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0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强可持续理念出发,基于改进的SFA模型对中国2004-2015年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及生态福利绩效值进行测度,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其空间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生态福利绩效值在空间上已形成由北京—浙江—广东—陕西构成的四角极点支撑,并不断向沿线地区辐射。(2)2004-2015年两系统的耦合度均值C∈[0.666, 0.680],整体处于较高强度耦合阶段,而协调度均值则整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 (D∈[0.512, 0.565]),未来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3)从空间格局上看,地区间的耦合协调度差距显著,高值区(中高级协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且已形成由广东—浙江两个高级协调发展极核辐射的“U”型发展轴带;初级协调阶段的地区连片扩张趋势明显。相比较而言,西北地区仍处于中国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的最后梯队,受周边地区辐射影响较小,增速缓慢。  相似文献   
82.
蒋高明 《绿叶》2013,(7):34-41
"三农"问题并不是三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三个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问题,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其自身和其他两个问题。在乡村建设重新兴起的当下"三农"问题仍是如此。唯有兼顾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与城市实现公共福利共享、农民的自觉和主体意识得到提高,乡村建设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发展生态农业恢复大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问:近来年,农业的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您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农业的各种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  相似文献   
83.
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与发展,能较客观地反映经济状况与国民福利程度.在此就葫芦岛市矿业开发存在的环境、生态问题,呼唤绿色GDP研究与应用,并探讨了环境保护工作在绿色GDP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动物伦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动物伦理学,笔者考察并概括了西方动物伦理研究的本质和关键问题,认为:动物伦理学是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尊重动物的价值和权利的新的伦理学说。它的产生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伦理基础和现实迫切性。  相似文献   
85.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搞好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煤矿工人在社会的形象.安全生产,人命关天.煤矿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把煤矿的安全生产搞好,为矿工谋取最大的福利和实惠.怎样才能搞好安全生产呢?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强化安全管理,杜绝各种漏洞,抓好薄弱环节,预防各类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6.
经过百余年发展,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的观念在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改变了很多人对待动物的方式,甚至使人们生活、思想的一些方面都深刻地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87.
全球气候变化已达“气候紧急状态”,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宣布碳中和目标和净零排放承诺。在气候变化减缓和传统的适应措施之外,自然科学领域和气候经济学领域探讨负排放技术经济可行性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视角对负排放技术综合效应的评估还比较少。该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生态价值理论,将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与宏观经济学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相结合,构建包含自然生态系统部门的N-DSGE模型,对负排放技术的气候效应、生态效应、经济效应以及福利效应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1)当可用技术条件下传统减排措施达到最大减排潜力后,可以依靠负排放技术实现净零排放乃至净负排放。(2)低强度、小规模实施负排放技术具有正向的气候、生态和经济效应,然而随着负排放技术实施强度增大,气候效应增强,经济效应削弱,社会综合福利明显降低。(3)敏感性分析证明了评估结果的稳健性,并进一步表明负排放技术的实施效果会受到传统减排水平和自然碳汇能力的影响。基于评估结果,应谨慎扩大负排放技术实施规模和实施强度,加强科学技术研发,降低技术成本;对不同负排放技术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强负排放技术实施...  相似文献   
88.
赵军  杨凯 《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795-803
对自然资源产生的社会福利进行货币化计量是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条件估值法(CVM)在评估自然资源福利的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984年提出的基于线性效用差下福利计量的参数模型及相应的表征尺度在后来的CVM研究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但已有研究多侧重于方法的应用,对模型和尺度的理论有效性缺乏实证性的探讨。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原理对消费者偏好函数模型及相应的福利计量尺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数学推导(以Logit模型为例)。以上海某城市河流资源CVM福利计量为例,在实证分析过程中结合国外已有研究,将线性模型与基于非线性效用差下的对数模型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在CVM研究中对自然资源进行福利计量建议采用的参数模型与表征尺度。  相似文献   
89.
余戈 《环境》2004,(8):32
日前传出,即将在今年颁布实施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将增加“动物福利”的章节。动物福利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是近几年的事情。从大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到大规模灭杀果子狸,再到禽流感暴发大规模灭杀家禽,这些事件使关于动物权利、动物福利是否应立法保护等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90.
城镇化对经济波动具有重要影响,过快和过慢均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我国经济新常态客观上要求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关键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科学控制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以宏观经济稳定为目标,确定最优城镇化规则,诊断当前城镇化水平和速度,可为落实新型城镇化,稳定宏观经济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建立了附加城镇化变量的后顾型宏观经济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求解基于宏观经济波动最小化的最优城镇化水平和速度决定规则,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主要对宏观总需求产生影响,而土地城镇化速度既影响总需求也影响总供给;最优城镇化速度规则对总产出缺口负反馈,对通胀缺口正反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了1990-2013年间最优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水平以及相应的总产出和通胀波动情况,模拟结果显示:最优城镇化水平和速度规则具有逆经济周期的特征,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经济过度繁荣时城镇化应减速,经济衰退时应加速城镇化,我国历史上城镇化速度和水平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最优城镇化水平和速度规则会小幅度降低城镇化进程和总产出的平滑性,但会大幅度抑制通胀波动,总体来看使总福利损失下降约三分之一;当前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超前速度过快,土地城镇化水平偏低速度过慢。建议"十三五"期间,政府应该根据宏观经济波动情况适当控制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推进土地城镇化,提高土地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同时应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促进最优城镇化规则发挥其降低宏观经济波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