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91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81.
土的抗剪强度参数概率分布的类型影响着滑坡防治工程可靠度分析的结果。根据三峡库区重庆市有代表性的滑坡滑带土试验数据,对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c、φ值进行统计分析,利用χ2检验法进行拟合,从而得出c、φ值的概率密度函数以及他们的概率分布形式:c值服从正态分布,φ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以此可以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治理与防治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2.
硬质岩体危岩的突发性破坏本质是岩体的脆性断裂破坏。以重庆市万州区太白岩危岩为例,将危岩后缘卸荷裂隙的扩展贯通简化为半无限大板的边缘裂纹断裂问题,建立了卸荷结构面接触与非接触的裂纹断裂力学模型,推导了 I 型裂纹、II 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以及联合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并基于数值模拟手段提出了危岩结构面正应力与剪应力确定方法。万州太白岩危岩 W10 断裂破坏分析结果表明:危岩崩塌失稳受控于岩腔的深度,岩腔深度加大,后缘卸荷裂隙扩展,其力学机制根据岩腔深度变化表现为拉破坏和拉剪破坏;对于危岩 W10, 裂纹联合应力强度因子随岩腔深度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大的趋势,I 型裂纹断裂应力强度因子具有与联合应力强度因子相同的变化特征;岩腔深度 3~6 m 以及 9~10 m 内,危岩裂纹主要为拉应力集中状态;岩腔深度 6~9 m 时,危岩裂纹处于拉剪应力状态;当岩腔深度为 3.8 m 时,危岩 W10 发生拉剪断裂破坏,断裂扩展角为 29.5°。  相似文献   
383.
为了研究软岩保护层不同开采参数下采动卸压影响规律,探讨5种不同开采参数下被保护层的等效膨胀率和等效卸压率,构建软岩保护层卸压效果改进鲸鱼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不同开采参数下被保护层卸压程度进行预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采动卸压效果的主次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软岩保护层卸压效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关键层位置,其次是层间距、采高、面长和埋深,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各种情况下被保护层的卸压情况,预测误差小于5%,并且模型易于实现、操作简单。研究结果可为软岩保护层卸压开采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4.
考虑实际修建过程中塔基岩石开挖的施工特点和砼分期浇筑特点,通过建立三维实体模型,根据基于大变形理论的快速拉格朗日方法,运用考虑库仑屈服准则的塑性接触面单元计算了锦屏一级水电站泄洪洞进口塔基砼-岩接触系统的应力和变形,评价了塔基的稳定性,并与直接考虑材料为实体单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工程算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接触面单元来分析砼-岩系统的力学行为更合理、更实用。  相似文献   
385.
为评估生态胶凝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从生命周期角度定量分析生态胶凝材料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及能源消耗等上游污染、加工制造以及现场排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胶凝材料生产过程对海洋生态毒性方面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淡水生态毒性、人类致癌毒性、人类非致癌毒性和陆地生态毒性。原材料消耗及辅助材料消耗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其中原材料消耗所带来的污染对近18种环境影响类型的贡献达50%以上。敏感性分析表明,降低原材料消耗是减少人类致癌毒性污染的最有效措施,降低辅助材料消耗在海洋生态毒性以及全球变暖上产生最明显的环境效益。此外,通过与传统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对比发现生态胶凝材料生产过程具有更良好的环保性能,尤其针对全球变暖、陆地生态毒性以及海洋生态毒性方面,体现出明显的环境优越性。  相似文献   
386.
为探讨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的动态力学特征,使用取自云南玉溪大红山铜矿的含铜矿岩和分级尾砂制作矿岩和配比分别为1∶4、1∶10的充填体组合试件,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冲击杆分别在0.20 MPa、0.22 MPa、0.24 MPa、0.26 MPa、0.28 MPa和0.30 MPa的冲击气压下对矿岩-充填体组合试件进行动态冲击试验,研究组合试件的能量传递规律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当试件开始发生破坏时,宏观裂隙首先出现在试件边缘,并随着冲击气压增加而扩展,直到裂隙使充填体试件完全贯通,最终试件会完全破碎;组合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剪切破坏、张拉破坏及共轭剪切破坏3种;充填体试件的波阻抗变化反映了试件在冲击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试件的吸收能密度随入射能量增加线性增加;在冲击气压为0.20 MPa时,矿岩和配比为1∶10的充填体组合试件较早发生剪切破坏;当冲击气压为0.24~0.30 MPa时,矿岩和配比为1∶4的充填体组合试件虽然发生破坏,但仍具有一定吸能特性,并且相较于完整状态下变化不大,而在此冲击气压下,配比为1∶10的充填体粉末占比达到约80%,这表明灰砂比较高的充填体部分具有更稳固的...  相似文献   
387.
三峡库区棺木岭危岩体基座岩体强烈劣化,稳定性持续下降,潜在涌浪灾害严重威胁九畹溪漂流景区和长江航道的安全。本文围绕棺木岭危岩体涌浪风险防控问题,开展了基于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的危岩体涌浪危险性评估和涉水危岩体防治设计,研究表明:在景区旺季的 145 m 水位工况下,棺木岭危岩体失稳可能产生的涌浪最大高度约为 19.2 m,在对岸九畹溪旅游码头最大爬坡高度约 15.1 m,长江干流最大涌浪爬高约 1.6 m,严重威胁约 15 km 的九畹溪航道和长江航道安全。针对危岩体处于偏心受压状态和消落区基座岩体劣化情况,对其下部凹腔进行“模袋砼围堰+岩腔填充”的工程防治设计,使得棺木岭危岩体稳定性系数从 1.3 提升至 2.6。本次研究直接指导了棺木岭危岩体防治工程,可为库区其他涉水危岩体涌浪风险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88.
传统铬酸盐钝化剂含有Cr6+,毒性较高且危害环境,使用受到严格限制。近年来硅酸盐、钼酸盐、稀土盐等无机盐钝化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其中,硅酸盐钝化液具有稳定性好、工艺简单、无毒无污染等特点,在电镀锌、热浸镀锌及多元合金共渗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研究。本论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硅酸盐钝化液的配比及钝化工艺对多元合金渗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钝化形成的硅酸盐钝化膜可以显著改善渗层的表面状态,提高渗层的耐碱性、耐中性盐雾性能及低频阻抗值和容抗弧半径,当硅酸盐钝化液与水的配比为1∶1,浸泡时间为3 min,固化温度为100℃,固化时间为60 min时,钝化膜具有最佳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