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6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磷酸阳极化工艺在航空铝合金胶接领域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介绍了金属胶接常用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及应用情况,着重讨论了PAA的工艺原理,并以国内航空制造企业典型PAA线为例,从装挂方式、碱清洗、脱氧处理、阳极化处理参数、水清洗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磷酸阳极化工艺生产线,分析了PAA工艺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的控制重点,以期为航空铝合金表面磷酸阳极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最后提出实现PAA生产线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节能的要求是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需共同攻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2.
正渗透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文湘华  申博  张攀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9):3118-3126
作为一种新型膜处理技术,正渗透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在环保、能源、海水淡化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经历了从实验室研究,中试实验,到少量的商业化应用,技术日臻完善.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信息,从正渗透膜制备、浓差极化、汲取液及正渗透应用等四方面对正渗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未来发展趋势.正渗透技术的研发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应用瓶颈.正渗透膜仍存在对某些污染物的截留率不高、支撑层内浓差极化大、造价较贵等问题;影响浓差极化的因素尽管已经比较清楚,但至今尚无有效大幅度降低甚至消除内浓差极化的方法;汲取液存在反向渗透较重、回收过程能耗较大等问题;正渗透技术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还需拓展.  相似文献   
133.
使用Fenton试剂与过硫酸氢钾联合对舱底水的净化处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变量法确定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pH=3,Fenton试剂中30%H2O2投加量为19.2mL/L,FeSO4投加量为5.21g/L,nFe2+/nH2O2=0.0997时,进行3次絮凝处理后舱底水的化学耗氧量(COD)从963mg/L降到120mg/L,水体COD去除率高达87.54%。同时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似H2S气味,且水体颜色由深棕色浑浊状态变为无色透明状态。絮凝后的水样使用过硫酸氢钾进行氧化处理,在酸性条件下,反应温度为50~60℃时,过硫酸氢钾的氧化效率最高,且过硫酸氢钾投放量为理论投放量的1.3倍时,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难去除有机物,使水体COD含量从120mg/L降至20.5mg/L,去除率为82.35%。最终,采用Fenton试剂与过硫酸氢钾氧化联合对舱底水进行净化处理,COD的去除率达97.82%,氧化后出水COD含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4.
正渗透技术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技术是一种由渗透压驱动的膜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压力驱动的膜技术相比,具有出水水质高、能耗低、操作压力小、设备简单易操作、污染小等特点,近年来在水和废水处理的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FO技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浓差极化、膜污染、汲取液溶质返混和汲取液的后处理等,使之目前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已有FO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归纳,介绍了FO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海水脱盐、市政污水处理、特种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影响FO运行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FO膜、汲取液、原水性质和运行条件等方面),并着重阐述了FO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浓差极化、膜污染、汲取液溶质返混和汲取液的后处理).最后,对FO技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5.
GaN HEMT器件在高压、高频、大功率应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逆压电效应是其高可靠应用中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研究了GaN HEMT存在的逆压电效应,分析了逆压电效应导致的器件性能退化机理,定位了逆压电效应引起器件的结构损伤位置,最后给出了抑制逆压电效应的方法,以期提高GaN HEMT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6.
网络让每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网络成为舆论的一种新的载体。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下,迅速演变为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媒介审判也在网络时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从网民、新媒体、社会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分析了"媒介审判"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7.
镉是一种银白色的重金属,不溶于水,溶于氢氧化铵、硝酸和热硫酸。在加热处理镉的过程中,释放的镉烟雾在空气中很快转化成细小的氧化镉气溶胶。  相似文献   
138.
以实验室模拟含铜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恒电流喷射床微粒电沉积法对其进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H=3.0、沉积液质量浓度为1 g/L、恒电流为10 A、阴极微粒粒径为1.8 mm、沉积液温度为20℃、鼓入氮气的条件下,铜离子的最大去除率为87.64%,平均电流效率可以达到81.53%,较同等条件下平板电极提高了63%.喷射床微粒电极采用的阴极微粒电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微粒的喷射循环能够有效地消除沉积过程中出现的浓差极化现象,鼓入氮气可以明显降低沉积液中的溶解氧浓度,从而抑制沉积的金属铜返溶,因此,喷射床微粒电沉积法在处理含铜废水时能够获得较高的电沉积率和电流效率.  相似文献   
139.
天然沸石中离子交换平衡的离子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云华  李航  刘新敏  熊海灵 《环境科学》2015,36(3):1027-1036
沸石在改良土壤和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沸石离子交换中的特异性效应对更好地利用沸石有着重要意义.碱金属离子在天然斜发沸石中的交换平衡时的最大吸附量存在着明显的特异性效应;对于同价的碱金属离子,其交换吸附能力差异随着离子浓度的降低而增大.这种实验现象不能用库仑力、离子体积、水合作用、色散力、经典诱导力以及表面络合等相关理论进行完整解释.分析发现,根本原因来自离子因量子涨落而产生的极化与沸石颗粒表面电荷产生的强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离子间偶极矩差异随着表面电位的升高而增大,进而使离子-表面吸附能差异增大,并出现不同的交换吸附能力.由于沸石表面电荷密度较高,离子体积效应对其在双电层中的分布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导致碱金属离子在沸石表面的交换平衡结果在高表面电位(绝对值大于0.2 V)下才表现出较大选择性,与低电荷密度表面上的交换平衡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0.
应用改进的BCR法分级提取了硫酸生产过程水洗和酸洗流程中沸腾炉渣、沉灰渣和外排综合渣的氟形态,分析了3种硫酸废渣中总氟与各形态氟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的t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沉灰渣总氟与酸交换态氟含量最高,外排综合渣次之,沸腾炉渣最少。相关分析显示,2种流程中总氟与酸交换态氟(水洗r=0.950,酸洗r=0.829),总氟与残渣态氟(水洗r=0.982,酸洗r=0.958),酸交换态氟与残渣态氟(水洗r=0.877,酸洗r=0.708),可氧化态氟与易还原态氟(水洗r=0.780,酸洗r=0.672)显著相关,表明它们相互间可转化。经t检验,2种流程中,残渣态氟可经酸交换或氧化还原反应被活化,总氟与各形态氟,可氧化态氟与易还原态氟能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