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73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气气溶胶中碘形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思琦  谢周清  李冰 《环境科学》2010,31(5):1121-1129
大气中的碘直接影响对流层中多种光化学反应并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因而碘的大气化学机制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气溶胶中的碘是其大气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通过其赋存形态可以推测和了解碘的大气化学过程.大气碘化学理论一直认为IO3-是大气碘沉降中最主要的碘形态,但近年来的各地实测数据发现大气气溶胶中的碘形态大多以可溶性有机碘或I-为主.这种分歧说明目前的大气碘化学理论尚有待完善.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碘的大气化学以及气溶胶颗粒物中碘形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2.
在pH为6.40的B-R缓冲溶液中,荧光桃红与一定浓度的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发生荧光增强反应,加入有机磷农药后,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且降低程度与有机磷农药的加入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用此荧光法来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总量的新方法.在优化试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008-0.72 mg·L-1,检出限为0.05 mg·L...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密闭空间低浓度CO2的吸附分离技术是研究热点,固态胺吸附剂因其再生能耗低、选择性高、易操作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固态胺吸附剂常见的制备方法、表面改性剂和多孔材料载体,同时综合评价CO2的吸附效率,最终展望了固态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
主要介绍了中铝贵州分公司热电厂采用加拿大Cansolv公司再生胺在我厂锅炉烟气脱硫中的运用情况,存在问题,需要改进方面进行浅析,希望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5.
研究三聚磷酸二氢铝对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正丁胺等气体的静态吸附过程动力学特性。比较了三聚磷酸二氢铝、活性炭对碱性气体的吸附性能与规律,通过滴定实验和红外测定推测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碱性气体的吸附存在脱附,尽管吸附速率较快但吸附量较小,对氨气、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正丁胺的吸附量分别是73.12、76.37、79.24、83.11、70.91 mg/g。三聚磷酸二氢铝对碱性气体的吸附是一个化学吸附过程,吸附速率快且吸附量大,吸附量分别是431.7、790.1、889.2、912.4、635.3 mg/g,其吸附过程符合Elovich方程,是一个由吸附速率和扩散因子综合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
采用哌嗪等二元胺和二乙醇胺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进行SO2的吸收解吸实验研究,筛选出性能优异的吸收剂,并考察添加剂H2 S O 4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可再生胺类吸收剂脱硫率可接近100%,二元胺吸收剂较醇胺的SO 2吸收量大、pH值随时间变化慢、首次解吸率高;羟乙基支链对胺类吸收剂的抗氧化能力、SO2吸收量和首次解吸率均有影响,环状二元胺比链状二元胺的抗氧化能力好、首次解吸率高;在N-(2-羟乙基)哌嗪溶液中添加硫酸构成N-(2-羟乙基)哌嗪/H 2S O 4脱硫体系后,脱硫率未受影响、SO2吸收量变小、首次解吸率显著提高,具有更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多胺在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利用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消亡期的藻液培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探究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源的介质中,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作用不同;在以硝酸盐和尿素为氮源补充时,添加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在补充复杂的有机氮源情况下,添加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作用需要结合水体中的其他物质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8.
采用积分安培-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地下水中的溴离子和碘离子,该方法的相关性好(r>0.999),精密度高(RSD%<4.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10%,溴离子检出限为5.6μg/L,碘离子检出限为2.1μg/L。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且选择性好,可用于分析地下水中的溴离子和碘离子。  相似文献   
29.
树脂基固态胺吸附剂室温下对低浓度CO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孔甲基丙烯酸酯吸附树脂为载体,聚乙烯亚胺(PEI)为有机胺,采用液相浸渍法制备出固态胺吸附剂,并研究了其在室温下对低浓度CO2的吸附行为.同时,利用氮气吸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表征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采用热重法和固定床吸附法考察了材料的CO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大孔树脂担载50%PEI(质量分数)时吸附性能最佳,对纯CO2的最大吸附量为175 mg·g-1;CO2的吸附行为由扩散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共同决定,低温有利于提高吸附容量;吸附剂对400 ppm~15%浓度的CO2都具有优异的动态吸附性能,其中对400 ppm CO2的吸附量达到86 mg·g-1,对15%CO2的吸附量达到150 mg·g-1;湿度对吸附起促进作用,相对湿度为10%时,对400 ppm CO2的吸附量提高至139mg·g-1;吸附剂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具有直接空气捕集CO2的潜力.  相似文献   
30.
在低于100℃温度条件下,采用溶胶一凝胶法以钛酸正丁酯为钛源,碘酸钾为碘源,制备了I掺杂纳米TiO2催化剂(I-TiO2),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O2及I-TiO2催化剂均为锐钛矿,I吸附并包裹在TiO2表面或以间隙进入的形式存在,并未进入TiO2晶格。通过在可见光照射下(A〉420nm)以罗丹明B(RhodamineB,RhB)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掺杂比为n1:n^ti=0.05:l,焙烧温度为400℃,降解介质条件pH=7时,l-TiO2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未掺杂的TiO2。光催化降解过程通过红外光谱(IR),总有机碳(TOC)跟踪测定,比较了TiO2掺杂前后降解RhB和对氯苯酚(4-CP)的光催化特性差异;同时采用苯甲酸荧光光度法跟踪测定体系中的氧化物种,表明在可见光下,I-TiO2光催化体系中产生·OH高活性氧化物种从而氧化降解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