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唐国建 《化工环保》2012,32(5):436-439
天津莱特化工有限公司采用生物强化技术独创了莱特生物反应器(LTBR)技术预处理液化气(LPG)碱渣.COD为60~150 g/L、S2-质量浓度为10~25 g/L的LPG碱渣经LTBR技术预处理后,废水中S2-质量浓度小于1mg/L,COD小于500 mg/L,各主要污染物去除率均在95%以上.LTBR技术预处理LPG碱渣的成功应用为LTBR技术在其他高浓度废水预处理领域的推广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2.
探索催化双氧水氧化去除间甲酚对开发炼油厂碱渣废水处理新技术意义重大。采用钛硅分子筛催化双氧水氧化水中间甲酚,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双氧水加入量、催化剂加入量和初始溶液pH对间甲酚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钛硅分子筛对双氧水氧化间甲酚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在反应时间为90 min、反应温度为80 ℃、n(H2O2)∶n(间甲酚)为4、催化剂加入量为1.5 g/L、初始溶液pH为1.0~11.0的条件下,间甲酚去除率约为94%,间甲酚溶液的BOD5/COD从氧化前的0.26提高到氧化后的0.38,可生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3.
在研究RH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和解吸性能的基础上,以RH树脂处理炼油厂的碱渣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RH树脂可用于碱渣脱酚,在一定条件下,树脂的吸酚量可达130mg/ml,吸附饱和后的树脂,解吸后可重复使用,碱渣中的硫不会树脂中毒而降低吸酚量。  相似文献   
44.
介绍我厂新建碱渣氧化脱臭装置工艺特点、运行情况及脱臭后常汽碱渣的回用情况。实践证明,此装置对常汽碱渣脱臭效果好,脱臭后碱渣完全无臭;脱臭后碱渣回用于精制油口,油品质量合格,对下游环烷酸装置的环烷酸质量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45.
催化湿式氧化处理碱渣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催化湿式氧化 (CWO)技术对碱渣废水进行治理 ,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2 30℃ ,6 6MPa ,空速 8h-1的反应条件下 ,CODCr的去除率 78% ,硫的去除率达到 99% ,BOD5/CODCr超过 0 8,并对CWO处理后的尾气进行了分析 ,表明除空气和CO2 以外没有其它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46.
利用脱油器对直馏柴油碱渣进行深度脱油处理,改善了石油酸生产过程中脱油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石油酸产品质量,对采用脱油器后操作条件的变化进行了讨论,对影响脱油材料寿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47.
大型蚤对氰渣,锑冶炼碱渣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世荣  修瑞琴 《环境科学》1991,12(6):32-33,11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炼油厂柴油碱洗废渣的分析,先后测定了碱渣的COD值、硫醇硫含量、碱度和含油量。测定结果表明。柴油碱渣中含浓度很高的恶臭物质和大量的有机物盐。为了进一步鉴定碱渣的成份,分别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柴油碱渣中的恶臭污染物主要为硫醇硫、噻吩、酚、环烷酸、脂肪酸等酸性有机物。为废碱渣的处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9.
碱渣海洋倾倒定点化学追踪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渣海洋倾倒,在夏季温度、盐度和密度跃层存在下,以pH、浊度为化学追踪指示值,于北黄海5号倾废区进行的三个航次定点化学追踪试验,讨论了碱渣入海后的沉降速度,扩散时间和飘移距离。选择pH、浊度值作为碱渣海洋倾倒化学追踪指示值是一种尝试。实验室模拟及海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在碱渣海洋倾倒中定量描述碱渣在海水中的时空分布是可行的。可作为研究碱渣海洋倾倒区划分合理性应用,并可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50.
本文作为碱渣倾倒对海洋水环境影响现场调查的先期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固─液体系的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碱渣─海水混合体系的吸附试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碱渣对海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是二级动力学过程。并且提出了碱渣─海水体系中碱渣含量对吸附反应速率影响大小的“强度指数”概念。应用该模型预测了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碱渣对海水中不同初始浓度磷酸盐的平衡吸附量和平衡浓度。理论分析发现,预测的平衡吸附量和平衡浓度之间符合乔姆金等温吸附方程,说明了海水中磷酸盐在碱渣表面上的吸附是遮盖率不大的单层化学吸附,与本文的前提假设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