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77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油井酸化缓蚀剂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扼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研究和应用油井酸化缓蚀剂方面的现状和发展,并列出了美国几家公司研制的缓蚀剂的性能试验数据。对目前我国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2.
魏铭炎 《环境技术》2002,20(6):10-14
俄罗斯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就接触和气相缓蚀剂对各种金属和合金的缓蚀功效,进行了天然暴露和人工加速试验,并介绍其试验一年和两年的结果。其试验和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受试缓蚀材料对某些金属和合金的缓蚀作用;·求取天然暴露和人工加速试验的相关性。受试金属和合金:50mm×75mm的钢(СТЗ)、铝合金(Д16)、黄铜(Л68)和镁合金(MAZ-1和MgLi)。用纱布将样品擦干净,并用乙醇去油脂,作好标记,放置在硅胶干燥器内。缓蚀材料:物理研究所Ю·И·库兹涅佐夫实验室配制的ИФХАН-110气相缓蚀剂、ИФХАН-29a缓蚀蜡和油溶…  相似文献   
103.
阚平  卢益 《四川环境》2007,26(3):18-20
在日化工业磷酸盐解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污水中各磷酸盐含量特征,对树脂床高度、淋洗液流速和用量等因素作了选择研究,确定了分离污水中各种磷酸盐及测定其含量的条件和步骤。  相似文献   
104.
安全型化学清洗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型化学清洗剂是复合型固体清洗剂,实现了固体化、低酸性,使用时溶垢率较高,腐蚀率较低,大大提高了安全性,是一种实用的新型清洗剂。  相似文献   
105.
软水中富里酸对铜管/磷酸盐体系溶解性铜释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在软水体系中富里酸对铜管/磷酸盐缓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里酸含量、软水pH值、停留时间影响磷酸盐对铜管的缓蚀作用;高浓度的富里酸(16mg/L,以TOC计)明显增加溶解性铜释放,且从新铜管释放溶解性铜浓度高于老化6个月和12个月的铜管;在富里酸存在下,pH值较低时显著增加溶解性铜的释放,随着pH值的增大,富里酸对溶解性铜的释放影响降低;在96h的停留过程中,溶解性铜的释放浓度不断发生变化,表明富里酸与铜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影响磷酸与铜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磷酸盐对铜管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柱浸出实验方法,考察了飞灰、磷酸盐稳定和自然老化稳定后飞灰的长期浸出特性.结果表明:灰样浸出液的pH值从初始的较低值快速上升到较高值后趋于稳定,3种飞灰都有较强的酸中和能力;Ca的浸出浓度远高于Pb,Cd,Zn,Cr和Ni等重金属,在浸出初期甚至达到100g·1-1以上;重金属均呈现初期快速溶出的现象;对比稳定化处理前后飞灰的柱浸出实验结果,表明磷酸盐稳定及自然老化稳定后飞灰具有更好的长期稳定性;对比柱浸出实验和国标GB5086.1-199r7的浸出结果,表明后者可能低估了稳定后飞灰处置初期重金属的浸出风险  相似文献   
107.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54,自引:21,他引:33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1 1个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及其吸附动力学,并分析了沉积物理化特征对磷吸附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主要在前1 0h内完成,在0.5h内吸附反应十分迅速,并逐渐达到吸附平衡;②沉积物本底吸附态磷与其有机质、CEC、总磷、无机磷、有机磷、Fe/Al 磷和总氮显著正相关;对磷酸盐的最大吸附量与其CEC和无机磷、有机质和总磷呈显著负相关;而总最大吸附磷量与其有机质、CEC、总磷、无机磷、有机磷、Fe/Al 磷和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③就目前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水质而言,其沉积物存在解析;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 解吸平衡浓度与其有机质,CEC ,总氮,总磷以及各形态磷含量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条件下,即使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湖泊,其沉积物也具有向上覆水体释磷酸盐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8.
剩余污泥富含有机物,同时也含有重金属和病原体等有害物质.以水铝钙石和剩余污泥为原料,通过共混凝和共热解技术制备生物炭以降低污泥中重金属溶出风险,并对其磷酸盐吸附性能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生物炭中的Zn、Cu、Cd和Ni浸出量随水铝钙石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少.水铝钙石与剩余污泥质量比为1∶1时,共热解制备得到的富含钙/铝污泥生物炭复合材料(1∶1HB800)重金属浸出风险最低,并对磷酸盐表现出较高的吸附能力,其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R2=0.93)拟合,在25℃条件下对磷的最大吸附容量为51.38 mg·g-1.1∶1HB800对高浓度磷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由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相较于中性溶液,1∶1HB800对酸性和碱性水溶液中的磷酸盐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这与1∶1HB800中钙/铝在不同pH条件下的浸出量及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FTIR、XRD、SEM、零点电位和钙/铝离子的浸出实验分析结果表明,1∶1HB800对磷的吸附机制主要是共沉淀(Ca2+/Al3+  相似文献   
109.
由于磷矿资源紧张及磷污染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迫切需要回收水体中的磷酸盐.利用铁氧体复合材料吸附回收水中的磷,由于吸附容量较大以及利用外加磁场易于从水中分离而日益得到重视.本研究利用一步共沉淀法直接制备尖晶石型La@MgFe2O4复合材料,将La3+固定在MgFe2O4缺陷位点上,考察La@MgFe2O4的吸磷尤其是低温时的吸磷能力,并采用XRD/FTIR/XPS/VSM等技术对La@MgFe2O4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3+离子以La(OH)3的形式负载在MgFe2O4晶界缺陷上,La3+的加入改变了MgFe2O4的结晶度和形貌,并大大提高了MgFe2O4的吸磷能力,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4 emu·g-1,在外加磁场条件下可以从水中磁分离.当pH值为6时,温度降为10℃其最大吸附容量与25℃时相比几乎无降低,约为143.156 mg·g-1.动力学研究表明,La@MgFe2O4能在30 min内将低磷(10 mg·L-1)浓度转化为极低磷.吸附机制研究表明,磷通过配体交换形成内球络合物被去除.La@MgFe2O4对磷酸盐具有高度选择吸附性,吸附剂解吸后可多次重复使用.将其应用于中国北方低温市政污水,投加吸附剂的浓度为1 g·L-1,可在1 h内将磷酸盐浓度降低至0.5 mg·L-1以下,表明La@MgFe2O4在寒冷地区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不同阴离子对水溶性磷酸盐稳定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加入磷酸盐是稳定重金属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阴离子对水溶性磷酸盐稳定污染土壤铅、镉和锌的影响.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全铅、镉和锌的含量分别为2337、21.4和391 mg·kg-1)中按P:Pb=2:1 (mol:mol)加入磷酸二氢钙,之后按P:阴离子=3:1或3:2 (mol:mol)加入盐酸、氯化钠、硫酸、硫酸钠或氟化钠,并设置只加磷酸盐、不加其它试剂的对照,培养55 d,之后测定土壤性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HCl处理、2HCl处理、NaCl处理和2NaCl处理土壤DTPA-Pb含量下降比例依次为5.72%、9.29%、6.38%和8.80%(p<0.05),加入硫酸、硫酸钠的处理土壤DTPA-Pb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而加入氟化钠的处理升高4.70%(p<0.05).加入盐酸或氯化钠的处理土壤镉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升高5.24%~12.8%)(p<0.05),其它处理对DTPA-Cd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处理对土壤DTPA-Zn含量和pH影响较小,但均引起土壤电导率明显升高.以上结果表明,氯离子可促进水溶性磷酸盐对土壤铅的稳定,但可促进镉有效性.氯磷酸铅的生成是加氯情况下磷酸盐稳定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