—固两相流动理论分析了主通风机叶轮的磨损部位 ,结论与现场叶轮的实际磨损相吻合。提出了叶轮磨损过程的 3个阶段。利用材料磨损理论分析了主通风机叶轮磨损机理 ,得出了叶轮磨损是以气体动力学磨料的冲蚀磨损为主 ,低应力擦伤型磨料磨损、腐蚀磨损为辅的结论。依据国家标准 ,结合矿井主通风机工作特点 ,从安全角度提出了矿井主通风机叶轮磨损永久失效的判据 ,并给出了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0.
作为进行咸水入侵动态监测的基础性工作,对潍河下游地区的供需水平衡及地下水位、水质和地层电阻率在咸淡水界面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探索了监测工作的地理工程技术途径,并据此构建了3个层次的监测体系:(1)宏观区域供需水平衡分析与地下水位负值区变化监测,(2)中观咸水入侵发展变化的物探监测,(3)微观地下水位、水质变化监测;最后,为了对日益增多的咸水入侵动态数据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设计了一个基于GIS的、以数据库管理应用为核心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