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62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01.
硼污染的个人暴露剂量及其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62名处于不同生活、工作环境下的人群为对象,研究了其通过空气粉尘、饭菜和饮水的日硼暴露剂量及通过尿液、粪便的代谢状况.结果表明,从事硼作业的53名工人日硼暴露均值11.8mg/d,是对照人群(1.52mg/d)的7.8倍;通过尿液代谢的硼占总代谢量的94%以上,且班后尿硼与24h全尿硼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52,班后尿样可代替全尿并反映硼的代谢水平;下班后尿硼浓度与日硼暴露剂量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可以反映不同暴露途径对尿硼水平的贡献,方程拟合度为43.0%,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23.6%.  相似文献   
102.
103.
3Cr2W8V钢稀土硼铝共渗工艺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3Cr2W8V钢稀土硼铝共渗工艺 ,渗层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文中所述共渗工艺 ,可在模具的工作带上形成一层高性能的共渗层 ,渗层表面硬度可达 180 0~ 2 0 0 0HV ,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4.
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硼暴露生物标志物,为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依据,分析了硼暴露下人体尿液、血液和精液中的硼浓度及其与人体日硼摄入量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硼暴露组工人、社区对照人群和背景对照人群的日硼摄入量分别为31.3、4.25和1.40mg·d-1,下班时的尿硼肌酐校正浓度分别为14 7、4.49和1.58 mg·g-1,血清硼浓度分别为252、114和39.1ng·mL-1,精液硼浓度分别为592、281和146ng·mL-1.受试者的班后尿硼浓度、血清硼浓度和精液硼浓度均与日硼摄入量存在着显著的对数线性关系,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856、0.702和0.610.尿硼浓度与日硼摄入量的关系最好,可以更好地反映人体硼暴露的情况.尿硼、血清硼和精硼浓度两两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对数线性关系,其中尿硼-血清硼的关系最好,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01,可以用尿硼浓度来反映血清硼与精硼的水平.根据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条件,尿硼浓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硼的内外暴露情况,筛选出班后尿硼作为硼暴露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5.
田键  鲁锋  陈坤  苑跃辉 《环境工程》2020,38(1):157-161
利用废弃物铜尾矿与抛光泥复合取代粉煤灰,与水泥、石灰、石膏等材料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重点研究了铜尾矿与陶瓷抛光泥的颗粒细度、掺加量、工艺参数等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绝干密度等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对其微观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尾矿与抛光泥粉磨时间为20 min时,铜尾矿的比表面积达到244.5 m2/kg,抛光泥比表面积为350.4 m2/kg。原材料中铜尾矿、抛光泥、水泥、石灰、石膏的质量比为45∶20∶10∶22∶3时,制备的砌块最大抗压强度达到5.1 MPa,平均抗压强度达到4.7 MPa,绝干密度低于625 kg/m3,达到A3.5,B06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要求。砌块中的托贝莫来石与C-S-H (B)等水化产物与未反应的石英相互致密穿插,使砌块的微观孔结构更加致密,砌块的抗压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6.
施硼对水稻幼苗吸收和分泌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毅  孙国新  陈正  胡莹  郑瑞伦 《环境科学》2018,39(7):3400-3408
通过3组水培试验研究了营养液不同供硼(B)浓度和叶面施B对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吸收、转运和分泌砷(As)的影响.在10μmol·L-1三价砷[As(Ⅲ)]或五价砷[As(Ⅴ)]处理下,营养液B浓度没有显著影响水稻体内As(Ⅲ)、As(Ⅴ)和总As的含量、转移系数和根吸收效率.叶面施B使得水稻幼苗地上部的B含量显著增加15.8倍,使得As(Ⅴ)处理条件下的根部As含量和As根吸收效率分别显著降低20.9%和18.0%,As(Ⅲ)处理条件下的根部As含量和As根吸收效率分别降低12.6%和13.8%(P0.05),而地上部As含量降低不显著(P0.05).在As(Ⅴ)处理下,叶面施B使根部B含量显著降低达47.1%,而As(Ⅲ)处理下根部B含量无显著变化.As(Ⅴ)处理下的水稻根部B含量平均比As(Ⅲ)处理高85.3%(P0.05).叶面施B后,As(Ⅴ)处理下水稻根部中总As含量和As(Ⅴ)含量均与根部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As(Ⅲ)预处理后水稻幼苗根系外泌的As总量比As(Ⅴ)预处理高105.2%.叶面施B使As(Ⅲ)预处理水稻的As外泌量增加14.0%~16.9%(P0.05),对As(Ⅴ)预处理的水稻As外泌无影响.水稻根部有45.9%~70.7%的As可以在1周内被外排到生长介质中.结果表明,营养液供B浓度为As浓度的4倍时仍不能减少水稻幼苗对As的吸收累积,而叶面施B有助于减少水稻对As的吸收.B通道不是As(Ⅲ)进入水稻根系的主要途径;As(Ⅴ)在水稻中的迁移分配机制可能与B的迁移运输有关.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2013年12月到2015年6月养殖的泥蚶做跟踪调查,约每5个月采集一次样品进行总砷和无机砷的测定,计算泥蚶中总砷和无机砷的积累效应,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泥蚶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对总砷的积累较强,呈正相关关系,对无机砷的积累整个过程无明显变化;泥蚶的肥满度与总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无机砷含量无显著关系。按照《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进行评价,除苗蚶外均受到总砷的污染,按照《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泥蚶均未受到无机砷的污染。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无机砷为15 μg/kg·bw。泥蚶中无机砷的每周评估摄入量(estimated weekly intake,EWI)值均小于PTWI,仅占PTWI的5.5%~6.2%,其消费引起的潜在致癌风险均为可接受风险。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研究了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双酚A (BisphenolA,BPA)的影响因素及含氯副产物的生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是影响降解速率常数(k)和氯离子消耗量(Δc(Cl-))的最主要因素。以BPA有效降解的同时生成较少量的含氯副产物为标准,通过响应曲面法计算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对0. 06 mmol/L BPA、40 mmol/L NaCl(pH=8)的溶液,当电流密度为15 mA/cm2时,k为0. 318 min-1,Δc(Cl-)仅为3. 55 mmol/L。BDD电极电解不仅生成了高浓度的高氯酸盐,还生成了1,1,2,2-四氯乙烷、2,3,4,6-四氯苯酚和五氯苯酚等仅在BDD体系中被检测到的含氯有机副产物。综上,经BDD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尽管整个BPA溶液的毒性明显降低,但还需特别关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含氯副产物。  相似文献   
109.
以膨胀珍珠岩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硼、氮共掺杂漂浮型Ti O_2,采用XRD、BET、SEM、UV-vis DRS、XPS等分析手段进行材料表征并考察其对柴油的光降解性能.结果表明,B-N-Ti O_2/EP复合光催化剂表面有明显的Ti O_2覆层,晶型为锐钛矿型Ti O_2,Ti O_2负载有利于比表面积的提升.制得的B-N-Ti O_2/EP的可见光区响应高于N-Ti O_2/EP和Ti O_2/EP,该结果与3种材料的柴油光降解效果相一致.B-N-Ti O_2/EP对柴油的9h降解率将近50%,GC-MS分析表明,光降解过程中柴油各特征组分(C_9~C_(23))均得到不同程度降解,其中C_(11)以下的短链有机分子降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0.
硼是人体与动、植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然而,当水中硼浓度超过最大允许值,将对人体和部分动、植物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硼独特的物化性质导致常规水处理方法对硼的去除效果较差。论述了各种水处理除硼方法,包括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液液萃取、纳滤、反渗透、正渗透、膜蒸馏、组合工艺和其他方法;分析了各种除硼方法的分离过程、影响因素和优缺点等;展望了水处理除硼方法发展趋势,认为开发出能在中性p H条件下快速高效除硼的膜,以及具有高硼吸附量、易再生和回收硼的特效硼吸附剂是除硼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