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407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蔡木林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05,26(2):98-101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剩余污泥, 通常采用厌氧发酵处理并获取甲烷气体. 产氢产酸是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 本研究考察了原污泥和经处理的污泥在不同初始pH(3.0~12.5)条件下的产氢效果, 以及污泥性质和污泥浓度等对产氢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初始pH为11.0时污泥发酵的产氢率达到最大值.采用原污泥发酵产氢时, 在初始pH为11.0的条件下发酵产氢获得的最大产氢率为8.1 mL/g, 而经处理的污泥在同样初始pH的条件下发酵产氢可将其产氢率提高一倍左右, 达到16.9 mL/g. 污泥经处理后厌氧发酵4d无甲烷产生, 且可有效地降低氢气消耗的速率. 另外, 污泥的VSS/SS值过低时会大大降低污泥的产氢率, 而污泥浓度对产氢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在定期检验中发现6台Ⅰ效管式降膜蒸发器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室下锥体泄漏问题,泄漏位置基本相同。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该设备使用参数、生产工艺、使用情况、损伤模式以及失效模式,剖析了泄漏原因,提出了多种经济实用的优化改进措施,解决了困扰氧化铝制造行业多年的难题,不仅对在用设备的修理改造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设计制造该设备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3.
利用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试技术(ICP-AES)对松嫩平原西部2003年7月到2004年5月间获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并结合气象资料和TSP质量浓度,初步确定了尘活动年际内的演变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TSP质量浓度的高峰时段是早春,其元素总体浓度亦高于其它时段,其中Na元素浓度具有明显的高值,表明尘在该时段为TSP的主要成分;晚春时段区域沙尘影响加强,很难监测本地尘活动;夏季,尘的3种重要元素(Na、Ca、K)含量增加,表明夏季有尘活动,与TSP浓度偏高吻合;秋季,尘和区域沙尘的活动均减弱.影响尘活动的气候因子主要是风力、降水量、温度、日照和湿度,但不同时段其主导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4.
污水处理系统剩余污泥碱处理融胞效果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肖本益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06,27(2):319-323
研究了处理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剩余污泥的融胞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处理能够使污泥细胞中有机物溶出,成为溶解性物质,从而使污泥液相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增加.pH值高于11.0时,污泥的絮体和细胞2种结构被破坏,而pH值低于11时,仅能破坏其絮体结构.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是OH-离子,但同时加入的金属离子也会影响污泥融胞的效果.处理能减小污泥的重量,VS的最大去除率可达48.01%(TS约为40.40%,pH值13.0左右时).污泥粒径随着处理pH值的升高而减小.污泥浓度、pH值和处理时间均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正交试验表明,在高pH值下,污泥浓度越高,处理污泥融出的SCOD总量越多,但折算为相同pH值下,单位污泥融出的SCOD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了3种污泥预处理方法(表面活性剂处理、处理、Fenton处理)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3种预处理方法,使污泥过滤脱水性能最佳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投加质量比为50 mg/g,NaOH质量比为150 mg/g,Fenton试剂Fe~(2+)与H_2O_2的投加比n(Fe~(2+))∶n(H_2O_2)为1.5。3种预处理方法对污泥均有一定破解作用,其中由于Fenton反应的强氧化性,污泥破解率最大,污泥粒径减小了近50%,释放的溶解性COD(SCOD)最高(786.88 mg/L)。Fenton处理后的污泥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ightly Bound-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TB-EPS)及TB-EPS中蛋白质和多聚糖的量减少得最多。此外,还分析了3种预处理方法脱水效率与速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6.
以中国北方滩涂湿地的优势种植物翅蓬(Suaeda heteroptera Kitag.)和优势多毛类动物双齿围沙蚕(Nereis succinea)为实验对象,以向沉积质中添加Cu2+来模拟重金属污染,通过盆栽实验,分别测定翅蓬、沙蚕及两者混合培养对Cu污染沉积质的pH、氧化-还原电位(Eh)、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及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它们对Cu污染沉积质理化性质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翅蓬、沙蚕对Cu污染沉积质理化性质的影响与Cu处理浓度有关。翅蓬-沙蚕体系对Cu污染沉积质理化性质的影响与两者单独作用时均不同,且对不同Cu处理浓度沉积质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对于Cu污染沉积质,翅蓬-沙蚕体系可促使pH升高,Eh下降,总氮含量升高,脱氢酶活性升高,而对总磷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7.
采用酸预处理乌梁素海典型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和挺水植物芦苇,通过厌氧发酵动力学分析、还原糖变化及微观结构解析,研究酸预处理对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预处理后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两阶段累积产气量、氢气及甲烷含量均显著提高,酸处理效果优于处理。采用0.5 mol/L HCl预处理龙须眼子菜效果最佳,最大氢气、甲烷含量分别达42.65%和52.82%,产氢气速率为4.118 mL/h,产甲烷速率最高达14.199 mL/h。芦苇经1 mol/L HCl预处理效果最佳,最高氢气、甲烷含量分别为32.22%和65.26%。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酸预处理可显著破坏芦苇、龙须眼子菜的纤维素结构,有效增加植物与微生物接触面积,有利于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工艺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8.
解预处理污泥和原污泥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投入厌氧反应器中进行消化,研究其对污泥减量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处理既可以提高污泥减量率,又能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提高污泥产气量。当处理污泥和原污泥混合比为1∶3时,在混合初期由于稀释作用和水解中和作用,溶液的pH能迅速恢复到中性。SS减少48%,较对照组提高了10%;SCOD减少约80%,较对照组提高20%,而空白对照组因未发生溶胞作用,各参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降解率也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9.
好氧颗粒污泥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诚  杨波  李方  田晴 《环境工程学报》2014,8(9):3819-3824
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SFDMBR)接种颗粒污泥启动,研究溶解氧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对该反应器处理减量印染废水的影响。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形成稳定的动态膜后,出水浊度小于10 NTU,系统对浊度的去除率在90%以上,溶解氧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器出水浊度基本无影响。系统对废水色度的去除率随着溶解氧浓度的提高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是系统对色度的去除效率一般不超过40%。溶解氧浓度由0.3 mg/L逐渐增大至2.4 mg/L,COD的去除率由40%提升至80%,而当溶解氧浓度大于1.0 mg/L后,UV254的去除率达到95%。水力停留时间在8~48 h时,COD去除效率由65%逐渐上升至85%左右;水力停留时间在8~32 h,UV254去除效率为68%~93%,超过32 h后水力停留时间对UV254去除效率的影响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0.
碱液预处理玉米秸秆的条件优化及添加剂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稀NaOH溶液预处理玉米秸秆,以去除木质素,减少半纤维素、纤维素的损失为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0.77%(w/w),预处理时间16 h,温度45.6℃。并且,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添加剂(聚乙二醇、吐温-80和尿素)与NaOH溶液协同作用下秸秆中木质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尿素与NaOH的混合溶液对木质素去除效果最显著。秸秆在45.6℃,0.77%NaOH和0.2%尿素混合溶液中浸泡16 h后,纤维素回收率为86.33%,半纤维素回收率为69.89%,木质素去除率为64.93%;与原秸秆相比,纤维素含量提高了31.70%,半纤维素含量提高了6.62%,木质素含量减少了46.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