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评估车用钛酸锂(LTO)电池对能源、环境与资源的影响,构建了包括重制与二次使用阶段在内的车用锂电池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以某款国产纯电动客车用钛酸锂电池包为评价对象,计算得出每kW·h钛酸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总能量消耗(CED)、全球变暖潜值(GWP)和不可再生矿产资源耗竭潜值(ADP(e))分别为2.80×104MJ、1.86×103kg CO2eq.以及4.77×10-3kg Sbeq.其全生命周期CED与GWP主要与两个使用阶段中由电池充放电效率引起的能量损耗相关,生产阶段GWP主要来源于正负极材料、铝制材料和N-甲基吡咯烷酮.基于全生命周期存储-释放每MJ能量的视角,发现二次使用可显著降低电池全生命周期GWP;与已有研究中其他锂电池对比可知LTO电池生产阶段GWP最低.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有关锂同位素的研究及其应用已成为水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锂的两个稳定同位素(~6 Li和~7 Li)之间相对质量差较大,容易产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研究表明温度是控制锂同位素分馏的关键因素,扩散驱动以及配位数差异也会对锂同位素分馏产生重大影响。自然界中锂同位素的组成变化很大,δ7 Li值在-40‰~+50‰之间变动,不同地质体的δ7 Li值的明显差异使锂同位素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锂元素较高的化学活动性决定了它能够积极地参与各种水环境演化过程,并被作为新的示踪工具应用于环境水体污染、水循环以及卤水形成与演化等领域。概述了锂同位素作为良好的示踪工具在水环境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拓展锂同位素在环境地质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锂盐改性累托石。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孔容积(BET/BJH)等表征手段,分析了锂盐改性累托石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锂盐改性并未改变累托石的片层结构,但可使其层间距和孔容积明显增大。为了进一步探索累托石锂盐改性前后的性能变化及蒙脱石层的变化,测定了锂盐改性累托石的膨胀倍及胶质价。锂盐改性累托石的膨胀体积为77m L/g,远大于未改性的原累托石(13 m L/g),胶质价也由改性前的12 m L/3g增至198 m L/3g。锂盐改性累托石的吸附性能大大提高,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高达210.8 mg/g。  相似文献   
34.
测定水和废水中动植物油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红外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采用不经处理的 1 0 0~ 2 0 0目硅酸镁作动植物油的吸附剂 ,填充高度为 2 5 mm(填充物重约 1 .5 g)的层析柱 ,用以吸附水和废水中的动植物油。实验证明两个浓度水平的质控样都在合格范围里 ,三个浓度水平的标油和两个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 95 %~ 1 0 5 %范围内 ,CV<2 %。此方法省时、省料 ,步骤简单、准确、快捷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究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在真实应用场景下的热失控及其传播行为特征,选用86 Ah方形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对其在热滥用触发方式下的热失控行为及模组箱体空间与开放空间中的传播行为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单体实验结果表明,电池热失控产生的高温烟气会导致模组箱体内沿高度方向出现明显温度梯度,模组底部与顶部温度测点的最大温差达118.4℃。传播实验结果表明,模组箱体空间内热失控电池通过产气及喷出高温电解液向其他电池传热,在热失控电池影响下,模组箱体空间内3块电池上表面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均高于开放空间实验12℃~150℃,模组空间内热失控电池向同侧两块电池的传热量高于开放空间实验225 kJ和44.4 kJ。但箱体环境中有限的氧气供给会减缓电池在热失控时的内部放热反应进程,模组箱体空间实验中电池热失控峰值温度较开放空间实验低33℃~145℃,并且模组箱体空间实验中热失控完全传播所用时间较开放空间实验滞后213 s。研究结果对于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安全设计和热失控传播阻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石油能源短缺及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但其动力锂电池的寿命一般在5~8年,意味着在近几年退役动力电池大量累积.退役锂电池属于严重污染类固体废物,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置,既容易造成其中可利用有价金属的资源浪费,也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回收与综合利用是缓解能源金属短缺的必...  相似文献   
37.
叶晶菁 《化工环保》2006,26(1):81-81
日本某重工业公司开发了一种从废弃的锂电池电极中回收高纯度金属钴的处理工艺。截至日前,除了采用一种昂贵的金属提炼方法外,对从电池中回收的钻进行再利用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38.
简述了铝锂合金材料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 ,并对其超塑性成形及扩散连接工艺的最新进展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39.
调查发现,凭净山铜矿厂和鱼场两处深层构造裂隙水为高氟、高短碱性HCO3-Na+型水。根据此种水的化学特征和地质产状,初步阐明了此种水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及其形成机理,讨论了此种水形成的环境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40.
水合氧化铈铝柱撑锂皂石对氟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锂皂石为层间黏土原料,通过微波插层反应,制备了水合氧化铈铝柱撑锂皂石新型层柱材料,采用FTIR、XRD、SEM等分析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材料对氟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水合氧化铈铝进入锂皂石层间,形成具有层状微晶结构的柱撑锂皂石材料.随着铈铝柱化剂与锂皂石质量比(Xm)的增大,材料片层结构的层间距扩大、结晶度提高、表面结构更丰富.该材料对F-的吸附率随Xm、吸附剂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当Xm达到0.1、吸附剂用量为0.2g/L时,该材料在60min内对F-的吸附率可达到90%,吸附量达13.5mg/g,该吸附作用受温度、pH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