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49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01.
《化工环保》2015,(2):141+153+158+164+173+186+198+203+209+213+217
<正>一种磷酸银/氧缺陷型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该专利涉及一种磷酸银/氧缺陷型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磷酸银/氧缺陷型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是由可见光光催化剂磷酸银负载到氧缺陷型二氧化钛上所形成的,其中磷酸银和氧缺陷型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1∶(0.015~2.000)。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制备氧缺陷型二氧化钛材料,再和银离子混合得到均匀溶液,然后再加入磷酸根离子进行搅拌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滤饼真空干燥即得磷酸银/氧缺陷型二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沟垄集雨、秸秆覆盖和减量缓释肥集成技术对油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3种栽培方式(秸秆覆盖、沟垄集雨、传统平作)和4种施肥水平(习惯施肥、缓释肥减量20%、缓释肥减量40%、不施肥),比较分析2016~2017年(多雨年份)和2017~2018年(季节性干旱年份)这2种不同降水年型下油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集成技术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缓释肥减量20%(J80)与沟垄覆盖+缓释肥减量20%(M80)较习惯栽培(PC)更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在多雨年型和季节性干旱年型下,J80与M80能平均分别提高微生物量碳9.94%和10.32%;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2.38%和1.19%.多雨年型下,土壤微生物磷酸脂肪酸(PLFA)总量较干旱年型降低30.75%,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PLFA质量摩尔浓度.多雨年型下土壤细菌、真菌PLFA质量摩尔浓度较干旱年型平均减少33.67%和53.21%;而放线菌PLFA增加13.04%.微生物群落对异常降水具有敏感响应.多雨气候会造成细菌/真菌升高;干旱气候则会增加直链饱和脂肪酸/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及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环丙烷脂肪酸.通过秸秆覆盖与缓释肥的集成技术,能稳定异常降水下的土壤微环境,缓解水分和养分胁迫,为油菜稳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3.
环境因子对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云龙湖和骆马湖2种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的碱性磷酸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水体理化特性、季节变化及水生植物对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温度对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呈显著正相关(r=0.220,P70.05;r=0.478,P70.01),而DO值的影响较小,相关不显著;随着季节的变化,云龙湖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较明显,其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最高,为330.27 mg/(kg·h),春季最低,为154.65 mg/(kg·h);随着季节的变化,水体pH、DO变化较小,分别为8.12~8.50、6.84~8.47 mg/L,温度变化较大,为3.3~26.5℃;水生植物对骆马湖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有草区均大于无草区且有草区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季节变化显著。因此,水体理化特性、季节变化及水生植物等环境因子对不同湖泊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向琴  龙威  冯朗  李萌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5):2275-2282
采用基于自供电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利用间断液柱检测水样内微塑料颗粒尺寸和丰度的实时快速检测方法和装置,并通过实验测试完成了对微塑料的尺寸形貌表征和化学元素组成的实时高效检测.研究发现,去离子水中加入微塑料颗粒时,溶液中zeta电位降低,改变了管壁表面的极化电场方向;随着水溶液中微塑料颗粒直径或丰度的增加,开路电压呈现减小趋势,50μm时减小了43.1%,0.250%浓度时减小了79.6%;微塑料颗粒对自来水的开路电压影响显著,以10μm微塑料颗粒为例,开路电压减小了20%,证明了TENG技术对海洋微塑料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5.
窄孔径含磷棉秆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对四环素的吸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少毅  李坤权 《环境科学》2023,44(3):1519-1527
以棉秆为生物质原料,磷酸为改性剂,一步碳化制备了兼具高比表面积(1 916 m2·g-1)和孔体积(1.398 2 mL·g-1)的窄孔径含磷棉秆生物质炭(CSP),并研究了其对四环素(TC)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磷酸改性制备的窄孔径含磷棉秆生物质炭对TC吸附量高达669mg·g-1,是未改性棉秆炭的43.6倍;红外光谱(FTIR)、 X射线(XPS)和等温吸附研究表明,CSP对TC的高吸附量是表面络合、氢键、孔隙填充和π-π色散等多种吸附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磷酸改性赋予的高活性磷酸酯类基团(P—O—C)与TC分子间的化学络合作用强且贡献度高,是吸附量显著提升的最关键因素.静态等温吸附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TC在含磷棉秆炭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起主要作用,吸附过程属于自发的吸热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棉秆资源定向制备高效吸附TC的高活性磷掺杂生物质炭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简便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6.
六价铬(Cr(Ⅵ))是极具危害的环境污染物,利用微生物治理Cr(Ⅵ)污染是目前生物修复的热点之一,其中耐Cr(Ⅵ)微生物的筛选是关键。针对传统筛选方法培养基与Cr(Ⅵ)易相互作用的问题,文章提出先利用磷酸-Cr(Ⅵ)缓冲液浸泡筛选耐Cr(Ⅵ)微生物,然后在无Cr(Ⅵ)培养基上筛选的新方法(PCB法)。通过3种纯菌株进行筛选效果验证,并在尾矿土和草地土中与常规高温灭菌筛选(HS法)和过滤灭菌筛选法(FS法)进行筛选效果比较。纯菌株筛选结果表明,用含200 mg/L K2Cr2O7磷酸缓冲液(pH 7.4)浸泡微生物细胞2 h能有效筛选耐Cr(Ⅵ)菌株。土壤筛选实验表明,运用PCB法在尾矿土中获取菌落数为7.5×10~4CFU/g,与HS法相当,显著高于FS法;而在草地土中获取菌落数为1.8×10~4CFU/g,与FS法相当,显著低于HS法。HS法Cr(Ⅵ)在含200 mg/L K_2Cr_2O_7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回收率仅为53.8%,这是HS法获取菌落数高的原因。FS法筛选过程中微生物与Cr(Ⅵ)接触时间长,超过了微生物细胞生长对Cr(Ⅵ)的耐受极限,可能是FS法获得菌落数少的原因。总体而言,PCB法有效避免了上述缺陷,具有快速,准确,菌落生长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7.
为解决污水处理和磷资源消耗的问题,着眼于污水处理流程中磷元素的回收,简要探讨了磷酸镁铵(MAP)结晶法用以磷元素回收的原理,重点介绍了影响MAP结晶的主要因素,综述了MAP结晶法进行磷回收的途径以及基于MAP磷回收技术的实际工程研究现状。此外,还讨论了MAP回收作为可持续农业肥料应用于包括盆栽和田间试验等的实际经验和发展前景。以期为鸟粪石法回收污水中磷元素的工程项目的实施开展和未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创新思路,并为我国废弃物资源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羧甲基壳聚糖与其他缓蚀剂的协同缓蚀效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与铬酸钠、葡萄糖酸钙、硫酸锌、海藻酸钠及钼酸铵分别复配的协同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羧甲基壳聚糖和铬酸钠复配能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与葡萄糖酸钙在常温和40℃下都不适宜进行复配使用;与硫酸锌在40℃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而在60℃下协同缓蚀作用不明显,有较多的絮凝沉淀物生成;与海藻酸钠在60℃高温下协同缓蚀效果不好;在常温和60℃下,与钼酸铵能够发生螯合作用,协同缓蚀作用不明显,不适合复配。  相似文献   
109.
船用铝合金点蚀及阴极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极化试验、循环伏安试验及外加恒电位阴极保护下的腐蚀失重试验,并结合腐蚀形貌观察,研究了5083铝合金在人造海水中的极化及腐蚀特性,并探讨了其阴极保护电位范围。研究表明,50834g@金在人造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由于表面生成钝化膜而提高了点蚀电位;但若阴极保护电位过负,表面会发生析氢反应,且表面局部因碱性过强而造成溶解,因此其合理的阴极保护电位范围为-0.9~-1.10V。  相似文献   
110.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是一种仅依靠渗透压驱动的分离过程,基于渗透现象发展起来的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文章综述了正渗透膜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国际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