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26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852篇
基础理论   213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13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91.
纳米Fe3C/炭纤维非均相电芬顿降解二甲基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结构稳定且难以靠常规方法去除的二甲基,制备新型负载Fe_3C纳米粒子的炭纤维催化剂,并对其非均相电芬顿降解二甲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Fe_3C/CF与阴极产生的H2O2发生电芬顿催化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将二甲基降解为一甲基和As(V),As(V)可被同步吸附在Fe_3C/CF催化剂表面.通过考察电催化过程中初始p H、反应物初始浓度、电流强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催化氧化DMA效果的影响,表明在初始p H为3,二甲基初始浓度为5 mg·L~(-1),Fe_3C/CF投量为500 mg·L~(-1)的最佳条件下,经非均相电芬顿反应360 min后,二甲基去除率高达96%.  相似文献   
992.
中毒是SCR脱硝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阐述了SCR脱硝催化剂的中毒机理,介绍了最近SCR脱硝催化剂中毒理论及再生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且,列举了中毒脱硝催化剂的主要再生技术,对比了不同再生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并对脱硝催化剂的再生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贵州中部耕地土壤As异常富集地球化学成因,利用贵州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贵阳市)成果,分析贵州中部地区表层及深层土壤As累积特征及分布规律,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研究耕地土壤As异常富集的成因.结果 表明,贵州中部地区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As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2.2 mg/kg与26.3 mg/kg,分别是全国土壤As背景值与基准值的2.5倍和2.9倍.研究区土壤As分布受地质背景制约,其中三叠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壤As质量比较高,表层、深层土壤As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6.0 mg/kg和30.1 mg/kg,成土母岩As平均质量比为28.4mg/kg,具有典型的高As地球化学背景.剖面土壤As质量比呈明显的深部富集特征,土壤剖面As质量比与Fe、Al、Si的相关性关系表明,成土母岩的风化程度是影响岩溶区土壤As累积的重要因素.在岩溶区,强风化土壤中存在As的异常富集,其可能与铁氧化物对As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水及沉积物中汞、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水及沉积物中Hg、As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中Hg、A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407~0 2287μg·L-1、0.6087~5.2667μg·L-1,平均值分别为0.1492μg·L-1、2.7442μg·L-1;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相比,83.3%的样点Hg浓度超标,As未出现超标现象.沉积物中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479~0.4169mg·kg-1、4.84~9.01mg·kg-1,平均值分别为0.1488 mg·kg-1、6.59mg·kg-1;57.1%的样点Hg含量超过了上海市土壤背景值,As含量未超标.从空间分布来看,位于工业园区河流的采样点及河流入江口的采样点水体中Hg、As浓度较高.沉积物对Hg、As的浓缩系数分别位于209~2361、1113~11171之间.沉积物中Hg、As的含量均与有机碳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本研究区域沉积物中有机碳是Hg、As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Hg、As的分布特征,推断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Hg、As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水垃圾、上游来水、河流沉积物的二次污染、来往船只污染物的排放等.  相似文献   
995.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tolerance of Pteris vittata L. (Chinese brake) to cadmium (Cd) and its feasibility for remediating sites co-contaminated with Cd and arsenic (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 vittata could survive in pot soils spiked with 80 mg/kg of Cd and tolerated as great as 301 mg/kg of total Cd and 26.8 mg/kg of diethyltriaminepenta acetic acid (DTPA)-extractable C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Cd in fronds was 186 mg/kg under a total soil concentration of 920 mg As/kg and 98.6 mg Cd/kg in the field, whereas just 2.6 mg/kg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Ecotypes of P. vittata were differentiated in tolerance and accumulation of Cd, and some of them could not only tolerat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oil Cd, but also accumulat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d in their fronds. Arsenic uptake and transportation by P. vittata was not inhibited at lower levels (〈20 mg/kg) of Cd addition. Compared to the treatment without addition of Cd, the frond As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by 103.8% at 20 mg Cd/kg,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f 6434 mg/kg.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d-tolerant ecotype of P. vittata extracted effectively As and Cd from the site co-contaminated with Cd and As, and might be used to remediate and revegetate this type of site.  相似文献   
996.
有色多金属矿山砷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是一种易使人致癌和对动、植物生长有较大危害的有毒微量元素。我国的矿资源主要以伴生矿赋存于有色多金属矿床中,含有色多金属矿床的采、选、冶加工等,是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含废石尾矿的大量堆积被氧化和淋滤溶解,对矿区下游水体、农田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针对的污染危害,从废水治理、土壤生态治理、生物修复及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7.
易秀  李佩成 《生态环境》2005,14(3):336-340
通过土柱淋滤试验,从动态角度研究了黄土性土壤对的净化作用及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性土壤对是一次性的吸附净化并达到饱和状态。土壤对净化吸附分为3个阶段:全吸附段、部分吸附段和吸附饱和段。受土壤粘粒和钙影响,黄土性土壤中运移的速度不同,其顺序为v(粘化层)砷的零值延时越长,饱和吸附时间也越长。当淋入液质量浓度为10.0mg/L时,黄土地区土层1.5m深度可作为对的净化深度。当一定厚度的土壤层达到吸附饱和状态时,如果持续增加污水淋入量,则在土层内达到吸附饱和的界限下移。  相似文献   
998.
pH值和矿物成分对砷在红土中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静  王学军  朱立军 《环境化学》2003,22(2):121-125
研究了体系pH值和土壤矿物成分对贵州省安顺和遵义两个地区碳酸盐岩红土吸附的影响,探讨了红土对的吸附机理。研究发现:p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酸性环境(pH=4-7)有利于红土对的吸附,随着体系pH值的升高,红土对的吸附量逐渐降低;不同矿物成分的红土对的吸附性能差异很大;含针铁矿高的红土对的吸附量逐渐降低;不同矿物成分的红土对的吸附性能差异很大;含针铁矿高的红土对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说明针铁矿与红土吸附有很大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砷(Ⅲ)和砷(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痕量As(Ⅲ)和As(Ⅴ).在pH5.6—6.0时,As(Ⅲ)与KBH_4作用生成气态氢化物(AsH_3),被原子荧光仪测定.在此酸度下,AS(Ⅴ)不发生反应.在2NHCl溶液中,用硫脲和抗坏血酸还原As(Ⅴ)为As(Ⅲ),同法测总,用差减法求得As(Ⅴ).方法检出限0.1ppb,相对标准偏差4.6—5.8%,回收率93—104%.  相似文献   
1000.
是一种强毒性化学物质,毒性不但与其在环境中的总量有关,更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而海洋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含量较高,是海洋环境中的"库"。本文结合国内外对海洋生物体内总形态的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各类海洋生物,包括海藻、海葵、多毛类、贝类、鱼类和其他高营养级海洋动物体内不同形态含量、累积和形态转化等研究概况和进展。针对目前研究工作和技术水平差异,建议我国应在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标准品制备、对生物体的健康效应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期揭示海洋生物对的累积规律、形态转化机制以及在人类体内代谢过程与危害性,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