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7篇
  免费   1501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182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2868篇
基础理论   632篇
污染及防治   641篇
评价与监测   9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61.
刘荣  杨志琴 《环境科学》2012,33(6):1964-1970
以纳米ZrO2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出Fe-MnOx-CeO2/ZrO2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配比和助剂负载量对催化剂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SEM、EDS和BET表征;探讨了温度、H2O和SO2对Fe-MnOx-CeO2/ZrO2催化剂低温下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无SO2和H2O条件下,8%Fe-10%MnOx-CeO2/Zr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120℃时,催化剂的脱硝效率为85.23%,当温度升至180℃时,脱硝效率可达到92.0%.SO2和H2O共存条件下,催化剂易失活,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各反应阶段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其失活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表面硫酸铵盐的沉积和催化剂本身活性成分的硫酸盐化.  相似文献   
62.
含铬工业废水排放到环境中会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其中重金属铬的毒性会随着价态的变化而变化。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以将Cr(Ⅵ)还原为Cr(Ⅲ),从而降低Cr(Ⅵ)的毒性。从微生物还原Cr(Ⅵ)的机理类型,相关还原酶的基因特性,可还原Cr(Ⅵ)的微生物,影响还原的因素,Cr(Ⅵ)还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3.
王竹  刘扬  王芳 《环境科学》2024,45(6):3614-3626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对理解气候变化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响应至关重要.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海拔分布格局随空间尺度有所差异,为此分别沿大通河流域干流流向(海拔梯度1 000 m)和山体坡面(海拔梯度500 m)设置了两种空间尺度的样带,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特征,基于FAPROTAX数据库分析氮循环功能类群的海拔分布,探讨驱动土壤细菌群落沿海拔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分布有显著差异,总氮(TN)和硝态氮(NO3-)含量与海拔正相关(P<0.01),土壤容重(BD)、p H与海拔负相关(P<0.001);(2)细菌群落OTU丰度沿海拔升高显著增大(P<0.01),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沿海拔增大,但趋势不显著(P>0.05);(3)细菌群落以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门,其相对丰度随海拔升高分别增加、减小和微弱减小;(4)参与氮循环的功能类群共13种,以硝化作用、好氧氨氧化和好氧亚硝酸盐氧化作用为主,随海拔升高响应规律不同,其中硝化作用细菌丰度显著增加(P<0.01),好氧氨氧化和硝酸还原细菌丰度微弱增加,而参与含氮化合物异化还原的细菌丰度先增后减;(5)冗余分析表明海拔(ELEV)、p H和氨氮(NH4+)是驱动门水平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Mantel分析表明土壤细菌氮循环优势类群均受海拔驱动(P<0.01).(6)流域和坡面尺度上细菌群落α-多样性沿海拔的规律一致,但土壤性质、氮循环功能菌群丰度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均不同.因此从不同空间尺度探究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两种培养基对饮水机出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R2A Agar培养基对上海某高校及其附属小学公用饮水机出水细菌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洁净饮用水受微生物微污染情况下,R2A Agar培养基更适合这种贫营养环境中的微生物的培养,比营养琼脂培养基具有更好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5.
66.
为实现总氰浓度的达标,采用过硫酸盐热活化和紫外活化处理水中的铁氰化物。考察了反应时间、过硫酸根投加物质的量比及初始pH值对两种活化方式去除铁氰化物中总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活化方式的活化速率和活化过程有所不同。两种活化方式中,反应时间为3 h时总氰浓度均趋于稳定,总氰去除效果均随投加物质的量比增加而减小。热活化中,初始pH值小于10时对反应结果基本没有影响,大于10时呈抑制作用;紫外活化中,初始pH值小于10时无明显影响,大于10时呈促进作用。去除效果对比表明,过硫酸盐紫外活化优于过硫酸盐热活化。  相似文献   
67.
选择了6种水体中常见的阳离子(Na^+、Mg^2+、Ca^2+、Al^3+、Cu^2+、Ni^2+),分别考查了其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影响;从光吸收、无机离子本身的性质对光生电子的捕获及传递等讨论了上述离子影响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其不能捕获光生电子,Na^+、Mg^2+、Ca^2+本身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影响不大;Al^3+吸引电子能力较强,成为光生电子和Cr(Ⅵ)之间的桥梁,促进了Cr(Ⅵ)的还原;浓度为1 mmmol/L时,Cu^2+显著地促进了Cr(Ⅵ)的光催化还原,其主要原因是Cu^2+捕获光生电子的能力很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浓度大于10 mmol/L时,Cu^2+形成单质Cu以及对紫外光的吸收都使促进作用降低;Ni^2+未充满的d轨道具有获得并传递光生电子的能力,也促进了Cr(Ⅵ)的还原;在浓度同为1mmol/L时,对Cr(Ⅵ)光催化还原的促进作用依次为:Cu^2+〉Al^3+〉Ni^2+〉Na^+、Ca^2+、Mg^2+。  相似文献   
68.
Ag/Cu合金触点废料回收铜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g/Cu合金触点废料含Ag量在30%(质量分数)以上,含Cu量在60%(质量分数)以上、含Sn量在2%(质量分数)以上.先将Ag/Cu合金触点废料中的Cu分离,然后采用葡萄糖预还原、水合肼再还原制得了粒径在0.3~O.6 pm的类球形超细铜粉(纯度≥99.9%).研究表明,适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加入有助于超细铜粉粒径均匀且形貌趋于一致;量佳反应温度为70℃;抗氧化剂苯并三氮唑可以有效防止超细铜粉的表面氧化.  相似文献   
69.
为提升工厂化水产养殖领域中生物滤器的水处理性能,该文研发了一种PVA-PVP改性滤料,并将其作为填料应用于移动床生物滤器。以俄罗斯鲟养殖池水为水处理对象,以普通滤料为对照组,分析了填充2种滤料工况下移动床生物滤器的挂膜过程和水处理性能,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2种滤料不同时期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改性滤料组和普通滤料组在挂膜3周后生物膜成熟,在滤器稳定运行期,改性滤料组对亚硝氮的平均去除率和氨氮去除负荷分别为(48.42±12.14)%和(40.9±13.45) g/(m3·d),显著高于普通滤料组。高通量测序表明,挂膜初期,2种滤料组细菌种类的差异不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2种滤料表面的细菌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普通滤料组的优势细菌主要包括丰佑菌属、Flavihumibacter和norankfMNG7,改性滤料组的优势细菌主要包括硝化螺菌属、腐螺旋菌科、厌氧绳菌科和鞘脂单胞菌科,而硝化螺菌属等细菌在转化养殖水体中氮元素起着关键的作用,说明研发的改性滤料更有利于功能性细菌的生长及富集,进而可提升生物滤器的硝化性能。  相似文献   
70.
采用培养法和非培养法提取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总DNA,基于通用引物PCR扩增构建两种方法的细菌16SrDNA文库,并进行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RDRA),通过部分克隆序列测定构建细菌克隆文库的系统发育树,进而对基于传统的细菌平板培养法和直接提取总细菌DNA的非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非培养法文库的香侬–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丰富度分别为4.94、0.998、28.91,均高于培养法文库中相应的多样性参数(分别为4.27、0.996、16.79),均一度数值都>0.95.结合统计学数据和序列测定信息,反映出甘蔗根际土壤存在着丰富的细菌多样性,但平板培养法所展现的多样性低于直接提取法,表明前者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而非培养法文库中主要是未培养微生物的16S rDNA序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土壤样品中未培养微生物占很大比例.因此,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中,必须结合新的分子生态学技术手段,如采用直接提取总DNA的方法进行研究,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图3表3参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