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5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1010篇
安全科学   102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206篇
综合类   2430篇
基础理论   424篇
污染及防治   184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20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铁碳内电解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对铁碳内电解法处理印染废水的作用机理,工艺过程、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印染废水的治理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92.
论文探讨了江汉平原果园、旱地、水田、水旱轮作等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分布与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均以2~20μm粒径为主,其次为<2μm和20~50μm粒径,<50μ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占团聚体总量的80.8%~94.1%。不同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200~2000μm团聚体中,且>50μm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比<50μm粒径的高;但69.8%~86.6%的有机碳分布在<50μm粒径团聚体中,其中以2~20μm团聚体中有机碳所占的比例最大(35.2%~45.9%),细微团聚体固碳能力较强,而粗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较为敏感。土壤团聚体中的活性有机碳以2~20μm粒径的最低,<2μm和20~50μm中有机碳的活性相差不大;不同粒径的团聚体中均为水耕利用方式下(水田和水旱轮作)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比旱耕利用方式下(果园和旱地)的高,但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加,由水耕利用方式下活性有机碳所占的比例较大逐渐过渡到以旱耕利用方式下活性有机碳的比例较大。由于供试样品中2~20μm团聚体中有机碳积累最大、固定的有机碳最多,可以考虑将2~20μm团聚体作为土壤固定有机碳的特征团聚体。这些结果可为我国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循环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93.
太湖春季水体中的胶体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在太湖梅梁湾及贡湖湾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湖区采集表层水样,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CFF)分离出所采水样中的胶体有机碳(COC,1kD~1μm),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采水样中的COC浓度为1.79~2.05mg/L,占总溶解有机碳(DOC)的8.11%~22.13%.与其它有关水体相比,太湖水体COC的含量比河流低,但比海洋、海湾及河口等水体高.太湖表层水体COC含量随风浪的增大而减少,其原因可能是风浪增大后表层水中浮游生物减少所致.两湖区COC含量目前尚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4.
柴油车尾气碳烟颗粒物捕集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用γ-氧化铝涂覆后的蜂窝状堇青石做填料制成过滤器来捕集柴油车尾气碳烟颗粒物,对γ-氧化铝涂覆条件进行了优化,使用质量浓度测定系统测量了加装过滤器前后碳烟颗粒物的排放量.结果表明,80h内过滤器对碳烟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60%~90%.   相似文献   
995.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江水为原水,研究某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陶粒滤池、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活性炭滤池)各单元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水样的TOC、UV254、CODMn和AO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陶粒滤池对TOC、UV254、CODMn和AOC的去除率分别是25.4%、29%、21.6%和54%,有效地减轻了后续单元的负担;臭氧-活性炭技术对TOC、UV254、CODMn和AOC的去除率分别是39.3%、60.8%、49.8%、77.8%,因此,组合工艺能确保饮用水的优质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6.
北京冬季PM2.5中元素碳、有机碳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通过2003年1月对北京市区PM2.5中元素碳(EC)、有机碳(OC)连续测量,分析了其污染特征。监测资料表明,北京市区PM2.5中ρ(OC)高于ρ(EC),它们多在夜间高、白天低,且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北京市区冬季ρ(OC) ρ(EC)的值较低。   相似文献   
997.
江西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估算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中碳较小幅度的变化能引起全球气候较大的变化,而表层土壤有机碳库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估算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对土壤碳库变化及土壤固碳潜力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根据2006年江西省各县市典型土壤GPS定点采样样点的理化分析数据计算出有机碳密度并进行空间插值,利用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相关数据建立土壤空间数据库,结合各土壤类型分布面积,估算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江西省表层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介于2.655~6.877 kg·m-2之间,有机碳库总储量为640 355.653×106 kg,其中,仅红壤和水稻土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已占90.71%.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赣西、赣东如萍乡、宜春、上饶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较高,赣南、赣北地区如九江、赣州等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较低,总体上呈东西走向高,南北走向低的趋势.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类干扰下的土壤碳库研究却很少,其碳库动态变化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8.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红壤丘陵地区的荒地开垦为水田不仅可以防治土壤侵蚀,而且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田生产力.本文研究了红壤荒地垦殖为稻田,长期定位施肥15年后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土的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包括不施肥条件下,15年水稻垦殖都提高了土壤肥力.不同施肥措施水稻土的pH提高了0.9~1.3个单位.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龟达到8.19~1O.13 g·kg-1,全氮含量达到0.89~1.20 g·kg-1,有机碳与全氮含最都有明显提高,且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水稻土耕层全磷含量在0.25~0360 g·kg-1之间,有效磷含量在2.2~20.9 mg·kg-1之间,化学磷肥的培肥效果好于有机肥(猪粪),有机无机磷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库.土壤全钾还未有明显变化,土壤速效钾含量在40.4~142.5 mg·kg-1之间,不同施肥措施除氮钾肥处理外都造成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秸秆还田到目前为止对于土壤速效钾含量还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三峡库区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被覆盖变化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发育和运行等方面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题研究宜昌点军区柏树地,橘树地以及菜地的土壤性质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柏树林最大.菜地的最小,而土壤容重的大小顺序是:柑橘树地>柏树地>菜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和二者的比值都是柏树地的最大,柑橘地的最小,菜地的处于中间状态.而微生物碳和微生物墒含量大小顺序是柏树地>柑橘树>菜地;微生物代谢墒的大小顺序是:柑橘地>菜地>柏树地.由此说明柏树生长有利于土壤活性碳源含量的提高和土壤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00.
天然次生林人工更新后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碳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林被人工林取代后对土壤水文物珲性质及土壤碳贮量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海南天然次生林人工更新为尾细桉(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林前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人工植被更新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和土壤碳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更新为桉树、马占相思人工林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减小,0~80 cm土壤的最大贮水量、毛管贮水量和非毛管贮水量降低,桉树和马占相思人工林最大贮水量分别降低19.8 mm和43.3mm,桉树人工林0~40cm土壤碳贮量降低6.77t·hm-2,马占相思人工林的增加14.68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