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6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选择广东省铁帽顶铁矿区下游一河流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沉积物的磁化率与元素含量并作相关性分析,以考察磁铁矿床周边沉积物磁化率指标对重金属富集程度的指示作用。结果显示,该剖面中低频质量磁化率χlf为0. 87×10-6m~3/kg~184. 93×10-6m~3/kg,频率磁化率χfd为0. 5%~7%。χlf仅与Fe2O3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其他重金属元素相关性差;χfd与Mn、Pb、Cd及REE均呈正相关;元素Cu、Zn、As等与χlf、χfd的相关性都很差。表明在该种磁化率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背景值均高的特殊地区,简单地利用磁化率指标指示重金属污染水平需谨慎。  相似文献   
52.
采用非均匀横观各向同性层状介质模型模拟半空间之上的层状场地,对垂直入射的剪切波引起的地面响应进行了模拟.考虑震源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深度位置两种不同卓越频率的入射子波的响应,结果表明,非均匀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场地的地震动响应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并且随着震源特性的不同而变化.以某场地实测资料为例,计算了场地E-W向和N-S向的Nakamura谱比及小波谱,表明该场地的地微动频谱特性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场地微动水平方向的振动位移图分析进一步表明,场地振动具有优势方位,场地动力特性具有各向异性.在数值模拟和试验观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场地微动各向异性及各向异性主轴的概念,分析了场地微动各向异性主轴及各向异性机制.  相似文献   
53.
54.
为研究层理页岩地层中水平井井壁失稳机理,基于流固耦合理论,考虑地层渗透率和强度各向异性,运用节理材料模型对水平井井周塑性失稳区域分布规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钻井液流体侵入导致井周孔隙压力分布呈各向异性,页岩水平井井周破坏形态为四角形状,且随时间增加逐渐向地层内部延伸形成剪切带;在考虑井壁渗透情况下,增大钻井液密度并不能显著改善页岩井壁失稳状况,加强钻井液封堵性对维护井壁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结合四个典型实例,对生产中因超过材料的加工极限,错误的排样方式、不良的边缘加工状态和零件形状而造成的弯曲件开裂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对弯曲开裂和制件质量的影响。介绍了生产现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防止弯曲开裂的一般措施.根据对具体实例的分析。总结出了有关弯曲件开裂质量控制的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56.
论述各向异性板的缩颈失稳和成形极限预报的研究现状和问题。着重讨论了本构关系、不均匀度、各向异性参数、应变率等因素的影响。还简要地讨论了预报塑性失稳和成形极限的基本理论—Hill,分叉准则。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盆地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并与黄土—古土壤和深海δ18O记录的气候变化进行对比,结合剖面的岩性特征和年代序列以及前人所获得的粒度和孢粉资料,揭示了3.6~0.5 Ma期间昆仑山垭口盆地气候变化经历了六个阶段:3.6~2.48 Ma气候相对冷干、2.48~2.14 Ma气候偏凉湿、2.14~2.07 Ma气候相对冷干、2.07~1.16 Ma气候总体相对较湿润(其间有数次冷干波动)、1.16~0.78 Ma气候偏冷干以及0.78~0.5 Ma气候向冷湿发展。  相似文献   
58.
节理化岩体结构面分布密度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众多的科研与工程人员都采用岩体结构面统计分析和计算机随机模拟的手段来研究节理化岩体的工程性质,然而许多人忽略了岩体结构面密度具各向异性特征以及野外实际测量条件与理论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计算中采用的结构面密度值不尽合理,常常导致分析结论有失偏颇。针对这一情况,充分考虑了结构面“方向校正”和“迹长截尾校正”,并根据野外测线长度进行加权平均,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合理的结构面分布密度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湖州市青铜桥ZK01孔第四系沉积物系统磁性参数测量及分析研究,发现根据磁参数的比值对沉积物中磁性矿物颗粒大小和成分的分析结果,与根据磁化率(k)、饱和等温剩磁(SIRM)、饱和剩磁矫顽力{(Bo)cr}的分析获得的结果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ZK01孔以24.7m为界,上部磁性矿物浓度高、磁性矿物成分单一,磁性颗粒粒度变化不大;下部磁性矿物浓度低(底部除外),磁性矿物成分和磁性颗粒粒度变化大,沉积物中有多相磁性矿物的存在,并含有超顺磁晶粒混合物。ZK01孔剖面跨越了布容一松山极性带界线,在布容正向极性期,存在2个次级极性倒转事件。剖面可分出五个明显不同的磁性地层段,可能分别对应于不同时期的古气候条件。为进一步查清研究地区第四系地层结构、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磁组构分析是研究季风风向的一种常用手段。对洛川黄土剖面黄土-红黏土界线附近地层进行磁组构研究表明:洛川剖面新近纪—第四纪过渡时期,风向整体呈南北向,且从红黏土沉积阶段到黄土沉积阶段,风向呈现顺时针方向的微小偏移,这可能与新近纪到第四纪的气候变化背景有关。另外,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磁线理L、磁面理F等参数曲线与磁化率曲线的对比显示:磁化率各向异性P、L、F参数的变化稍超前于磁化率曲线的变化,这与蓝田段家坡剖面的磁组构研究结果类似。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尚未确定,但可能与磁组构信息被记录于沉积物的速度快于沉积物磁化率值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