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91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岩金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矿的综合利用是目前岩金矿山科技攻关的重点,本文介绍了用尾矿制造尾砂砖,高水固结材料的原理及工艺,分析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指出岩金矿山的尾矿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四川黄龙沟天然水中的深源CO_2与大规模的钙华沉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有大规模钙华沉积的四川黄龙沟中,使用化学成分数据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对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区钙华沉积的地表溪流水质基本上受到两种水混合的制约,即断层泉水和山区的融雪(冰)水。泉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经由断层提供的CO2,结果高浓度的溶解CO2使得其溶解的碳酸盐岩比普通的岩溶泉溶解的碳酸盐岩高得多,同时也导致硅酸盐岩的溶解。黄龙沟中上游的泉水相对于方解石接近于平衡。溶解无机碳(DIC)的浓度和它们的δ13C值是大约由c=0.02mol·L1δ13C=-3‰的CO2(aq)与含有δ13C=+3‰的碳酸盐岩在封闭系统条件下反应的结果。估计这些CO2中约有70%来自上地幔。所有泉水的水化学数据均落在高岭石稳定域内,但对Na长石和Ca长石具有侵蚀性。由于这些长石矿物的溶解速率太慢,所以水中的化学成分远离长石稳定域。地表溪流的DIC种类之间达到同位素平衡,在不同观测点发现的δ13CDIC变化主要是由于从水中释放出的CO2的程度不同引起的。水样的δ18O值与其采集点的海拔高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研究区的地表溪流的氧同位素组成受到蒸发的制约。在流经钙华沉积物的地表溪流中白天和夜晚的水化学及pH的日变化表明生物作用促进了碳酸盐的沉积,尽管作用不显著。据估计研究区碳酸钙的日沉积速率是4778kg·km2,即约1mm·a1。  相似文献   
93.
湘中锡矿山锑矿田是世界闻名的超大型锑矿田。本文系统地叙述了该矿田该中各矿床蚀变硅化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稀土元素所反映的地质意义。研究表明 ,尽管硅化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原岩相比有所改变 ,但仍可根据硅化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恢复原岩 ;根据硅化灰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推测硅质岩的物质来源于地壳上部 ,结合本区硅化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特点 ,可以推测硅质交代中的硅来源于周围地层 ;硅化岩的稀土元素变化特征证明了岩性为石灰岩的层位易于发生硅化 ,从而有利于矿化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4.
周佩儒 《环境科技》1990,3(4):30-32
运用地质,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按含水层系统集合体的水文地质构造为单元,把江苏省10.26万km~2土地,划分成若干个地下水含水盆地,现仅就其中徐州地下水盆地中主要供水含水岩组水质污染状况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5.
蔡绪贻  桂平 《环境化学》1995,14(5):393-401
本文以洛阳市为例,讨论了华北地区地下水中主要离子的背景浓度及其形成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地下水中Ca^2+,Mg^2+浓度升高的若干机理,并对污染源各不相同的三个水源地地下水Ca^2+,Mg^2+浓度升高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了Ca^2+,Mg^2+浓度与其它主要离子浓度的相关特征,研究表明:该区两类地下水主要形成了钙长石和镁榄石的风化作用,地下水中CO2分压升高,可促进Ca,Mg硅酸盐,  相似文献   
96.
根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点和微量元素组成及岩石形成演化的分析,对达拉布特型碱性花岗岩的源岩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其源岩具有混源特点:同时存在地幔物质和上地壳物质。结合岩石化学组成特点,源岩的化学组成可能与含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的麻粒岩相岩石相似。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新近发现的连云山杂岩空间分布特征、岩相学、变质作用期次等的深入研究,表明它们经历了五期变质作用,即吕梁运动导致初始的埋藏变质作用以及随后深埋到33km深度的近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和角闪岩相作用。此后因基性岩浆多次底侵和基底活化,连云山杂岩在晋宁期和燕山期遭受过多期次的局部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最后随湘东北盆-岭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而进入退变质阶段,整个过程为近顺时针方向演化的P-T轨迹。其P-Ttd轨迹揭示了湘东北地区壳幔间相互作用过程和热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98.
西坑银矿为20世纪80年代在检查验证化探异常时发现的,后经详查评价确定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硅化破碎蚀变岩型银矿床,其银资源储量达中型规模。因其矿体硫化物少,蚀变弱,肉眼难于辨别,但银品位富等特点而倍受找矿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矿床的发现过程,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
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江南复合混杂岩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长期活动所致,构造极为复杂。江南大地构造重新划分为三个1级构造单元:扬子板块、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及华夏板块。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II级构造单元5个(宜丰一景德镇一歙县构造混杂岩亚带、万年构造单元、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怀玉构造单元及丰城一鹰潭一龙游构造混杂岩亚带);各构造单元之间以构造(蛇绿)混杂岩亚带或韧性剪切带相拼接。沿宜丰一景德镇一歙县发育一条构造花岗岩浆带;而沿赣东北断裂带形成了该区重要的燕山期构造岩浆带及Cu、Au、Ag、Pb、zn及金刚石等成矿带。  相似文献   
100.
粤东花岗岩类的SiO_2、K_2O及ALK值偏高,Al_2O_3、Fe_2_O_3、FeO及MgO偏低,ANKC值、Na/K比及CaO、Na_2O含量介于华南改造型花岗岩和同熔型花岗岩之间;负铕异常明显,轻稀土显著富集,中稀土(Tb—Tm)略有亏损;铅同位素高于地幔铅和下地壳铅同位素组成,略低于华南中生代上地壳铅同位素组成;锶、氧同位素具正相关关系,不相容元素比与其他元素间无相关关系。其岩浆起源于上、下地壳间的过渡带,该过渡带由上地壳物质及侵入其中的幔源物质组成,岩浆上升定位过程中,未发生过明显的分异结晶一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