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7篇 |
免费 | 1501篇 |
国内免费 | 20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9篇 |
废物处理 | 182篇 |
环保管理 | 147篇 |
综合类 | 2868篇 |
基础理论 | 632篇 |
污染及防治 | 641篇 |
评价与监测 | 94篇 |
社会与环境 | 6篇 |
灾害及防治 | 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145篇 |
2023年 | 251篇 |
2022年 | 245篇 |
2021年 | 287篇 |
2020年 | 250篇 |
2019年 | 212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147篇 |
2016年 | 180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258篇 |
2013年 | 183篇 |
2012年 | 158篇 |
2011年 | 210篇 |
2010年 | 163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187篇 |
2007年 | 157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120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61.
以纳米ZrO2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出Fe-MnOx-CeO2/ZrO2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配比和助剂负载量对催化剂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SEM、EDS和BET表征;探讨了温度、H2O和SO2对Fe-MnOx-CeO2/ZrO2催化剂低温下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无SO2和H2O条件下,8%Fe-10%MnOx-CeO2/Zr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120℃时,催化剂的脱硝效率为85.23%,当温度升至180℃时,脱硝效率可达到92.0%.SO2和H2O共存条件下,催化剂易失活,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各反应阶段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其失活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表面硫酸铵盐的沉积和催化剂本身活性成分的硫酸盐化. 相似文献
62.
63.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对理解气候变化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响应至关重要.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海拔分布格局随空间尺度有所差异,为此分别沿大通河流域干流流向(海拔梯度1 000 m)和山体坡面(海拔梯度500 m)设置了两种空间尺度的样带,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特征,基于FAPROTAX数据库分析氮循环功能类群的海拔分布,探讨驱动土壤细菌群落沿海拔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分布有显著差异,总氮(TN)和硝态氮(NO3-)含量与海拔正相关(P<0.01),土壤容重(BD)、p H与海拔负相关(P<0.001);(2)细菌群落OTU丰度沿海拔升高显著增大(P<0.01),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沿海拔增大,但趋势不显著(P>0.05);(3)细菌群落以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门,其相对丰度随海拔升高分别增加、减小和微弱减小;(4)参与氮循环的功能类群共13种,以硝化作用、好氧氨氧化和好氧亚硝酸盐氧化作用为主,随海拔升高响应规律不同,其中硝化作用细菌丰度显著增加(P<0.01),好氧氨氧化和硝酸还原细菌丰度微弱增加,而参与含氮化合物异化还原的细菌丰度先增后减;(5)冗余分析表明海拔(ELEV)、p H和氨氮(NH4+)是驱动门水平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Mantel分析表明土壤细菌氮循环优势类群均受海拔驱动(P<0.01).(6)流域和坡面尺度上细菌群落α-多样性沿海拔的规律一致,但土壤性质、氮循环功能菌群丰度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均不同.因此从不同空间尺度探究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66.
为实现总氰浓度的达标,采用过硫酸盐热活化和紫外活化处理水中的铁氰化物。考察了反应时间、过硫酸根投加物质的量比及初始pH值对两种活化方式去除铁氰化物中总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活化方式的活化速率和活化过程有所不同。两种活化方式中,反应时间为3 h时总氰浓度均趋于稳定,总氰去除效果均随投加物质的量比增加而减小。热活化中,初始pH值小于10时对反应结果基本没有影响,大于10时呈抑制作用;紫外活化中,初始pH值小于10时无明显影响,大于10时呈促进作用。去除效果对比表明,过硫酸盐紫外活化优于过硫酸盐热活化。 相似文献
67.
选择了6种水体中常见的阳离子(Na^+、Mg^2+、Ca^2+、Al^3+、Cu^2+、Ni^2+),分别考查了其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影响;从光吸收、无机离子本身的性质对光生电子的捕获及传递等讨论了上述离子影响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其不能捕获光生电子,Na^+、Mg^2+、Ca^2+本身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影响不大;Al^3+吸引电子能力较强,成为光生电子和Cr(Ⅵ)之间的桥梁,促进了Cr(Ⅵ)的还原;浓度为1 mmmol/L时,Cu^2+显著地促进了Cr(Ⅵ)的光催化还原,其主要原因是Cu^2+捕获光生电子的能力很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浓度大于10 mmol/L时,Cu^2+形成单质Cu以及对紫外光的吸收都使促进作用降低;Ni^2+未充满的d轨道具有获得并传递光生电子的能力,也促进了Cr(Ⅵ)的还原;在浓度同为1mmol/L时,对Cr(Ⅵ)光催化还原的促进作用依次为:Cu^2+〉Al^3+〉Ni^2+〉Na^+、Ca^2+、Mg^2+。 相似文献
68.
69.
为提升工厂化水产养殖领域中生物滤器的水处理性能,该文研发了一种PVA-PVP改性滤料,并将其作为填料应用于移动床生物滤器。以俄罗斯鲟养殖池水为水处理对象,以普通滤料为对照组,分析了填充2种滤料工况下移动床生物滤器的挂膜过程和水处理性能,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2种滤料不同时期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改性滤料组和普通滤料组在挂膜3周后生物膜成熟,在滤器稳定运行期,改性滤料组对亚硝氮的平均去除率和氨氮去除负荷分别为(48.42±12.14)%和(40.9±13.45) g/(m3·d),显著高于普通滤料组。高通量测序表明,挂膜初期,2种滤料组细菌种类的差异不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2种滤料表面的细菌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普通滤料组的优势细菌主要包括丰佑菌属、Flavihumibacter和norankfMNG7,改性滤料组的优势细菌主要包括硝化螺菌属、腐螺旋菌科、厌氧绳菌科和鞘脂单胞菌科,而硝化螺菌属等细菌在转化养殖水体中氮元素起着关键的作用,说明研发的改性滤料更有利于功能性细菌的生长及富集,进而可提升生物滤器的硝化性能。 相似文献
70.
采用培养法和非培养法提取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总DNA,基于通用引物PCR扩增构建两种方法的细菌16SrDNA文库,并进行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RDRA),通过部分克隆序列测定构建细菌克隆文库的系统发育树,进而对基于传统的细菌平板培养法和直接提取总细菌DNA的非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非培养法文库的香侬–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丰富度分别为4.94、0.998、28.91,均高于培养法文库中相应的多样性参数(分别为4.27、0.996、16.79),均一度数值都>0.95.结合统计学数据和序列测定信息,反映出甘蔗根际土壤存在着丰富的细菌多样性,但平板培养法所展现的多样性低于直接提取法,表明前者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而非培养法文库中主要是未培养微生物的16S rDNA序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土壤样品中未培养微生物占很大比例.因此,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中,必须结合新的分子生态学技术手段,如采用直接提取总DNA的方法进行研究,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图3表3参1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